吉利汽车寻找平衡点 谋划未来5年市场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刘亮 2019-08-16 00:01:2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虽然,7月份吉利汽车销量同比仍然大幅下跌,但环比来看,已连续2个月实现小幅增长,显示出销量已有触底企稳的迹象。对下一个五年,吉利汽车期待不断扩大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

(原标题:吉利汽车寻找平衡点 谋划未来5年市场)

《投资者网》刘亮

今年8月7日,吉利汽车(00175.HK)公布了7月的销售数据,共销售91375辆新车(包含领克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24%。这已是吉利汽车今年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同比销量大幅下滑。2019年4、5、6三个月,吉利汽车销量同比分别下滑了19%、27%、29%。

而就在今年7月,吉利汽车下调了自己的全年销售目标,将全年销量目标由原定的151万辆下调至136万辆。并且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称,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减少40%左右。

2019年1至7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743055辆,同比下降了17.4%,已完成下调后全年销量目标的55%。吉利汽车销量仍然占据着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的位置。

那么,在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月,吉利汽车还会继续跌跌不休吗?面对国内汽车市场不景气,吉利汽车会选择保销量,还是保车价、保品牌?吉利汽车的未来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环比销量已开始上升

吉利汽车投资者关系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网》,按照国家规定,从今年7月开始,全国60%的地区将由国五改为执行国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吉利汽车统计的销售量,其实是给经销商的发货量。吉利汽车从今年4月,已全面开始生产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同时为减少渠道压力,去国五排放标准车的库存,给经销商的发货量减少了,所以从4月开始会显示销量同比大幅下降。

到7月份,吉利汽车去库存的工作已基本达到目标,在国家规定的区域,已经实现了国六排放标准车辆的销售。目前,经销商手中的车可维持30天到40天的销量,库存处于较低水平。

截至今年7月,国内车市整体还没有复苏的迹象。对于今年接下来几个月的市场走势,吉利汽车方面并不乐观。“如果车市继续下行,公司有可能连下调后的年度销售目标也完成不了。”这位工作人员说。

然而,积极的变化也已出现,吉利汽车销量从6月份开始,销量环比已经有所上升,6月份销量环比增长了0.63%,7月份销量环比增长了1%。今年以来,让吉利汽车纠结的是,选择保销量,还是保车价、保品牌?公司管理层一直试图找到平衡点,现在看来,吉利汽车会选择在月销量环比小幅上升的情况下,保住价格,不至于让单车净利润下滑太多。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高管纷纷减持公司股票,但今年7月份公司执行董事李东辉、安聪慧等人已经开始增持公司的股票。例如,李东辉在7月份累计增持公司股票50万股,显示出管理层看好公司的长远发展。

谋划未来5年汽车市场

对于吉利汽车的发展,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的建议是,目前对车企而言,最要紧的不是销量,因为全球汽车产业正在重构。如果仅仅盯着当前的销量,可能会错失分羹未来市场的机会。

尽管当前国内车市遭遇的寒冬,但这也同时孕育着机会。上述吉利汽车投资者关系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网》,吉利汽车目前正在谋划未来4、5的市场,并为之投入。

目前,吉利汽车已与沃尔沃联合,共同研发出了汽车工业的基础性技术研究平台CMA基础架构模块,这是一种用于紧凑型汽车研发生产的模块化基础架构。CMA架构模块同时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持,双方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发各自的汽车产品。2017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成立合资品牌领克,生产的领克系列汽车,均是基于CMA架构研发生产的。

与此同时,吉利也在加大“四化”汽车技术(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研发,力争占领“四化”汽车技术的制高点。吉利的策略是,与相关头部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共享技术。

今年吉利汽车已经开始执行为期三年的亚运战略。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在杭州召开,吉利亚运战略贯穿2019年至2022年三年。2022年亚运会召开期间,吉利汽车将提供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型,与曹操专车平台一同为亚运会提供全场景服务,也包括提供最高达到L5等级的自动驾驶及GKUI智能车网联服务。

届时将全面检测吉利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这些研发成果如果应用到吉利汽车的汽车产品中,将极大提升吉利汽车的品牌价值。

前述吉利汽车的工作人员表示,吉利坚信与家电、手机等领域一样,在中国汽车市场,一定会有自主品牌汽车脱颖而出。吉利的目标是5年后,拥有10%左右的国内汽车市场份额。(思维财经出品)■

公司汽车吉利汽车

声明:投资者网&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