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美元一张船票遨游太空!“太空旅游第一股”上市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段芳媛 2019-10-29 06:31: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5万美元一张船票遨游太空!“太空旅游第一股”上市)

“我想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再去东京和巴黎”,这首歌或许从今天开始要改了。最浪漫的不再是土耳其、东京和巴黎,以后可能要变成“我想带你去浪漫的太空边缘,然后再去月球和火星”。

维珍银河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拿下“全球首家公开募股的商业载人航天公司”的头衔,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交易代码为“SPCE”。

维珍银河开盘后股价直线拉升。截至北京时间10月28日晚9:50,股价报12.668美元/股,涨幅为7.45%。

太空旅行第一股借壳上市

今年7月,维珍银河就开始了借壳上市之路。

7月9日,维珍银河在其官网宣布将与Social Capital Hedosophia Holdings(SCH)进行合并,后者是一家于2017年由Facebook前高管Chamath Palihapitiya发起成立的SPAC,其体量在6亿美元,收购标的为科技类型企业。

SPAC,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其是一个由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募集资金而组建上市的“空壳公司”,该“空壳公司”只有现金,没有任何其他业务。其上市后的仅有的一个任务就是寻找一家有着高成长发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与其合并,使其获得融资并上市。如果24个月内没有完成并购,那么这个SPAC就将面临清盘,将所有托管账户内的资金附带利息100%归还给投资者。

维珍银河官网发布的交易概述显示,7月8日,SCH(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POA)与维珍银河达成了一项最终协议,以股票和现金融资的方式与维珍银河合并。SCH将投资约8亿美金换取维珍银河49%的股份,维珍银河创始人Sir Richard Branson将以51%的持股保留维珍银河的控股权,同时维珍银河将借助SCH的壳资源登陆纽交所。

另外,SCH的创始人兼CEO Palihapitiya同意在交易完成后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再投资1亿美元,并成为维珍银河董事长。合并后,维珍银河预计初始企业价值为15亿美元,相当于2023年预期收入的2.5倍和2023年预期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5.5倍。同时,交易完成后,SCH的大部分净现金预计将留在维珍银河的资产负债表上,为公司的运营和持续增长提供资金。

(维珍银河官网截图)

10月23日,美国SEC公开文件显示,该次交易已获股东批准。

维珍银河首席执行官George Whitesides公开表示:“这笔交易代表着我们激动人心的旅程的下一步。我们相信,它将为我们提供财务上的灵活性,建立一个蓬勃发展的商业服务,并为未来进行适当的投资。”

计划2020年进行首次商业发射

维珍银河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垂直整合的航空航天公司,专门从事商业载人航天飞行。公司官网显示,其利用可靠并且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一个独特的、多天的太空旅行体验,包括座位外零重力漂浮和从太空看地球项目。

维珍银河认为,随着公司向商业运营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特别是,公司已顺利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实验,证明了其已经克服了大量的技术障碍,使公司业务成为一个可行的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服务。

目前已经有来自60个国家的603人缴纳了近8000万美元的押金预定座位,潜在收入达到了1.2亿美元。而在最近的几次飞行测试成功后,维珍银河已经收到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3000名潜在客户的飞行意愿。

维珍银河在其官网发布文章称,计划在2020年进行首次商业发射。公司预计,到2023年时太空旅行的商业运营将实现规模扩大,公司每年将飞行270次商务太空航班。另外,即将成为维珍银河新任董事长的Palihapitiya称,预计公司会在2021年8月之前实现年度盈利。Palihapitiya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本质上来说,太空旅游飞行是一种软件性质的业务,拥有类似软件企业的利润空间。

公司官网显示,目前,维珍银河拥有的太空旅行的交通工具包括“白色骑士二号”和“太空船二号”。其中,白色骑士2号是一家定制的四引擎双机身喷气式飞机,设计用于将太空船二号运载到50000英尺的高度;太空船二号则是一艘可重复使用的带翼航天器,设计用于将8个人(包括两名飞行员)送入太空。

(图片来自维珍银河官网)

不过目前想要去太空浪漫游,首先要掏得起昂贵的票价。据了解,维珍银河的宇宙飞船票价大约为每人25万美元,但与此对应的却仅仅只是十几分钟的失重状态下的漂浮感。

商业航天竞赛按下启动键

维珍银河此次上市,也为商业航空竞赛按下了启动键。

除了维珍银河外,“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及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旗下的蓝色起源也早已盯上了太空这块新鲜的大蛋糕。

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公开提及他想要将人类移民火星的疯狂目标,SpaceX的“龙-2”型商业载人飞船也在今年3月迎来了不载人首飞测试。同时,SpaceX今年已经筹集了超过13亿美元的资金来建造两艘“星舰”(Starship)和“星链”(Starlink)。“星舰”是一种大型火箭,该公司希望用它将人类送上月球和火星;“星链”是一个由多达3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用来为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

Spac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近日介绍了SpaceX“星际飞船”的最新目标,“我们希望明年‘星舰’能进入轨道;我们希望在2022年之前把它和货物一起送上月球,并在不久之后把人送上月球。”

据了解,SpaceX公司设计的“星舰”最多可以搭载100人。“更重要的是,该公司正在应用其着陆火箭的经验教训,使星际飞船完全可重复使用。”Shotwell解释。目前,SpaceX公司已经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的44个助推器。

马斯克瞄准火星,贝佐斯则看上了月球。上周,贝佐斯宣布,蓝色起源将联手洛克希德?马丁、诺斯洛普?格鲁曼和德雷珀研发月球着陆器,希望帮助美国宇航局(NASA)在2024年前再次登陆月球。

贝佐斯表示:“合作是更快实现人类重返月球的唯一途径。我们不仅要送人类去月球旅行,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在月球居住。”

另外,蓝色起源CEO史密斯曾公开表示,蓝色起源准备在2021年进行一次商业飞行测试,并希望这次测试将开启该公司的商业太空旅行业务。

瑞银集团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太空旅游业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亿美元。而商业航天更是前景广阔。

未来,谁会成为浩瀚星辰中的最大赢家,还需时间去证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