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史上最强”生猪复产政策出炉!肉价4周降20% 香肠腊肉做起来)
12月6日,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出炉,被称为“史上最强”的生猪生产恢复政策,全方位加大养猪扶持力度。
网友评论说:“‘家’字在甲骨文中,就是房顶下面有一头猪,有猪才有家。”
也有网友高呼:“猪肉又降价了!腊肉、香肠可以开始做了!”
2021年生猪产能恢复正常
猪肉价格牵动各方神经。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产品,为确保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菜篮子”供得上、供得稳,近几个月,从部委到地方政府再到养猪企业,一场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本次《方案》制定了生产恢复目标:2019年要尽快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确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确保明年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基本稳定;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对全国省市自治区依据各自特点,下任务、“划重点”,各地要分解任务到县(市、区、旗),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1、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安徽、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
2、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为主销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
3、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过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保证掌控猪源达到消费需求的70%;
4、西南、西北等地区(内蒙古、山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产销平衡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
多项重点任务利好生猪产业链
猪价变化一头连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此次的《方案》有多项利好生猪产业链的重点任务。
一、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督促各地抓紧落实2019年项目资金,指导养殖场户尽快开工建设;及时下达2020年项目资金。
二、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指导地方对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实行应补尽补。
三、保障养殖用地。配合自然资源部门落实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政策,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简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
四、帮扶中小养殖户恢复生产。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9省(市)各选择1-2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地级市,推动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与地方对接,通过“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帮扶。
五、加快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六、规范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发展。优化主产区生猪屠宰产能布局,支持优势屠宰产能向东北、黄淮海和中南部分省区养殖集中区域转移,实现与养殖布局相匹配。在现有5005家生猪屠宰企业基础上,继续整顿清理小型屠宰场点。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2020年创建100家标准化示范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方案》既是一项民生政策,也体现对生猪产业的高度重视。但进入12月,大部分地区已是冬季,昼夜温差加大,伴随着消费需求旺季导致的调运频繁,必须加强局部疫情防控,复养的脚步在冬天变得“坎坷”。
卓创资讯预计今年冬季国内复养情况仍不容乐观,在疫苗未研制成功前,2020年国内生猪存栏或难以大幅回升,猪肉供应缺口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全国猪肉价格连续4周回落 降幅超20%
从10月份的监测数据看,生猪生产的重要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
一是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首次止降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0.6%,这是19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意味着生猪基础产能已经开始恢复。
二是规模养猪场生产恢复快,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
进入11月以来,全国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明显,涨价预期也在降温。
12月3日,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从10月份的监测数据看,生猪生产的重要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能繁母猪存栏回升,生猪存栏下降也基本见底。进入11月以来,据农业农村部对200个批发市场监测调度,全国猪肉价格连续4周回落,降幅超过20%。
12月1日猪肉价格为每公斤41.48元,比11月1日价格高峰的每公斤52.40元下降10.92元,降幅20.84%。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一般来说,母猪补栏从出生到可以配种需要7至8个月的时间,能繁母猪怀孕时间接近4个月,育肥猪出栏上市需要6个月的时间。对于2020年上半年的生猪生产来说,主要还取决于2019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的数量。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止降回升,照此趋势发展,农业农村部判断,在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和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明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总体来说将进一步好转。但市场供应明显增加可能还要到明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