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叩响明天”直觉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三家初创企业摘得桂冠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 2019-12-17 12:12: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2月12日,由大众汽车主办的“叩响明天”直觉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深圳蛇口圆满落幕。

(原标题:大众汽车“叩响明天”直觉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三家初创企业摘得桂冠)

12月12日,由大众汽车主办的“叩响明天”直觉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深圳蛇口圆满落幕。本次大赛是大众汽车首次面向中国创业者发起的创新大赛,共发布驾乘体验、健康安全和驾乘效率三大赛题,旨在携手富有创造力的中国初创企业,共同打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未来出行体验。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市场销售部负责人Michael Mayer表示:“此次大赛让我们重新审视产品的直观易用性,并由衷地希望通过‘叩响明天’直觉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展,大众汽车产品的直观易用性能够迎来新的发展。”大赛自9月19日启动以来,共收到了超过630份创新方案。经过初步评选,24个初创企业团队进入总决赛。

赛制激烈,三大赛题冠军诞生 

不同以往的创新大赛,本次大赛在赛制上进行了巧妙设置,共分为团队赛和个人赛两大环节。

在48小时的黑客马拉松环节,24家初创企业自由组队,通过合作,将来自不同领域的技术巧妙融合,打造创新性的驾乘体验服务。所有的团队方案在团队赛呈现,经过评委的现场打分,两大战队胜出。他们分别是由狗尾草智能科技、行语科技、拟介科技、清文科技组成的“E·V·E”战队和由远景智能、戎誉科技、深磁科技、凌感科技组成的“回到未来”战队。 

团队赛后,队友身份转变为对手身份,立即进入个人PK战,围绕三大赛题展开竞逐。最终,深磁科技,行语科技及凌感科技获得本次大赛的冠军。三家初创企业不仅各自获得了50万元现金奖励,还将参与大众汽车以评估量产可行性为目标的互动原型车研发项目。

深磁科技获得的是驾乘体验赛题的冠军。他们是磁悬浮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商,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永磁电动悬浮载人系统、座椅等相关应用。其提交的针对悬挂和汽车座椅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目标是给车内的驾乘人员带来平稳舒适的驾乘体验。 

行语科技是健康安全赛题的冠军。他们的创始人是全球首位人工智能的聋人博士姚登峰教授,拥有30余年的行为语言研发经验。行语在个人战中展示了面部、手势、肢体等行为语言识别技术在疲劳驾驶提醒等车辆安全预警方面的应用。

取得驾乘效率赛题优胜的是凌感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三维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初创企业,凌感科技的手势操控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细微的手部动作。

圆桌热议,出行行业创新方向在哪?

总决赛现场,不仅有初创企业的精彩展示,还有来自车企代表、投资人代表和媒体代表关于出行行业未来的深刻探讨。

在“出行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战略转型”的圆桌论坛中,大众品牌市场与产品战略部的李雪姝表示,大众汽车近几年的思维方式正在转型,研发定义的流程由原来的以产品为推动转化成为以顾客的需求和体验为主导。“我们希望未来的车不仅仅是从A到B的交通工具,还可以给大家提供数字服务,移动出行服务。大众正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大家也能看到我们作为企业也在尝试和中国比较年轻的本土企业合作,包括滴滴出行、出门问问等。”

关于出行行业的投资逻辑,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和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都认为中国公共交通发达,道路环境复杂,且拥有高强度的管制,因此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下,出行行业的创新会有一些新的机会。

线性资本创始人王淮认为,整体而言目前现阶段的初创企业还是处在偏技术积累,而不是在场景应用阶段,未来势必要经历从技术驱动到需求驱动转换的过程。谈及初创企业与车企的合作,王淮表示改变须从内部做起,车企一定要在内部有组织架构,且高层还要给予深度的支持。尤其是在前端有一些深度改造,能让初创企业和车企的合作能够真正落地。

大企业越来越开始重视开放式创新,注重与初创企业的合作。36氪CEO冯大刚介绍说,内部设立创新部门的大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60已经增长到2019年的300,且从架构上来看,重视程度非常高。目前的困难在于大企业和初创企业彼此之间找不到对方,搜索的成本太高。因此,36氪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平台,在平台上可以进行更精准的匹配,这是创新的第一步。

携手初创企业,带来颠覆创新

“叩响明天”项目由大众汽车携手36氪以及创业邦联合举办,为期12个月。通过这一项目,大众汽车旨在与中国的创新者联手,以人机交互领域的创新引发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变革,提供更佳的出行体验。

进入总决赛的24个初创企业分别是气味王国、时代拓灵、拟介科技、Fun-Zo、清文科技、深磁科技、像航科技、路曦科技、斯维智能、戎誉科技、未动科技、行语科技、嘉善铁盟、中科传启、想象科技、康风、极鱼科技、凌感科技、狗尾草科技、他山科技、七鑫易维、远景智能、蓦然认知和齐悟。

公司线报

声明:投资者网&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