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别把A股滞涨原因 归结到IPO头上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皮海洲 2020-04-20 05:24: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皮海洲:别把A股滞涨原因 归结到IPO头上)

“目前股东减持对市场的抽血作用甚至大于IPO本身,但股东减持所涉及到的限售股问题,显然与IPO制度不完善有关。”

根据证监会网站数据,今年一季度,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1家公司IPO,其中39家企业IPO过会,1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达95.12%。与去年同期相比,12家企业IPO过会,过会率为75%,可以看出今年IPO发行规模与过会率“双升”。

4月10日,证监会一次性核准了5家企业IPO,创出近年来单批次核发IPO数量的新高。而在同一周时间内,证监会还同意两家企业科创板注册。这也意味着在一周的时间内,有7家企业IPO获批,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在加快。

为此,有接近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在维护市场基本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针对申报企业情况,统筹审核进度,每周核发一定数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种因素暂停IPO发行,也不因各种因素降低把关质量。同时,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但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持续明确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

尽管如此,IPO的批文从一周核准1至2家到5家还是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心理压力,一些投资者因此把A股市场滞涨的原因归结到IPO头上。

滞涨确实是A股市场的一大怪圈。以最近十年为例,虽然美股走出了史上最长的牛市行情,但A股却“稳如磐石”。十年前,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近,十年后,上证指数仍然还在3000点附近,指数滞涨明显,甚至还有所回落。

这样的走势显然是难以让投资者满意的,毕竟这并没有反映出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时还意味着投资者这十年来总体处于亏损的局面,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找到导致股市十年滞涨的原因。

笔者认为,这显然不能归结到IPO头上。一方面,市场发展本身需要吐故纳新。另一方面,IPO本身对股市的抽血作用并不大。以今年以来的数据为例,截至4月10日,证监会共核准44家企业IPO,同意23家企业科创板注册;57家企业完成发行,融资823.77亿元。按照这一进程,今年IPO募资金额有望再创近年新高。但IPO融资金额较再融资来说,就只是“小儿科”了。如从2月14日再融资新规落地实施,至4月13日,2个月内共有274家上市公司发布或修订定增预案,预计募资合计超44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0%。可见,上市公司再融资对于A股市场来说,才是真正的“狮子大开口”。

不仅如此,在IPO与再融资的背后,还有一股重要的抽血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重要股东减持。如今年一季度两市重要股东累计减持套现689亿元。而从历史数据来看,股东减持套现的金额甚至超过IPO金额。如去年IPO募资金额为2489亿元,而A股共有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净减持股份金额合计达到3937.69亿元,是IPO募资金额的1.58倍。

可见,从对股市资金吸纳的角度来看,IPO募资的影响远小于再融资,甚至小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套现。因此,把股市滞涨的原因归结到IPO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不过,IPO制度对A股市场行情的负面影响却需要得到正视。目前股东减持对市场的抽血作用甚至大于IPO本身,但股东减持所涉及到的限售股问题,显然与IPO制度不完善有关。根据目前的IPO制度,任何一家IPO公司的新股发行,都会带来3倍(甚至是9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IPO制度让IPO成了限售股的生产机器,股市也因此成了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这是困扰股市行情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得到正视并尽快解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