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联证券以小博大收购国金证券谋求行业地位)
《投资者网》蔡俊
净资产82.51亿元的国联证券(601456.SH),将收购净资产210.37亿元的国金证券(600109.SH)。
9月21日,国联证券公告,已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涌金集团”)签订协议,前者拟受让后者持有的国金证券7.82%股权,并筹划由国联证券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股票,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
参考国内券业最大的收购案,当年申银万国证券也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宏源证券。最终两家成立新券商申万宏源证券。
不过,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的股价,却在公告披露前的一个交易日,双双出现涨停。对此,《投资者网》就是否有知情人士提前获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致电国联证券求证,但对方表示,目前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
中信证券班底坐镇
以小博大,这是市场对本轮收购的普遍评价。
根据两家券商的2020年半年报,截至今年上半年,国联证券、国金证券的净资产分别为82.51亿元、210.37亿元。国联证券以小博大,在券业界,甚至资本市场也实属罕见。
国联证券属地无锡,原为地方色彩浓厚的券商。2015年,国联证券于港交所上市,第一次进入全国视野;2019年,中信证券的高管集体跳槽,转为国联证券管理层,使其第二次进入全国视野。
实际上,早在2015年,前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出任国联证券的顾问。彼时股灾刚刚褪去,曾被誉为“国家队”的中信证券,却于当年11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一场席卷中信证券的风暴,很快造成人事巨震。就在同年,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经纪业务负责人刘军、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许骏先后被依法逮捕。巨震后的中信证券,几年间的业绩也未有大突破。
此时的国联证券刚挂牌港交所,2016年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不过,受市场环境影响,国联证券2016年至2018年间业绩始终低迷,甚至因违规屡次收到罚单。最关键的,国联证券在2018年向证监会申请中止A股发行,上市计划陷入僵局。
一边是中信证券无太大起色,一边是国联证券欲求上市。在讲究人才资源的券业,中信证券的高管团队,又选择回归前领导王东明的麾下。
2019年,中信证券前首席风险官葛小波出任国联证券总裁。同年,王捷、汪锦岭、尹红卫、李钦等中信证券老将先后加入国联证券,组成管理层。重新上路后,国联证券向证监会申请恢复A股发行审查。
今年7月31日,国联证券正式登陆主板。一了夙愿后,如何把国联证券从一家小型券商,迅速跻身到券业中游,又成了管理层的新目标。但市场未料到,上市两个月后,国联证券就给出了方案。
1+1能否大于2
在同质化程度极高的券业,收购是迅速壮大的捷径。
截至今年上半年,国联证券、国金证券的净资本分别为80.87亿元、187.15亿元。若合并顺利,其净资本规模可冲刺券业第二梯队,对标兴业证券269.08亿元。
论国金证券的价值,这家前身为成都证券,后被涌金集团收购的券商,十余年来逐渐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尤以投行业务出名。
今年前六个月,国金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8.96亿元、净利润10.03亿元。国联证券方面,同期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22亿元、3.21亿元。无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国联证券离国金证券都有不小的差距。
特别是投行业务,国金证券的实力足以令券业垂涎。
保代是投行业务的第一生产力。中国证券业协会显示,国金证券拥有保代155人,规模与海通证券162人、华泰联合190人相当,处于第一梯队;而国联证券的投行业务,分拆出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组成子公司华英证券,目前保代26人。
项目是投行业务的第二生产力。Wind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金证券成功保荐7家企业IPO,数量仅次于中信建投、光大证券、中金公司。反应到2020年半年报里,报告期内投行业务带来7.48亿元收入,同比上涨200.37%,占总收入的25.83%。相反,国联证券的报告期内投行收入为1.5亿元,占总收入18.25%,项目来源基本为债券融资。
不过,除了投行业务在券业领先,国金证券的其他业务则相对乏善可陈。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例,国金证券的管理规模为878.8亿元,国联证券规模更低至289.46亿元,两家合计1168.26亿元,但规模排名前10名的券商,每家均超过2000亿元。
合并能跻身行业中游,甚至冲刺第二梯队,但落实到具体业务,这家呼之欲出的“新券商”的未来,除了投行业务能迅速在股权、债券等项目站稳第一梯队,其余如经纪、资产管理等,离券业中游都有不小差距。中信系班底的征途,仍然漫长。
对此,《投资者网》就高管如何整合投行团队,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向国联证券询问,截至发稿日,对方未予置评。
涌金系退居幕后
2004年,证券业经历史上最黑暗时刻。不少券商被查出挪用客户保证金,巨无霸南方证券轰然倒闭,人人自危。
也就在这个时候,民营背景的涌金集团收购成都证券,之后更名国金证券并借壳上市。市场更乐于称这股力量为“涌金系”,与同期的“德隆系”齐名。最巅峰时,涌金集团的掌门人陈金霞持有国金证券、九芝堂、千金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
金融、医药是涌金集团的布局重点。2015年,民营金控大行其道,不少企业家跃跃欲试之际,涌金集团反其道行之,悄然作别资本市场。
当年5月,涌金集团控股的九芝堂宣布定增,前者主动出让控股权。三年之后,涌金集团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清空九芝堂的股权,彻底告别这家曾掌控14年的公司。
另一家千金药业,第二大股东涌金集团也通过分批减持,实现逐渐退出。根据千金药业的今年半年报,涌金集团及其子公司,已不在前十大股东名单内。
为数不多仍在持股的凯利泰,涌金集团通过子公司持有其6.93%股权,位居第一大股东,也是集团最近的一笔投资。
低调、惜别,涌金集团成名于民营金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又在第二个黄金时代选择退居幕后。
今年9月13日,《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正式颁布。其中对民营金控的准入与规范,标准大为提升。此时涌金集团出让国金证券股权,也被市场视为恰逢其时。(思维财经出品)■
国联证券国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