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又一家企业成功登陆港股,为何CXO企业纷纷偏爱做LP?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0-10-26 23:0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药明系”又一家企业成功登陆港股,为何CXO企业纷纷偏爱做LP?)

近年来,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即CXO)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向医药行业延伸,以有限合伙人(LP)的形式投资早中期的医药或医疗公司,或直接参与股权投资。这一做法是因为LP真的香还是CXO企业不务正业?

日前,CXO业内搞投资的第一选手药明康德(行情603259,诊股)持股的JW(Cayman)TherapeuticsCo.Ltd(中文名“药明巨诺”)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根据招股书,药明巨诺计划募资3亿美元至3.5亿美元(按照10月26日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20.05亿元至23.4亿元)。

近年来,作为国内CXO巨头的药明康德,在资本市场上可谓是过足了“投资人”的瘾。2015年,旗下负责小分子药物CDMO的合全药业新三板上市(现已终止挂牌);2017年,药明生物完成港股上市;2018年药明康德先后在A+H股上市,随后,药明康德参股公司锦欣生殖也于同年完成港股上市。

CXO吃螃蟹的第一选手

在全球医药研发投入整体增加、国内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下,作为创新药产业链重要一环的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即CXO)明显受益,成为增速高且稳定的黄金行业。在市场竞争格局稳定时,手握大量现金流的CXO公司开始频频通过资本手段,参与国内医药创新生态,以求利益最大化。

业内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是药明康德。作为CXO第一梯队的药明康德在外包行业进行了全面布局,其业务范围涵盖合同研究组织(CRO)、合同加工外包(CMO)以及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三部分。

实际上,药明康德不仅仅是行业巨头,更是一个成熟的产业投资者。天眼查APP显示,药明康德投资史可追溯到2012年。

截至目前,药明康德的公开投资事件共48起,涉及公司包含卫宁科技、明杰生物、凯瑞康宁、药明巨诺等,横跨药品、器械、检测、基因等多个技术创新领域。此外,还有7起未公开投资事件,涉及康丞唯业、天印康德、名的新药、药明检测等7家公司。

从收益来看,上述这些投资确实给药明康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例如,2012年药明康德为美国罕见病药物研发公司CallidusBiopharma注资300万美元供其开展研究,仅18月后,Amicus公司就以1.3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Calidus;2013年,药明康德以1000万美元参与到华领医药的A轮融资,截至今年上半年,其持有的华领医药的股份公允价值已达4.79亿元人民币。2015年1月,药明康德以800万美元参与了彼时估值4000万美元天演药业的A轮融资,如今该公司估值已高达6.9亿美元,翻了17倍……

总之,无论是投资还是并购,药明康德的每一步棋都是在为其研发服务生态圈布局。

此外,药明康德还是一个独立的投资公司——毓承资本的最大LP(即LimitedPartner,有限合伙人)。自成立以来,毓承资本已投资了16个医药企业,覆盖了美国与中国两大市场,包括资本市场中较为活跃的百济神州、基石药业等。

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72.31亿元,归母净利润17.17亿元。其中,该公司上半年的投资收益达4.08亿元,公允价值变动达2.22亿元。此外,截至6月末,药明康德账面上的非流动金融资产高达57.6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18.67%),其中上市公司股份余额达16.23亿元,医药基金余额达3.18亿元。

做LP真的香吗

在行业巨头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CXO公司开始向医药行业延伸,以LP的形式通过投资早中期的医药或医疗公司,参与到国内的医药创新生态中以寻求分一杯羹。

例如,年内泰格医药(行情300347,诊股)共发布15次投资公告,拟出缴总金额达20亿元进行投资;康龙化成(行情300759,诊股)也于近日公告称以1亿元自有资金参与投资无锡阿斯利康中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更早之前,九洲药业(行情603456,诊股)、凯莱英(行情002821,诊股)等多家CXO的上市公司都曾发布过参与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告。

对于CXO企业纷纷入行做LP的现状,有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MAH制度和一致性评价等多重红利,CXO行业成为增速高且稳定的黄金行业,CXO头部公司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在通过自身业务快速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并不容易的时候,手握大量现金流CXO公司只能另辟蹊径开始搞投资,以求利益最大化。

上市公司加入LP队伍真的香吗?

对此,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加入LP队伍的好处在于,不但可以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还可以像小米集团一样形成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规模优势和协同优势,对于企业降低成本、促进产品创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韩玮认为,若上市公司过度自信而并不能真正搞懂其投资的领域,或将导致投资失败。同时,若投资面过宽甚至超出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可能导致产品缺陷或出现债务危机。

此外,韩玮指出,“丰厚投资收益的诱惑非常大,往往会导致上市公司出现过度投资、偏离主业的现象。因此关键还是要看上市公司对'度'的把握,把握得好投资适度,就可能像伯克希尔哈撒韦那样成功转型成伟大的投资公司;反之,过度投资就有可能会像乐视一样跌入危机的深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