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期准备半年,24小时待命,连飞虫也不放过!40万人的进博会防疫工作,是这样做到的……)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作为2020年世界规模最大线下国际性综合展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顺利开展。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有40万人参展,在此期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下称“国展中心”)的消毒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上海市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下称“上海市疾控中心”)处了解到,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进博会保障工作,进博会开幕的前几个月,在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之下,国展中心打造了一支“五星”级队伍,保障这场重量级展会的顺利召开。
前期准备近半年
据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科主任朱仁义介绍,本届进博会的疫情防控消杀工作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称“爱卫办”)、上海市疾控中心、国展中心以及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五方联手完成,主要负责对场馆进行每日的全区域预防性消毒、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同时,爱卫办还招募了8支优质社会有害生物防制机构(PCO)对场馆内进行每日早晚两次的全区域消杀工作。
据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5月份上海市疾控中心就已着手为进博会制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2项消毒指引》(下称“12项指引”)。朱仁义透露,随着疫情情况的变化,这份指引前前后后改了十几个版本。
晚上空闲时间进行强化培训
朱仁义告诉记者,“为确保圆满完成进博会的保障任务,我们在5月召集了全上海最优秀的团队,包括五星级的消杀团队,组建了一支40人的‘第三届进口博览会病媒生物控制和环境消毒市级应急处置队’(下称“应急处置队”)。后续也陆续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培训和演练,确保这支队伍能够自如应对展会中一切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据介绍,应急处置队分布在四个区域,核心红线区、缓冲区域、辐射区域和其他区域。其中,核心红线区即进博会展馆区域,由40人负责;缓冲区域为青浦区,由30人负责;辐射区域为闵行区和长宁区,分别由25人、12人负责。
“十八般武器”随时待命
据爱卫办主任科员雷庆介绍,为保障第三届进博会,应急处置队于国庆后就开始全面加强展馆及其周边病媒生物监测力度,随后就结合多次演练全面加强展馆及其周边环境的病媒生物控制力度,用于病媒生物防制的“十八般武器”也全体上阵。
应急处置队检查水池边蚊虫情况
例如,车载喷雾器、可快速杀灭蚊蝇和小飞虫等的超低容量喷雾器以及应对蚊虫孳生地进行滞留喷洒的常量喷雾器等。针对场馆内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不同需求,各类药械一应俱全,在药械储备区“随时待命”。同时,对每一位队员做好药械使用与个人防护等重点培训,确保防护到位、处置及时、保障有力。
练习防护服的穿脱
雷庆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队员的安全,从组队开始到现在,我们前后进行了大大小小十几场培训,空闲时也会在办公室不断练习防护服的穿脱,现在队里人人都是‘防护专家’。”
“我们市应急处置队的队员每天都随时待命,白天查漏补缺,晚上轮值对展馆开展车载消毒。消毒工作完成后,应急保障队也就下班了,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班。”雷庆说,“所有队员都住在展馆附近,以防意外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应急处置队可以做到24小时随叫随到。”
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相较于前两届进博会,雷庆认为,今年的任务更重了。“除了前两届进博会中要做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外,今年进博会我们还额外增加了消杀工作,每日闭馆后需对场馆、餐饮区、南北广场进行全面巡查和消杀控制。”
对下水道的小飞虫进行药物控制
“尽管消杀工作是开着小车进行的,但由于展台已经搭建好了,为了保证消毒液可以喷洒到每一个角落,工作人员还需背着手持喷雾一一查漏补缺,不留死角。”
雷庆介绍道,“布展期间,展商马不停蹄赶进度,经常干到凌晨才离开,负责消杀的同事也就要等到凌晨才能开始工作,往往要到5、6点才能结束。开幕式之后,展商撤离的时间早了些,但场馆内的消杀工作还是每晚都要忙到2、3点。”
聊起这些天工作的感受,雷庆说,“就一个字,值!”雷庆告诉记者,经过队伍前期的努力,国展中心核心区域病媒生物密度达到预期的A级密度控制水平,而为了保障工作效果,日落工作,日出收工是他们这几日的常态。
在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馆内除了需对展厅、公共区域等进行每日的全面清洁消毒,小到电梯按钮、门把手,大到扶手、公共桌椅都会有人定时擦拭消毒。同时,进博会现场的垃圾分类、储运及处置工作也是重点,组委会专门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清运和集中消毒。
除此之外,所有入场货运车辆、搭建工具及其承运物品的外包装在进入指定轮候停车场前,都要进行整车防疫消毒,进入展厅卸货前,又要对展品外包装进行再次消毒,确保车辆、人员、展品的三重防疫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