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华科创智董事长喻东旭:打破关键材料“卡脖子” 大湾区是硬科技创新沃土)
编者按:从11月17日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系列专题“高成长企业论——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计划连续推出十期。该系列报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策划执行。
该系列报道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成长企业,我们试图通过深入的一线采访和实地调研,呈现活跃在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的“瞪羚”企业的群体故事,挖掘大湾区创业者们对各自所在产业的探索、发现和努力,也试图呈现他们的奋斗、选择和思考。
第4期报道,让我们聚焦新材料行业,聚焦华科创智。这是一家从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技术起步的公司,因为看到内地关键材料行业被国外厂商“卡脖子”的现实,通过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术,实现纳米银线技术的突破;并通过6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条把新材料实验室技术嫁接风险投资、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孵化”之路。未来已来,“屏连万物”,希望关键材料“卡脖子”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编辑 李艳霞)
“随着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许多过去局限在手机、平板上的应用场景将会‘无触不在’,通过采用触控屏将现在很多的场景智能化,实现万物互联。这将是纳米银线的机遇”,华科创智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喻东旭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曾先后在联想、比亚迪工作过的喻东旭,深耕PC、手机领域近20年,经历了功能手机被智能手机取代的行业大转折。其中,最具颠覆性的是ITO(氧化铟锡)材料在手机上的应用,按键被触摸屏所取代。
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积水化学、日东电工等企业对ITO材料市场的垄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对中国手机厂商“卡脖子”的难题。在2012年前后,尽管市场上的触摸屏供货商都扩大了产量,但ITO薄膜的供货商数量却非常有限,而当时国际厂商以供应苹果订单为主,使得中国出现高端ITO薄膜紧缺的局面。
“材料短板的问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一直希望寻找其他的材料来替代ITO,解决材料‘卡脖子’的难题”,喻东旭在采访时表示,华科创智目前生产的纳米银线电容屏应用到终端,画面效果更好、触控反应更灵敏。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喻东旭认为,华科创智6年多发展历程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型新材料创新科技企业的缩影,把握着关键核心技术的华科创智在大湾区的科创沃土中成长,这也是未来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所在。
《南方财经》:在新基建中,纳米银线有哪些应用?
喻东旭:新基建的发展,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给纳米银线等材料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其实在2005年至2006年间,联想、黑莓和夏新等公司都投资了触屏手机,但受到通讯技术的制约以及触控屏材料的限制,整体的体验都不好。随着5G时代到来,其高速率、高带宽和低延时的三大特性令我们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过去在3G、4G时代,很多应用场景局限在手机、平板上,现在则有很多物品也能够成为触屏互动的载体,茶几、镜子和电视机等都可以在采用触控屏之后进行交互,实现智能化。
在物联网时代,屏连万物,很多的屏幕不再只是显示屏,而是接入互联网的一个端口。智能家居、会议屏、电子黑板、车载屏幕的广泛应用,都会随着5G等通讯技术的升级而普及。
这也是纳米银线的机遇。ITO材料阻值高且易断,目前在小尺寸的触控屏上应用比较广泛,在ITO替代材料技术当中,纳米银线则是大尺寸触控屏和柔性屏幕最好的选择,其兼具低阻值和柔性的特性,能够让传统的显示终端升级为智慧终端。
《南方财经》:从国际层面看,目前纳米银线技术路线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喻东旭:从3.5寸的小屏到50寸以上的屏幕是目前主流的显示尺寸,在21寸以下ITO的应用比较广泛。在10寸到21.5寸之间金属网格技术的应用也在增加,市场上主要是日本的松下、富士等企业提供金属网格材料,但金属网格最大的问题是制作成本较高,良率较低,到了43寸以上良率则会进一步下降,此外,采用金属网格材料的触控屏会存在摩尔纹,这令其应用会更多地局限在10寸到32寸的屏幕应用中。
纳米银线的应用则更为广泛。在43寸以上尺寸的屏幕中也能够维持较高良率,并且具有银优良的导电性,优异的透光性、耐曲挠性,为实现超大尺寸触控、柔性触控、折叠屏等提供了可能。纳米银线虽产业化程度不如金属网格,但规避了摩尔纹的问题,相比其它如纳米碳管、石墨烯等材料,在导电性、透光性或成本方面拥有更多优势。
总体来说,尽管纳米银线有一些竞争对手,但在大尺寸屏幕的应用上优势明显。
《南方财经》:公司的产品未来应用场景有哪些?
喻东旭:公司的触控屏产品是对原有产品的“革命”和升级。目前折叠手机还处起步阶段,但未来折叠手机成为市场的主流后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还研发了电致变色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到汽车玻璃、幕墙玻璃等之上,采用电致变色玻璃的幕墙能够降低室内空调的能耗30%-40%以上,还能够减少光污染。
康宁曾经做过一个电视广告片,广告中每一块玻璃都是可触控的。用华科创智的技术,这种场景在未来就能够实现。
当然,目前公司能够产生收入的主要还是纳米银导电膜、纳米银触控屏,以及采用纳米银触控屏的终端等。其他技术还处于研发当中,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南方财经》:目前公司是如何规划市场发展路线的?
喻东旭:政府扶持对我们公司开拓市场起到了较大作用。通过这些试点,很多大客户了解到了我们的产品,今年我们拿到了很多代工订单,这与前期试点分不开。
我们希望以纳米银材料为核心,做最大的商显领域的OTM工厂。华为、科大讯飞、海尔、海信等都进入了商显领域市场,市场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些品牌对软件、集成、品牌、渠道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但在材料领域没有进行太大的布局,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我们所提出来的OTM工厂就是给这些品牌做代工。这不是纯粹代工,而是原创技术的加工。
未来我们可能成为很多品牌的材料提供方或者代工方,手机、电视屏、智能家居最后都会成为我们的客户。
《南方财经》:未来市场的引爆点在哪?
喻东旭:我觉得未来的智能电视会走向触摸电视,假如海信未来出厂的电视有30%-40%采用触摸屏,那市场规模就很可观的。触摸电视目前只是市场刚刚兴起,明后年会有大的起色。
还有折叠手机的推广。目前折叠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小的,等折叠手机的产业链成熟了,成为市场的主流,那么我们也能够占据很大的市场。
我的判断是,在一些细分领域,比如说智慧黑板,这已经是行业的标准,目前主流品牌的出货量预估是明年能够翻倍。此外,还有会议屏,这能够替代传统的投影仪。
未来,市场的引爆还需要苹果等头部厂商的引领,行业引领者将会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南方财经》:你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喻东旭:我们在纳米银的相关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另外,华科创智进入了材料制造的深水区,将材料应用到了产品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未来华科创智会进行更多的孵化。
《南方财经》:目前公司盈利情况如何?
喻东旭:我预期2021年公司能够实现较大的盈利。原计划今年就能够实现,但受疫情影响总体盈利情况有所削减。
《南方财经》:公司创办到现在遇到过哪些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困难?
喻东旭: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产品关、技术关、资金关和人才关等等,可能我们今天的对话是比较轻松的,但实际上回忆起来每一关都不容易。比如说材料技术的突破,在把反应放大之后,理化条件发生了变化,如何突破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还有将纳米银墨水涂到基膜上,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全球跑,去寻找合适的设备,后来我们发现一些上市公司有这样的设备,只是不是应用在涂纳米银墨水上,我们就上门沟通,希望他们帮忙。
在寻找客户的时候我们也曾遇到难题。过去我们遇到很多的公司采用的是老技术,对新技术会有抵触。我印象最深的是视源在2017年推出了会议平台MAXHUB,当时他们接受了我们的材料,给了我们将材料上市成功的机会,后来鸿合采用我们材料制作了智能交互黑板,这些合作帮助我们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资金支持也很重要。有技术没资金的话不可能走到今天。一些项目申报都解决了我们一些资金问题,在2018年时我们获批成为技术改造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这在当年深圳仅有五家。此外,还有一轮接一轮的风险投资。在2016年深创投投资之前,公司一度资金链紧张,账上只剩下几万块钱。后面不断地融资,才让公司有了目前的发展规模。
在人才关上,光有美好的愿景是不够的,创业的战友们能否同甘共苦,困难时能否一起扛下去都是考验。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公司骨干既是将又是兵,很多部门都是从1个人做起。目前公司已经有一支稳定的队伍,相信未来会更加顺利。
文字记者|周智宇
文字编辑|李艳霞
出镜记者|周金颖
摄像记者|谢茂翰 杨毓
视频编导|宋洁
配 音|刘锦阳
监 制|方晓茸
统 筹丨 李锐 于晓娜 祝乃娟 张伍生
出品人|蔡万麟 任天阳
相关阅读:
华科创智:纳米银线改变触控格局 “屏联万物”时代还有多远?
记者观察丨专家、投资人点评华科创智:“市场+技术”协力,硬科技才能物尽其用
进入专题:
聚焦丨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