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另类文旅复苏:天龙山海外流失佛像的数字化回归之路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疫情下的另类文旅复苏:天龙山海外流失佛像的数字化回归之路)

扫描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造像,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展示。

有没有办法能够更好阅读到那些流失在海外的佛头像,更好感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

12月7日,山西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巡展项目在南京举办了推荐会,展示了通过现代技术复原、以互联网呈现出来的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虚拟佛像”。

这是国家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项目,2020年11月入选国家文物局——海外藏中国文物石窟寺类数字复原展示示范项目,也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文物和科技融合的项目。其主要的方法是,透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身处国外的佛头像进行三维扫描,得到数据后,一方面使用本地的石材雕刻出来,另一方面再放到互联网上,是为“数字复原。”

(通过扫描,获得造物的三维数据。图片由天龙山石窟博物提供。)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的吕梁山脉,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形成了洞窟25个、造像500余尊,体现了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佛教石窟的卓越成就。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在推荐会上表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日本山中商会的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的盗凿,其中最有价值的精品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

(天龙山流失在海外的部分造像。图片由天龙山石窟博物提供。)

“到天龙山,看到的都是残损不全的造像和凿毁的窟壁,无法想象石窟辉煌时期的原貌;在国外的博物馆看到的天龙山造像则游离于石窟本体之外。”于灏表示,这些物理分割制约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播。

从2014年开始,通过与国外学术机构的深度合作,得以对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9个国家、近30个博物馆收藏的100余件天龙山流失的造像进行了三维扫描,实现了11座主要洞窑的数字复原。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是文物与科技相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地方政府通过科技走出的一条文物保护与发掘新路。

“原来的想法是得到扫描数据后,用本地石材以现代化的技术雕刻出来,呈现实物模式,但因为疫情,我们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了虚拟展示,收获了千万人次的点击。”山西太原文物局党委书记刘玉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文物保护一定要依靠科技。

(历史上拍摄的天龙山石窟老照片。图片由天龙山石窟博物提供。)

由于得到国家和省、市的支持,这些因历史原因流失海外的造物是否有回归的可能性?对此,刘玉伟对21世纪报道记者解释,一般来说,只有在民间藏家手上的造物才可以通过市场化谈判进行,但目前绝大部分是在海外的国家博物馆收藏,因此回归的可能性只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沟通。

(作者:王海平 编辑:钟映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