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论道高质量发展:深圳如何走到今天?就是每天不断汇入新技术新思想)
我们过去习惯了用大量的投入生产大量的产品,未来是用更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12月10日,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战略签约仪式暨首届深圳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据了解,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由百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管,将为深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携手企业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之路。
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季晓南在论坛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模、政策倾向和独特性,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先行示范区更是深圳企业独有的优势,深圳企业要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谋求共同发展,做好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季晓南在演讲中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原来规模速度型逐步转向质量效率型,新时代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求通过创新链的延伸,使中国的产业逐步走向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中高端。
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唐杰认为,创新是发展的需要,品质提高的需要,发展动力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我们过去习惯了用大量的投入生产大量的产品,未来是用更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唐杰表示,对于企业以及有关部门而言,我们的产业变化,除了企业高品质之外,需要更加关注如何用新的技术、新的思想,来取代传统技术、传统思想,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
12月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文版,报告显示,中国在131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4名,是指数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季晓南特别看好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下的新机遇。他认为,大湾区有着巨大的规模优势,“9+2”城市一体化,将推动2035年大湾区总人口由目前的7000万增加到1亿。届时,大湾区人均GDP将突破5万美元,约7%的潜在年均名义增长率,意味着到2035年大湾区GDP总量或超过英国和法国。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的时间里,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有何可总结的高质量发展经验?
唐杰总结,当我们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时候,会拥有更多的核心专利。深圳如何走到今天?就是聚集了大量的产业、聚集了大量的技术,而且每天还在不断的汇入新技术和新思想。
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执行会长郭小慧则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分享了她所感受到的变化。“过去,深圳的跨国公司以生产工厂为多,两头在外,实际上是为了利用我们的低成本。但是现在跨国公司与中国,或者与深圳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单纯的生产基地到现在和我们是战略合作的关系,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在12月8日深圳的全球招商大会上,法国赛诺菲巴斯德中国区总经理张和平表示,赛诺菲巴斯德将继续加大在深投资。
据张和平介绍,赛诺菲巴斯德是全球疫苗领军企业,在全球有12个生产基地。1996年,赛诺菲巴斯德在深圳设立了中国总部,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跨国疫苗企业。2007年,赛诺菲巴斯德与深圳市政府签约,投资12亿元在深圳建设流感疫苗生产基地。
郭小慧援引这个案例表示,赛诺菲巴斯德曾在深圳追加过投资,但主要是扩大生产规模。现在追加投资,是要在深圳正式落地它的全球首个国际疫苗创新中心。
“这个基地的落地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会带动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郭小慧说。
关于未来的发展,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会长、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隽源认为,深圳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应当要有明确的产业方向、核心企业的引导推进、精准的培育扶持。技术推动的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涌现的每个需求都会引发新的创新,而这些新的创新将构成深圳的未来新力量。
其中,关于企业精准培育扶持,胡隽源建议,政府的支持应更多的流向小的创新公司,而不是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促进会也将在这方面助力,积极促进提升深圳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让未来有更多的华为、腾讯等具有国际影响力企业出自深圳。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