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开发区迎来“智能秒批”时代!一年审批总量或超10万件)
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下统称“广州开发区”)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正式迎来“智能秒批”时代。
12月10日,广州开发区举行“智能秒批(核)首批事项发布及上线启动”活动,首批100项智能秒批(核)事项清单,在遍布全区各街镇、社区、园区、政邮便民服务点等37个场所共42台政务智能一体机同步上线。
从“人工秒批”跨越到“智能秒批”,这背后是行政审批效率的巨大进步。无人工参与的智能审批服务能实现“智能申报、自动审核、网上发证”,为人工审批“解绊”,为办事企业群众“松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市的产业引擎和创新枢纽,是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密度最大的制造业重镇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
今年1-8月,广州开发区新登记市场主体4.6万户,同比增长42.13%,其中新登记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58.48%。
企业密度背后凝聚了大量的审批需求。以往人工审批面临程序繁琐、审核工作量大、流程不透明、自由裁量权大小不一等痛点、难点。而智能审批则可以能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当天,广州奈瑞儿美容科技有限公司经办人李女士现场办理了“公共卫生许可证延续”业务。只见她将身份证放至识别处,通过刷脸识别、亲笔签名完成身份核实,系统随即进入业务办理页面。系统自动抓取了该企业的历史办事信息,回填到申请表中,并自动上传关联的电子证照材料,待相关材料上传完成,系统即刻进行智能审核。数秒后,标注当天日期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便打印出件。
“功能很强大,很有科技感。要填的材料更少了,遇到问题也可以一键连通部门,有人远程视频指导、修改甚至代为操作,办事更高效、让人更放心。”一通操作下来,李女士由衷点赞道。
“‘智能秒批(核)’服务具有智能化高、实用性强、适用面广、风险可控等特点。”广州开发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单宁伟介绍,“借助政务大数据、审批规则、智能研判,由智能终端设备作出材料受理、结果批复等行为。通俗来讲,就是通过‘机器代人’‘机器助人’完成审批和审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智能秒批(核)平台集成在该区自主研发的功能高度集成的政务智能一体机上,这种依托单一智能终端设备集成多个部门业务,实现多个法人和个人事项“智能秒批(核)”的自助申办服务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通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结构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审查规则指标化、数据对比自动化,实现审批事项智能“秒批、秒核”和“无差别办理”。
在风险防控方面,“智能秒批”流程引入了8种风险防控手段,兼顾了材料非标准化的实际情况以及部门行政许可时风险防控在法律方面的客观要求,融入“远程视频+电子白板”技术进行人工核验,有效弥补了“无人批”的不足。
2018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国首推“秒批”政务服务并发布了第一批223项“秒批”事项清单,2019年又发布了第二批162项“秒批”事项清单,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前期“秒批”政务服务基础上,该区推出新一批“智能秒批(核)”事项,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优势资源,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大胆闯、大胆试,实现从“人工秒批”向“智能秒批”的新跨越。
据悉,首批100个智能秒批(核)事项清单涵盖了包括卫健、食药、特种设备、档案、文旅、交通、水务、教育、环保、农业等12个行业,涉及年总业务办理量约10万件左右。其中24项为智能秒批事项,76项为智能秒核事项;服务企业的事项30项,服务个人的事项43项,共同服务企业和个人的事项27项。
相比目前多数自助服务一体机“无人批”事项仅限于事项查询、极简单事项办理以及查询结果打印等服务事项,记者留意到,“智能秒批”可办理事项范围还包括一些相对复杂的事项。例如,在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负责审批的较为复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中,就有4个事项纳入智能秒核清单中。
“我局事项涉及企业建设,相对复杂。借助科技力量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智能化、无纸化、无人化,用实际行动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郑为中表示,下一步将逐步把“智能秒批”可办理事项的范围扩展至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绝大多数事项。
(作者:李振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