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碳中和目标再细化, 能源需求侧改革破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綦宇 2020-12-15 05: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碳中和目标再细化, 能源需求侧改革破题)

据新华社消息,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在今年9月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计划的基础之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在对全球气候进程的引领中,中国气势磅礴,乘风破浪。”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评价说:“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明确了包含碳强度、非化石能源占比、森林蓄积量、风光发电装机等具体行动目标,指导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12月14日,有记者就碳中和目标问题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我们将说到做到。我们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来推动巴黎协定的目标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同时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中国的贡献。

能源转型之路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2018年排放量全球占比达28%,约90%的碳排放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领域。其能源需求和排放量仍在上升之中,2060年达到碳中和任重道远。

“如果长期跟踪能源政策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已经勾勒出了未来的明确目标。”中石油经研院石油市场所主任工程师王利宁告诉记者。

他表示,此次提出的目标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明确了未来的目标,能源转型的脚步可以走得更加坚定。

在许多机构的研究中表明,中国实现碳中和就要在2050年风光装机达到大约30亿千瓦以上。如果按照本次的目标,使2021-2030年风光装机达到12亿千瓦,需在10年间增加8亿千瓦。

“的确有不少声音指出,12亿千瓦的目标可能与业界此前的预期不太相符。”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但这个目标的确是一个稳健、并且技术上可以实现的目标,如果届时各种条件达到,完全可以超过这个目标发展。”

他指出,随着风光发电学习曲线下降到自然趋势,技术更加成熟,成本进一步下降,如果2031-2050年的20年间可以再增加18亿千瓦,即每10年增加9亿千瓦,到2050年就很有可能超过30亿千瓦的装机容量。这样,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愿景就可以得到实现。

另一方面,此次碳排放强度下降65%以上的目标提出,超越2014年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所承诺的60%-65%的上限,也兼顾了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疫情大概率引致全球范围经济萧条,以及消费领域的能耗及对应排放呈刚性上升和缓降对GDP预期的影响。

依据能源基金会,如果可以有效管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的步伐,中国完全有可能超额完成碳强度目标,甚至在203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70%-75%。

邹骥表示,“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关键挑战是2030年前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速度有多快,结构调整的速度有多快,解决结构调整带来的社会公正和转型阵痛问题的能力有多强。”

同时,只有发电排放强度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加速电气化才有助于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光伏和风电产业发展已相当成熟,继续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产业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和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在加速转型情景下,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在制氢电解槽等新兴技术行业领先全球。

不仅是发展新能源,煤炭在发电系统中的比例也应有所降低。“中国应继续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优化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环境,同时通过更清洁的创新方案来降低对煤电的需求。”彭博新能源财经高级分析师刘雨菁告诉记者。

巨大的零碳投资市场

传统上,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所驱动,而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提出的“2060碳中和”目标也与优化经济结构完美契合。

标普全球评级在12月14日表示,如果消费在GDP中的占比能够达到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水平,那么未来20年中国的碳排放可望减少三成以上。标普全球评级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haun Roache告诉记者:“实现碳中和并不容易。中国需要实现经济转型,包括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的转型。”

“假设中国居民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从目前不足40%上升至2040年的55%,而投资则以同样的幅度下降。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增加,服务需求相对商品需求也会上升。”Shaun Roache表示。

优化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减少高耗能活动、增加低耗能活动,实现能源转型。比如说,如果资本和劳动力从钢铁、水泥和资本品的生产,转移到教育、医疗和休闲服务等的提供,那么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标普全球普氏则认为,优化经济结构,可使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2040年以前下降三分之一左右。根据其模型,如果中国追求“2度”的目标,那么排放下降幅度可以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中国提出的目标不仅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榜样,更是可以作为对发达国家实现目标的鞭策。同时,相比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70年的时间,中国的时间只有30年,意味着其难度和力度将是空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领域的机遇。

中国零碳能源转型将在七个领域催生巨大的投资市场,包括再生资源利用、能效、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

“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说,“与此同时,在2020年到2050年间,将有70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投资被直接或间接地撬动。”

他认为,历史经验表明,当新的颠覆性技术的市场份额到达3%左右时,资本将开始从传统企业抽离。化石能源行业面临日益增长的资产搁浅风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重新评估投资组合和优先顺序,加速撤离化石能源相关领域。

上述七大领域中,包含近20项技术创新,目前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形成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政策行动,通过科研支持和示范项目鼓励、产业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建立等措施指引产业整体的发展。市场力量在产业发展的中后期是主要推动力,需要长期协同部署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优化、应用场景拓展和辅助服务设施。

同时,投资领域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性。零碳电力、绿氢和储能是需求侧零碳化的“基础”,三者相互成就;工业、交通和建筑部门的零碳投资领域是重要 “支点”,这些需求侧的技术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形成,产生新的利润池;数字化技术是整个零碳生态发展的“加速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能源供给、运营、消费等方方面面。

(作者:綦宇 编辑:林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