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四五”: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展都市圈、城市群破解成本难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帆 2020-12-19 12:5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东“十四五”: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展都市圈、城市群破解成本难题)

通过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实现产业链条的空间分工、布局、配置,把成本降下来。

12月18日,《南方日报》刊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其中,关于“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提出,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恰逢12月18日,广东智库联盟年会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召开,会上有专家专门阐述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即便是对于发展程度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同样需要保持工业比重的稳定,工业是大湾区创新的根和源,但现在和未来,大湾区都面临成本变高的挑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表示,工业化一般可分成前中后期,其中,工业化启动阶段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农业到工业的初步转型问题,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实现;工业化深化则是实现初步转型之后,最后形成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过程,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过程。

根据万陆的研究,过去半个世纪,发达国家和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去工业化”,工业比重在持续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往往伴随着收入增长的停滞,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为什么这些发展中国家会出现去工业化的情况?无非是成本上升得很快,创新能力跟不上。”万陆表示。

他继而指出,发展中国家要想把创新做好,必须要牢牢地和工业化绑在一起,工业化、创新、可持续增长是三位一体的过程。

说到粤港澳大湾区,万陆认为,大湾区未来的成本或许会快速上升,但工业比重不能丢。“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我们的根子还是在于怎么样让我们的企业通过创新、数字化,让制造业活下去,保持适当的工业比重。”

如何让创新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万陆表示,原来大湾区的很多企业做惯了外销,双循环的情况下怎么打通内需循环?和创新结合,用大数据技术搞数字化产业集群,帮助企业,原来是做出口订单的企业学习掌握信号变化的国内外市场,打通内销。

万陆还提到,粤港澳大湾区除了“一国两制”的优势之外,另一大优势是面积较大,约为5.6万平方公里,是东京湾区的1.5倍以上,旧金山湾区的2.5倍,这使得产业的回旋空间比较大。

“通过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实现产业链条的空间分工、布局、配置,把成本降下来,并且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制造网络和创新网络在空间上紧密联系。”万陆说。

他以国际其他湾区作为对比,假如腹地较小,创新成本变高,将导致制造空间和创新空间分离得太远,创新将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粤港澳大湾区肯定要发掘这方面的优势,这就跟我们的城市化发展方向相关,我们要考虑怎么把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做好。”万陆表示。

发展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万陆认为中心城市的能级需要继续提升。他援引了今年8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全球独角兽排行榜”,前20名里中国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前10名就有6家中国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广州、深圳并无企业进入前10;前20名里,深圳仅有微众银行和大疆,广州并无企业入选;前100名里,北京企业有15家,上海8家,杭州3家,深圳4家,广州 1家。

万陆表示,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两大一线城市,风投资本对项目估值还相对比较低,城市能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