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700个数字城市试点背后:超万亿中国数字城市市场亟待新生代人才激活)
随着落户门槛的逐步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差距的缩小等,除极个别城市外,人才自由流动越来越顺畅。具有年轻活力的新生代人才,因其对城市数字化与高新发展的独特驱动作用,成为当下城市间人才竞争的焦点。
日前,由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联合波士顿咨询(BCG)、巨量引擎共同发布的数字城市主题报告《建设数字城市,释放数字生命力——数字时代下,提升城市新生代影响力》(下简称《报告》)指出,新生代人群已成为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兴重点行业的核心支撑,未来对新生代吸引与导入越强的城市,发展潜力越大。
积极引入的新生代人群也在助力领先城市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
《报告》预测,到2023年中国数字城市市场规模预期超万亿。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中国顶尖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数字产业,数字交通、数字医疗、智能支付等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中国区主席廖天舒看来,基于中国城市治理基础和政府、企业、民众对数字城市发展的开放态度与积极参与,中国未来将打造国际最领先的数字城市项目。
近日,中国落户门槛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率先向新生代人才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9月23日,上海发布非沪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新规,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全球城市已经从资本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报告》统计发现,过去10年,资本投资重要性不断下降,而国家对人才的争夺不断加剧。
以中国为例,“人才大战”热度已持续数年。从一开始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争相打出户口、房子、补贴等优惠措施争夺人才,到南京、杭州、深圳等东部城市落户门槛的陆续放开,领先城市在人才争夺中,越来越关注具有年轻活力的新生代人才。
“新生代人群已成为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兴重点行业的核心支撑,未来对新生代吸引与导入越强的城市,发展潜力越大。”《报告》指出。
领先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其背后反映的更是它们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视。
作为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这批新生代人群,他们自带数字敏感性,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更注重对数字化产品的应用和需求。新生代人才的导入不断推进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而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也能进一步吸引更多有数字化能力的新生代人才,形成城市发展与人才之间的良性循环。
统计来看,数字化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重点。
比如,欧洲118座城市出台相关项目、美国过去2年来在54座城市筹备或开展了相关项目、印度政府出资15亿美元用于100余座数字城市的建设……在中国,类似的试点已经超过700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城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未来城市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来源。城市通过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能改善城市的管理效能、人居环境等各方面条件;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在城市居住的人的效率,能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较于80后人群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关注,95、00后这批正走向社会舞台的Z世代在城市选择时更倾向于城市自身的形象、文化、品牌是否符合自身价值取向,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等因素。
因而,《报告》认为,城市应改变传统基建主导的人才吸引模式,推动建设数字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向城市魅力营造、城市品牌吸引力提升转变”。
一些更懂年轻人的城市抓住了数字媒体这个新渠道。杭州、重庆、西安等地近年来积极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品牌构建,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落户。有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观察到当年轻人放弃北上广深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杭州等地,“他们不会觉得丢脸”,而是觉得自己选择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生活质量。
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朱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数字化能大大加强城市各维度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城市进入到新一轮发展阶段,城市管理难度不断上升,决策者需要更好、有效率地匹配城市资源。
以数字经济发展领先的长三角地区为例,今年以来更是加速布局数字新基建,通过抢先布局5G抢占数字基础和应用场景先机。不仅如此,重庆、青岛等新一线城市也在抓紧培育数字经济。2019年,青岛市就出台《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提出到2022年末,基本形成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电商物流等3-5个千亿级融合创新产业集群。
“以人为本”是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因素之一,但《报告》强调,城市如果没有匹配的数字基建和数字产业支撑,即便通过树立城市品牌吸引了大量关注,来的往往都是“游客”,人才来了留不住,更难以带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以武汉为例,2019年,武汉以中国光谷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打出“筑梦光谷”的口号。今年以来,武汉进一步加强“追梦之谷”品牌形象在数字化媒体上的大规模互动,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展现出有效的人才吸引:人口总数增长2.8万、高学历户籍人口总数增长3万。
不难看出,新生代人才的强导入与强留存,离不开城市产业基础,尤其是以数字科技为基石的高新技术产业实力。
盘和林认为,数字产业是一个高质量的产业,它能够给城市带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能带来一些平台和人才的聚集优势。在全球经济呈现数字化趋势下,如果城市在数字化竞争中落败的话,可能会导致城市产业和人群没办法随之升级。可以说,未来城市的智能化、智慧化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产业的发展。
根据《报告》预测,到2023年中国数字城市市场规模预期超万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中国的顶尖科技企业纷纷将数字城市作为布局重点。数字交通、数字医疗、智能支付等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激活超万亿数字城市市场,《报告》认为,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更加科学的顶层战略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提升数据互联互通程度以及构建完整的数字生态。
因而,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华为、百度、滴滴出行、格力、苏宁、京东数科、联影医疗等近60家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将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领军力量深度参与产业进程。未来还将以更加系统性的规划,助力数字时代的城市发展体系,由需求到供给,通过云、大数据、5G、智能制造等场景要素以及数字软实力建设,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全国数字城市的新经济范本。
廖天舒认为,过去三四十年里面飞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在城市治理层面还缺乏一套成熟而高效的工具与体系,既是缺乏基础也意味着缺乏羁绊,可以让国内城市跨越式拥抱和尝试一些数字化的治理理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在数字化城市发展中,不仅政府重视、企业积极参与,民众也对此抱着开放和积极的心态。
(作者:卜羽勤 编辑:钟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