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季度银行贷款利率仍在下行 企业盼明年政策“不断档”)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货币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疫情期间,政策层面都要求尽量下调利率,除非总行有要求,下面分支机构一般不会涨客户利率,而且对于一些业务来往比较多的客户,客户经理还会经常想办法给其降利率。”12月上旬,湖北地区一家国有大行支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央行日前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9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今年6月环比上升0.06个百分点,引发了市场较大关注,并持续至今。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12月20日的一篇研报中表示,9月一般贷款利率出现小幅“翘尾”,并不意味着贷款利率的拐点即将来临,在1年期LPR持续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需确保三季度贷款利率季均点差略微低于二季度即可。
事实上,12月以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陆续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企业人士均表示,四季度银行新发放的贷款利率较三季度持平或仍在继续下行。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2021年,深圳一家制造业企业董事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此前出台的多项政策支持下,目前公司订单大量增加,经营状况也逐步好转,“如果明年银行贷款利率上调,对公司来说压力挺大,之前的政策支持效果也可能会前功尽弃。”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货币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四季度仍在下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四季度银行新发放贷款利率与三季度总体持平或仍在继续下行。
上述湖北地区国有大行支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行四季度基本没有贷款额度了,贷款利率与三季度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个别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有所下调,只要上面(总行、分行)没有具体上调指标要求,我们是不会涨的。”
“即使不考虑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支持因素,四季度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仍在缓慢下行,不只是我们行,其他银行也是这样。如果要上调企业贷款利率,需要向分行总行汇报并得到认可,目前的背景下(疫情暂未完全结束)不太可能。”广西地区一家国有大行支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河南地区的一家股份行支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从该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来看,从6月的3.15%降至9月的2.9%,目前进一步降至2.8%。
“总体来看,目前我行四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还在继续下行,一年期贷款利率较同期LPR上浮20-30BP,五年期贷款利率较同期LPR上浮20BP以上。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两方面:一是市场流动性总体较为充裕;二是受疫情影响,贷款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上述股份行支行行长表示。
上述制造业企业董事长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企业四季度的贷款利率较三季度仍有所下行,“但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从整个行业来看,贷款需求还是挺大的。”
明年或延续下降趋势
“四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与三季度持平,几乎没有波动。预计明年贷款利率会下降,听说明年深圳分行普惠金融的任务会比较重。”深圳地区一家国有大行个贷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上述股份行的支行行长也表示,明年贷款利率还会下行,“下行趋势预计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目前经济基本面比较好,企业也进入了生产复苏阶段,预计明年对资金需求量会更大,对于民企来讲,希望利率越低越好,这也符合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健安(上海)医疗科技公司董事长邱学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邱学凡同时介绍称,其近期明显感到银行的贷款营销力度在加强,“最近的一个融资项目,与往年相比,银行的评估速度快了很多,有点‘硅谷银行’的操作风格了。”
1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表示,当前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正常,但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特殊困难仍需加以帮扶,要做好政策接续和合理调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会议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是政策‘主旋律’,后续有望进一步出台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的措施。”王一峰表示。
事实上,近期监管部门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来压降银行负债成本。如,六大行集体决定自明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改为活期利率;中小银行在互联网平台的存款纷纷“下架”;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连续第7个月压降,距离回到年初2/3的水平仅剩约1万亿的规模。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虽然LPR已连续8个月维持不变,但目前很多事情在向着压低LPR的方向发展,“量变终会引起质变,1年期LPR的再次下降已为期不远。”
“贷款和存款利率之间可以互相影响。在LPR改革的推动下,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存款利率的降低也会为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打开空间。”张旭解释。
(作者:李愿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