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样本:深圳如何率先实现碳达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帆 2020-12-29 12:4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低碳城市样本:深圳如何率先实现碳达峰?)

深圳就在碳达峰的路上,不能确定哪天哪个时点是达峰,但是深圳在2019-2020年间处在一个稳定达峰区间。

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什么样的地方有条件实现率先达峰?一般而言,大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清洁能源较丰富的地区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近日介绍,国家已开展了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

2020年已接近尾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尚未有官方公布的省市碳达峰情况。但深圳曾有研究团队在2019年预测,到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深圳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并且深圳在2019年是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减碳并非一个完全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实现的过程,它需要经历诸多相关的政策设计,深圳经验或许在很大范围内有着可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深圳而言,碳减排的边际成本正在提高。在受访人士看来,下一步要更进一步地探索发挥碳市场的作用。

深圳减碳经验

12月初,在第八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中,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援引了他在哈工大(深圳)2019年牵头完成的《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报告》指出,深圳就在碳达峰的路上,不能确定哪天哪个时点是达峰,但是深圳在2019-2020年间处在一个稳定达峰区间。

深圳在2010年成为被国家发改委选中的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的路上,深圳有何经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宇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一直在致力于通过规划来引领整个城市的低碳发展,包括节能中长期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等,从意识和行动上来看,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低碳城市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主政官员重视,可能就是首要的经验。深圳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源头到末端展开行动,包括交通、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碳市场等各个方面。

交通是最直观的领域之一。2017年12月,深圳宣布已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16359辆,除保留634辆非纯电动车作为应急运力外,全市专营公交车辆已全部实现纯电动化。深圳也由此在全国甚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

2018年底,深圳已经有2万多台纯电动出租车,出租车基本实现纯电动化。

深圳市交委相关人员曾提供了一组数据,纯电动出租车较传统汽油车节能69.5%,全市2万多辆纯电动出租车一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达85.6万吨,相当于深圳6个梧桐山风景区绿色植被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2019年9月,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了《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新注册的网约车必须为纯电动汽车。

产业转型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上述第八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中,唐杰总结,深圳在走向碳排放达峰的过程中,重点采取了两方面手段:一是遏制污染气体排放,第二是通过结构升级减少能源消耗,单位GDP增长耗能大幅减少。

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共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重污染行业基本退出。

这一过程伴随着诸多老旧工业区的改造升级,从而倒逼产业的转型,新园区引进新产业,往往在产值、纳税等指标上实现大幅提升。

王东向记者表示,深圳以前也经历过雾霾天的困扰,2004年雾霾天曾达到187天。通过加大环境质量治理,同时实现协同减排,深圳倒逼一下自己,其实催生了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在2030年碳达峰之后,中国距离碳中和的目标还有约30年的时间。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不难看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除了依靠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减少高排放的措施之外,植树造林等实现碳吸收、移除的方式,同样重要。

这也即是“碳汇”的概念,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以森林为例,在12月国新办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大约7亿到8亿吨。

王东向记者表示,对于像深圳这样的城市而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继续减碳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比如有的地方并不适合发展工业,那么可以多种树,多涵养环境,将碳汇出售,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这个角度来看,碳达峰、碳中和也能跟扶贫结合起来。”王东表示。

事实上,这一方式已经有了实际落地案例。贵州就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开展“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据《贵州日报》报道,这一项目将全省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地中具有一定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树林集中起来,按照每棵树每年碳汇价值3元计算,发动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购买,购碳资金直接全额打入贫困户的个人账户,此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截至今年上半年,贵州共完成33个县682个村9384户贫困户的单株碳汇项目开发,碳汇树木共计379万株,年可交易碳汇金额1137万元。若全部售出,户均可增收1200多元。

据新华社今年5月的报道,我国最大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已完成5笔林业碳汇交易,共计191万元,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速度在加快。

王东表示,让拥有绿水青山的地方能够分享到经济收益,而不是破坏环境去发展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这既可以形成一种生态上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促进区域间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但这一美好设想将倚赖于更有力度的低碳发展约束性指标,以及更完善的机制。王东表示,深圳在碳市场方面有很多尝试,在进一步的机制建设方面,深圳可以继续先行先试。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