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金融公司迎分类监管:评为5级或被接管 甚至退出市场)
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监管评级!
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从公司治理与内控(28%)、资本管理(12%)、风险管理(35%)、专业服务质量(15%)、信息科技管理(10%)五大维度,将消费金融公司划分为1级、2级(A、B)、3级(A、B)、4级和5级。
其中,监管评级为5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风险程度超出公司控制纠正能力,公司已不能正常经营,应责令提交合并、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救助计划,或依法实施接管;对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消费金融行业专家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办法》的颁布有利于防范“劣币驱逐良币”风险,在“需求侧改革”增加消费的宏观大背景下,对消费金融公司扶优惩劣、以规范金融业态带动服务实体,进而促进消费升级形成利好。
消费金融进入评级时代
具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要素包括:公司治理与内控(28%)、资本管理(12%)、风险管理(35%)、专业服务质量(15%)、信息科技管理(10%)五方面内容。
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具体评级得分,分为1级、2级(A、B)、3级(A、B)、4级和5级,数值越大表示机构风险或问题越大,需要监管关注的程度越高。
其中,监管评级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为1级;70分(含)至90分为2级,其中:80分(含)至90分为2A级,70分(含)至80分为2B级;50分(含)至70分为3级,其中:60分(含)至70分为3A级,50分(含)至60分为3B级;50分以下为4级;无法正常经营的直接评为5级。
对于发生重大案件、存在严重财务造假、被给予重大行政处罚或监管强制措施的,应区别情形确定是否采取评级下调措施,且监管评级结果应不高于3级。监管机构认定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其他重大风险问题、足以影响监管评级结果的,可视情节轻重决定下调措施。
监管评级为3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存在的问题较多或较为严重,整体风险管控能力较弱。对3A级的公司,应重点关注公司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监管提示或通报,督促公司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管理;对3B级的公司,应给予持续监管关注,提高现场检查频率和深度,并可视情况对业务活动依法采取一定限制措施,积极化解风险。对3级的公司,原则上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检查。
监管评级为4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和风险,甚至危害公司的生存能力。监管中应给予密切关注,增加监管会谈的频率,原则上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检查,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状况、降低风险水平、补充资本金,必要时可依法采取限制高风险业务活动、限制股东权利、限制分配红利、责令调整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等监管措施。
监管评级为5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风险程度超出公司控制纠正能力,公司已不能正常经营,应责令提交合并、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救助计划,或依法实施接管;对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或加剧行业内部分化
在苏筱芮看来,《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作为纲领,标志着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工作进入深化落实阶段,为促进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苏筱芮分析称,《办法》从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等五方面内容对消费金融公司的组织架构、风控能力、经营能力等进行规范,既有利于明确监管思路,也能够符合行业实际,为消费金融公司今后践行合规提供了完善参考,便于机构后续依规遵照执行。
消费金融行业资深业内人士冯建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开展评级后,会对不同等级的机构有不同的监管指标要求,不同等级的机构也会按等级划分成不同的业务资格。
“以后对于评级结果较好的消费金融公司,可开展的业务类型会比较丰富,而评级结果较差的公司,不仅要受到愈加严厉的合规考核,更会在业务资质上受到很大限制。对那些‘不好挽救’的机构可以安排逐步退出。总结下来,宗旨还是要求做金融的要在各方面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不能单纯地指望靠玩资金赚钱。” 冯建新指出。
苏筱芮最后总结称,2020年消费金融牌照迎来了“开闸期”,而2021年则会迎来“规范期”,宏观审慎、分类监管成为近年来金融监管的工作风格。此次《办法》的颁布也不例外,有利于防范“劣币驱逐良币”风险,在“需求侧改革”增加消费的宏观大背景下,对消费金融公司扶优惩劣、以规范金融业态带动服务实体,进而促进消费升级形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