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从“汗水驱动”跃升“创新驱动”:佛山有最适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土壤

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原标题:从“汗水驱动”跃升“创新驱动”:佛山有最适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土壤)

“产业强链”佛山样本

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广东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制造业重镇佛山近年来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形成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佛山特色”,尤其是在“产业强链”上取得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借鉴。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位列2021年重点部署任务第二项。会议提出,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广东的制造业重镇佛山,凭借推动“产业强链”,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典型样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曾长期跟踪研究佛山的制造业。2018年,他在对比了佛山、青岛、宁波、苏州、无锡五个中国制造业名城后发现,佛山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他当时就曾断言,“从根本上讲,这得益于佛山过去40年在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不动摇上做得非常好。”在他看来,佛山有最适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土壤。

诚如张燕生所言,“十三五”时期,佛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超2.3万亿元,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中,制造业扮演了重要角色。

尤其在新冠疫情暴发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叠加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激增的影响下,全社会上下进一步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环节。

“佛山是靠市场经济、草根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典型样本。佛山模式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作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佛山很中国。佛山能做到,中国其他地方就能做到。”张燕生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此采访调研了佛山多家企业。期望透过佛山的实践探寻“产业强链”的密码。

破题“卡脖子”:从“汗水驱动”跃升“创新驱动”

过去的2020年,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宝电器”)的海外营销总监张以飞忙得简直“飞起”,公司的多款小家电接连出现“爆单”,销售额一度创下了公司的纪录。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境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整个工厂都在满负荷运转。”张以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今年一季度,客户的订单早已排满了。

实际上,新宝电器“爆单”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往事。对此,新宝电器技术管理处副主任陈光华最有发言权。

1995年成立的新宝电器,凭借过硬的生产及设计能力,迅速成为小家电代工领域翘楚,曾连续七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被誉为小家电“代工之王”。

2009年,新宝电器开始从传统的贴牌代加工向自主品牌进化,但品牌之路并不好走,没有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很难在市场上与国外厂商竞争。某项智能烤板技术被国外垄断长达十年,该厂商扬言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我们就是要解决这种‘卡脖子’技术,经过技术团队长达4年的攻关,最终打破了这一技术封锁,我们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国内外的市场。这项专利直接带来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更为新宝电器在价值链的博弈中赢得了主动权。”陈光华说。

一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创新,足以改变一家公司的命运,乃至一个产业链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新宝电器的逆袭,是佛山制造从“汗水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一个典型缩影。

不唯家电领域,佛山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也着力颇深。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存在不少“卡脖子”技术,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70%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大多依赖于进口。

针对这个问题,佛山通过不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大力支持企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实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佛山市科学技术局曾对外揭榜公示了重要产业领域科技攻关拟立项的12个项目,工业机器人项目入选。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公司落地佛山开始就极为重视研发核心“卡脖子”技术,通过连续数年的自主研发,实现了除减速机外机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核心自主创新占比超80%。

佛山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何国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为了解决核心“卡脖子”技术问题,佛山正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创新集聚环境。包括一系列人才政策和创新平台建设,补充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

在政策上,佛山早在2019年就出台了“科创35条”,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在补科研短板上,佛山既引进了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大、浙大等科研院所,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研究院、国家级孵化器。

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承担了佛山组织科研平台领衔重大技术攻关的重要使命。

以季华实验室眼科高端医疗器械与设备研发中心负责人周辉为例,以他为代表的创业团队在2019年8月加入季华实验室,开始尝试将眼科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

“现在医院所用的白内障飞秒激光仪器百分之百依赖进口,尤其是飞秒激光器、新型OCT及芯片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都被欧美垄断。”周辉要做的,就是破题“卡脖子”技术。

历经一年技术攻关,该团队研发的产品已拿到4项发明专利,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有些技术指标甚至超越欧美。

借力模式:借广东、借全国、借全球之力

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就诞生在佛山顺德,佛山是一个靠市场经济、草根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典型样本。

“但佛山作为一个地级市,在构建创新体系上的能力非常有限,它没有一流大学,没有一流科研院所,也没有一流的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如何破解创新难题?佛山最早学会了借力。”张燕生说。

他举例,佛山一直重视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比如引进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平台,建立中德工业服务区开展全方位创新合作。

这种基因也深深根植在了佛山一众企业的脊髓中。2002年依靠注塑机创业起家的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之密”),一路成长为全球唯一在模压成型装备各领域都有涉猎的企业,实现了由轻到重、从主机制造商向工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跃升。

去年7月,位于佛山顺德的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下子收到了多个大单,其新推出的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迅速成了客户眼中的“抢手货”。

而这些订单要归功于数万公里外的德国伊之密研发中心。“正是中德科研人员联手引进了欧洲前沿的热流道技术,才研发出了这款国际技术水平的注塑机。”伊之密董秘办经理张春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早在2016年,伊之密就聘请德国一位拥有30多年塑料机械行业经验的韦伯博士担任首席战略官,并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园区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之所以要在德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是因为德国在装备行业的研发技术与制造工艺位于全球前列。不同于其他行业,装备行业没办法通过直接购买技术解决问题,材料配方、成型温度等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成型工艺,所以一定要共同研发,才能把创新技术应用到整个解决方案中去。

“依托德国的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可以掌握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从而不断开拓产品和技术。”张春凤说,正是得益于成功牵手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塑料加工研究所等全球技术合作伙伴,伊之密才在应用技术、材料研究上屡获突破,成为了奥迪、宝马、丰田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供应商。

伊之密的成功,在佛山制造行业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张燕生看来,佛山会成为未来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创新驱动重镇。“要解决‘卡脖子’难题,除了坚守自立自强的基本原则,佛山未来还应该发展借力模式,形成一个借广东、借全国、借全球之力的机制。”他说。

据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佛山市高企预计实现18.3%的两位数增长,累计高企总量5718家,较2019年增加884家,增长量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

“智造”融合“制造”:为未来30年做准备

在总结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时,张燕生认为,一方面佛山做到了坚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不动摇;另一方面,佛山做到了坚持发展工业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不动摇。

佛山从2009年开始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绿色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形成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佛山特色”。

在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深度融合上,佛山的金融高新区颇有代表性。佛山金融高新区内有一组欧式风格建筑群构成的千灯湖创投小镇。近年来通过不断引进创投机构,打造出了一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样本。

据介绍,当年为了给金融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条件,佛山曾不遗余力争取引进生产性服务业,并最终落地广东金融高新区。

截至2020年年底,千灯湖创投小镇集聚私募基金类机构超800家,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入驻机构涵盖IDG资本、深创投、粤科、粤财、广晟等。

南海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区长乔吉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金融科技项目涵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食品溯源等应用场景,极大地帮助了佛山先进制造业和龙头企业打通融资、转型、升级的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小镇内基金机构已投项目累计629个,投资额累计达到481.64亿元。其中,投资佛山项目162个,投资金额达到70.32亿元。

现代金融业的加持,令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如虎添翼。2020年1-11月,佛山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356.78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高于全省水平。

除金融业外,佛山还不遗余力加速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佛山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佛山到2020年将推动超过1000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带动两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下称“维尚家具”)就是受益的典型代表。在维尚家具的生产车间内,你看不到粉尘弥漫,听不到机器轰鸣,生产线上到处都是上下挥舞的机器手臂,一张张板材在流动中实现了自动分类切割,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家具生产的印象。

维尚家具总经理黎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通过引入工业4.0,实现了数码化定制、信息化制造、一体化服务、自动化管理,让家居设计服务与智能制造无缝衔接,创造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的新模式,在全国家具产能过剩时,年销售额却逆势上涨。

通过工业互联网引导行业定制流程生产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甜头,纷纷投身到生产线改造升级中。据了解,2020年1-11月,佛山完成工业投资808.08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就达488.25亿元。

张燕生还观察到,中央日前提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佛山早在2018年就已起步探索,如今积累了很多可贵经验。

“比如过去佛山顺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三来一补、代工贴牌,占了73%的土地,却只贡献了4.3%的税收。从2018年开始,顺德区开始告别前40年土地管理模式,探索新30年土地管理模式,对占地13万亩的村级工业园开始进行升级改造。”张燕生认为,这标志着佛山已经为未来30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准备好了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和数据资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