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2020年金融公益年度先锋榜"揭盅:守善如初谱写温暖金融新华章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曹璐 2021-01-18 07:31: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扶贫攻坚等公益活动中书写下了不俗成就,即使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这一突发事件,也做出了诸多积极努力和贡献。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新起点,《投资者网》特别推出"2020年金融公益年度先锋榜"大型专题报道,为行业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典范的同时,也为中国金融业的公益事业再续动力。

(原标题:专题 | "2020年金融公益年度先锋榜"揭盅:守善如初谱写温暖金融新华章)

《投资者网》曹璐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事实上,许多优秀的金融机构也将此内化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发挥金融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广普惠金融、助力扶贫攻坚等方面,主动展现了金融机构在时代和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定让许多人毕生难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疫情"大考",但作为市场主力军之一的金融机构,仍在抗击疫情、扶贫攻坚等公益活动中书写下了不俗成就。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新的起点,《投资者网》特别推出"2020年金融公益年度先锋榜"大型专题报道,全景式展现那些在推动国家扶贫政策实施,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为行业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典范,也为中国金融业的公益事业再续动力。

榜单涉及金融行业多个领域,包括银行、保险、基金、消费金融等,力求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地反映国内金融机构的公益成果。其中,国华人寿、南方基金、广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成功入围《投资者网》"2020年金融公益年度先锋榜"榜单。

战"疫"有道:发挥金融优势维稳护航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机构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地做好金融服务和应急保障工作,以自身行业特有的优势助力疫情防控。

伴随风险管理而生的保险行业,在这场考验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作为地处新冠疫情一线的寿险公司,国华人寿也是首批驰援武汉战"疫"的保险公司之一。疫情公布后,其不仅在第一时间向武汉市捐款3000万元,还立足行业特点,迅速出台紧急预案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并对27款疾病保险产品在原保险产品责任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充分发挥了保险业在应对保障功能方面的实力。

而从诞生起就肩负着普惠金融重大责任的公募基金,在这场战"疫"中也做出了独特贡献。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月26日当天,就有14家公募基金公司和1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主动捐款捐物,累计金额超过亿元。

不过,在疫情之外,一场金融领域的战"疫"也在悄然打响。不少公募基金公司在积极捐款捐物的同时,还为抗击疫情期间的金融服务畅通、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例如,南方基金就在保证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实行"现场+远程"相结合的新型办公形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保障了各项业务平稳运行,为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及投资者信心贡献了一份力量。

产品扶贫:"造血"式精准帮扶

一直以来,"扶贫"都是市场的焦点之一。作为脱贫攻坚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公益实践,加上公益理念的逐渐成熟,已从初期简单的捐钱、送物,到与当地贫困现实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面向扶助对象建立持续性扶贫机制,构建"输血、造血"长效机制,在精准扶贫路上取得了诸多实绩。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广发银行的"渔溪村项目",就是结合当地特色实现全面脱贫的优秀扶贫案例之一。根据渔溪村的特点,广发银行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帮扶项目,例如,打造"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等。经过四年多的帮扶,该贫困村63户贫困户、156名贫困人员均已达到省定脱贫标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方式逐步过渡为"造血式"产业精准帮扶的还有长沙银行。

为持续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长沙银行十分注重与本地主导产业相结合,重点支持与县市特色产业、重点产业保持一致的贫困产业,推动"一县一品"、"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并形成良好的规模效益。

在长沙银行看来,通过紧密围绕产业做文章,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创新发展,贫困户则直接受益,为贫困地区彻底实现脱贫提供了长期和稳定的保障,成为"真脱贫"的有力支撑。

金融扶贫:注入"金融活水"纾困解难

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监管部门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向贫困地区。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活水"无疑是贫困地区最为迫切的需求。

银行业作为金融扶贫主力军之一,充分发挥了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加速业务在金融稀缺地区的落地,激发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先者,广发银行深度结合中国人寿"扶贫保"工程和贫困地区的产业特点,研发推出以"保险+银行+政府风险补偿金"模式为基础的金融扶贫贷款专项信贷产品,目前已有23个专案落地,授信总额近3亿元,受到市场的广泛好评。

而九江银行作为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以新三农业务为契机,协助分支机构搭建新三农业务线上贷款平台,持续为各地农村市场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该行还积极融入各类农产品供应链场景,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1月底,九江银行新增普惠型涉农贷款为13.87亿元,增幅达37.33%。

而同为地方性金融主力军的宁波银行,则在小微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方面着重发力,运用行内各项有效资源,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该行不断升级传统产品,辅之以线上服务等模式,有效满足小微企业不同的金融需求。

在后疫情时期,宁波银行通过"百行进万企"、"百地千名行长助企业复工复产"等专项行动,逐户对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投放。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800亿元,较年初增加140多亿元。

特色扶贫:科技赋能数字化助农

当前,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发展普惠金融已成大势所趋。不少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金融创新,通过强化产品创新、科技赋能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加大数字化与扶贫的深度融合,为金融扶贫插上科技的"翅膀"。

度小满金融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代表企业,一直以来致力于以科技手段探索产业扶贫实践,并通过热门综艺《奔跑吧·黄河篇》,成功探索并实践出了一条"金融科技+明星影响力"双轮驱动的公益扶贫新路径。

在该节目扩大影响力后,度小满金融再度联手当地扶贫部门并发挥明星影响力,无缝对接一条龙"直播卖货"服务。不仅如此,还先后联合央视财经、新华网客户端等多方资源开展公益助农直播,为贵州、重庆等地的农户直播带货,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企业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激活当地小微经济主体活力、发展地方经济生态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而消费扶贫作为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的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浦发银行作为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商业银行,显然早已意识到这一点,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借助电商及物业融合的运营模式,为产业扶贫增效。

据《投资者网》了解,浦发银行线下依托合作社区及网点开展推广,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创立品牌;线上则打造的"浦惠到家"电商平台开设扶贫专区,搭建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解决农产品"走出去"的难题,让金融科技惠及广大农户。

这一举措不仅打通了农产品从地头出来的"最先一公里"和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得到精准帮扶;同时,也为传统银行展开特色化扶贫提供了可实践的新思路。

教育扶贫:知识点亮未来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众所周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不少金融机构甚至选择设立专属的公益基金更好地推进助学、助教、扶智等公益项目。

长沙银行"快乐益家"慈善基金会正是以教育扶贫政策为切入点,围绕教育扶贫的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的经典案例。其联合了教育、慈善等多方力量,先后开展了"快乐益家·快乐成长"、"快乐益家,追逐梦想"等教育扶贫项目,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将目光聚焦至贫困地区青少年教育的还有公募基金业。具有较高专业门槛的基金公司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这一领域从最初的灾害救助、校舍捐助,扩展到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银华基金就是其中的标杆企业之一。从2016年至今,银华基金已在甘肃、江西、贵州及内蒙古8个贫困地区小学建立了"银华花儿书屋"和"银华基金爱心多媒体教室"。同时,还通过集中培训、名家讲座、主题研讨等形式,对贫困村小的老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加强老师的职业技能,并以此更好地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面貌。

不仅如此,许多基金公司还创立了一些具有延续性的品牌项目,例如,南方基金的援助乡村教育的"与爱童行"项目,为贫困学子送温暖的"温暖这个冬天"项目等,获得了公众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从金融扶贫、爱心扶智,再到运用科技赋能探索数字化公益,金融机构始终不忘自身的初心和使命,依托行业优势,持续在扶贫、教育和救灾等各个层面积极行动,不断探索完善公益慈善的新思路,展现出金融机构强大的生命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天,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作为市场"稳定器"的金融机构将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优势,在促进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思维财经出品)■

2020年金融公益年度先锋榜

声明:投资者网&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