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总量首破100万亿元 实现历史性跨越

来源:金融界 2021-01-19 08:20:0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我国经济总量首破100万亿元 实现历史性跨越)

除了“量”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成色十足,还表现在“质”的不断提升,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2020年全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高位增长,增速分别为19.1%、17.3%、16.2%;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万家。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转型迈出新步伐。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和4.3个百分点。消费“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202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接近55%,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去年我国经济运行亮点较多,例如,三大需求虽有波动但仍实现了平衡增长,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迅速。另外,还有一个突出成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以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于多边机制的广泛认可,全球紧密合作将为国内开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强大韧性与抗压能力 铸就辉煌成就 2020年,我国GDP迈入百万亿元新台阶,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国民经济“成绩单”?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2000年,我国GDP破10万亿元,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扩大10倍。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GDP约14.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预计为17%左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同时,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 迎着全球经贸衰退的逆风,中国经济为何能“一枝独秀”,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密不可分。我国在坚决控制疫情蔓延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这促使供给端率先修复,顺利承接其他国家出口份额,外贸份额在国际市场占比再创历史新高,进而带动就业和制造业投资。另外,也促使经济社会稳步恢复,推动整体消费水平持续回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果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推进复工复产,并提出“六稳”“六保”,为经济基本面稳定运行打下强有力的基础。总体来说,我国经济进入常态化增长轨道,发展趋势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有基础有条件 延续稳健复苏态势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基于这样的背景,未来我国经济怎么干?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复苏取得积极成效,全年GDP增长略超预期,在全球“一枝独秀”。但经济运行中还有诸多不确定性需要警惕。例如,内需回升中还存在波动,消费、基建投资等恢复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经济恢复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进一步通过贸易、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等途径传导至国内。 风险挑战无碍经济稳健增长。宁吉喆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突出表现为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空间广阔、科技实力强大和人力资源丰富五个方面。在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面对疫情的冲击,我国产业体系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调整能力和韧性。在消费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将拉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新的一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发展的立足之地和回旋空间。”宁吉喆表示。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消费的关键作用不止一次被强调。2021年,扩大消费仍是稳增长的关键。对此,温彬表示,下阶段,促进消费加快回升仍然是提振内需的关键,服务性消费的复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低收入群体就业和收入情况将影响消费走势,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居民收入仍然关键。赵萍表示,扩大消费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消费数据的增长,而是要以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导向。提振消费的根本手段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提及政策走向,王静文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仍需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调节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继续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除了“量”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成色十足,还表现在“质”的不断提升,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2020年全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高位增长,增速分别为19.1%、17.3%、16.2%;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万家。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转型迈出新步伐。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和4.3个百分点。消费“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202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接近55%,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去年我国经济运行亮点较多,例如,三大需求虽有波动但仍实现了平衡增长,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迅速。另外,还有一个突出成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以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于多边机制的广泛认可,全球紧密合作将为国内开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强大韧性与抗压能力

  铸就辉煌成就

  2020年,我国GDP迈入百万亿元新台阶,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国民经济“成绩单”?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2000年,我国GDP破10万亿元,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扩大10倍。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GDP约14.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预计为17%左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同时,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

  迎着全球经贸衰退的逆风,中国经济为何能“一枝独秀”,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密不可分。我国在坚决控制疫情蔓延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这促使供给端率先修复,顺利承接其他国家出口份额,外贸份额在国际市场占比再创历史新高,进而带动就业和制造业投资。另外,也促使经济社会稳步恢复,推动整体消费水平持续回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果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推进复工复产,并提出“六稳”“六保”,为经济基本面稳定运行打下强有力的基础。总体来说,我国经济进入常态化增长轨道,发展趋势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有基础有条件

  延续稳健复苏态势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基于这样的背景,未来我国经济怎么干?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复苏取得积极成效,全年GDP增长略超预期,在全球“一枝独秀”。但经济运行中还有诸多不确定性需要警惕。例如,内需回升中还存在波动,消费、基建投资等恢复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经济恢复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进一步通过贸易、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等途径传导至国内。

  风险挑战无碍经济稳健增长。宁吉喆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突出表现为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空间广阔、科技实力强大和人力资源丰富五个方面。在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面对疫情的冲击,我国产业体系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调整能力和韧性。在消费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将拉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新的一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发展的立足之地和回旋空间。”宁吉喆表示。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消费的关键作用不止一次被强调。2021年,扩大消费仍是稳增长的关键。对此,温彬表示,下阶段,促进消费加快回升仍然是提振内需的关键,服务性消费的复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低收入群体就业和收入情况将影响消费走势,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居民收入仍然关键。赵萍表示,扩大消费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消费数据的增长,而是要以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导向。提振消费的根本手段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提及政策走向,王静文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仍需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调节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继续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