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粤港电子病历首次实现跨境互通 大湾区医疗融合驶入快车道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粤港电子病历首次实现跨境互通 大湾区医疗融合驶入快车道)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推出特别支援计划,首次实现了深港两地病历互通

自去年1月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封关”导致粤港两地人流往来停顿,大批居粤港人无法如常定期返港复诊。

为了帮助患者解决燃眉之急,自去年11月起,香港特区政府委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推出特别支援计划,为已预约香港医管局指定专科门诊或普通科门诊复诊的患者提供受资助的跟进诊症服务。

“这个计划非常重要,解决了疫情下很多患者面对‘病无所医’的困境。自去年11月10日启动以来,已经收到超过1万人次的申请。预计目前居住在广东省的香港居民人数约50万。以前很多病人都是回去香港复诊,但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往返两地需要接受强制隔离检疫,非常不便。”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根据香港医管局数据显示,符合相应条件的居粤香港患者人数达到约1.8-3.8万人。香港立法会亦于去年9月审批通过了1.38亿港元的专项基金。

据了解,符合资格的病人每次在港大深圳医院指定门诊接受诊疗服务,需缴付100元诊金,余下费用差额则由支援计划资助,每位病人可受资助上限总额为2000元。截至1月17日,港大深圳医院共收到10547人次的申请,预约相关计划的人次达7883,而目前看诊人数则为3887人次。

卢宠茂向记者表示,港大深圳医院为参与计划的港籍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了“医管局在粤患者专属诊室”,患者可以节省在不同科室奔波的时间,并在门诊医技楼大厅设置“香港医管局在粤患者”挂号、缴费、取药的专属窗口,“通常病人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复诊,比返港复诊更加方便。”

病历首次跨境互通

据了解,该支援计划推出后反应良好,更被患者称之为“一场及时雨”。参与该计划的患者需要提前提交资料,填写申请表,港大深圳医院将有关的申请表及文件以加密形式发送到香港医管局电子健康纪录统筹处进行核实身份、参与资格及处理相关授权事宜。

其中包括申请登记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简称“医健通”)及提出查阅资料要求,并授权港大深圳医院收取及使用有关其电子健康纪录的复本,以让相关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合适的医护服务。

在获得病人同意后,医健通会将有关病人在医健通内的病历副本,以加密形式发送给港大深圳医院。在病历传送过程中,为确保患者隐私,港大深圳医院需确保指定的人员,在有需要知道的情况下,为有关病人提供医护服务时才可查阅有关病历。

卢宠茂表示,“过去由于担心患者隐私的问题,跨境病人的病历一直未能实现‘过境’。这次的支援计划是大湾区医疗融合的一个重大突破,是香港病历首次跨越了地域的限制,深港两地首次实现了病历互通。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深港医疗融合的示范项目,也能为后续大湾区医疗融合提供更好的参考。”

他透露,目前电子病历互通仅涵盖部分资料,如住院报告、用药史、检查报告等,但并不包括病人的详细手术报告、核磁共振等相关影像资料等,“这次计划虽然只是一个局部的互通,但是一个好的起点,希望未来能够拓展电子病历互通的范围,涵盖更多的医院,实现两地全面的电子病历电脑系统对接。这意味着,港籍病人在大湾区内任何一个医院接受诊疗,医院都可以获得病人过往完整的电子病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该支援计划是香港医管局因疫情推出的临时安排,将于今年7月31日到期。卢宠茂表示:“这个计划为很多病人提供很多便利,而且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可以媲美香港的医院。在香港医管局旗下的公立预约,很多病人需要预约几个月甚至几年,比如B超检查在香港医管局预约需要等候半年甚至一年,但我们医院在1-2天内就可以完成。”

他坦言,虽然医管局的病人返港复诊可享受港府补贴的免费服务,但从成本角度而言,港大深圳医院的各项诊疗收费的成本更低,该院目前平均每次门诊收费仅为434元,远低于香港的水平。

革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众所周知,香港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昂,随着粤港澳三地融合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港人选择去大湾区内地城市退休养老。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于2019年4月至7月期间,访问约1万个住户,有超过26万人表示有兴趣将来到内地大湾区城市生活,其中约22万人有兴趣将来到内地大湾区城市居住或退休。

港大深圳医院由深圳市政府出资、香港大学派驻管理层共同运营。自2012年7月1日开业之初,便承担了“医改试验田”的重任。按照双方的预设想,医院将按照国家医改的思路,通过引入香港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和国际诊疗模式,探索一种新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破解传统医院难题。

港大深圳医院自2015年起可使用香港特区政府为香港老人设立的医疗券,让符合资格的香港老人可在深圳使用老人医疗券,以支付该医院指定门诊服务的费用。截至去年12月底,在该院使用医疗劵的港籍年长病人超过3000人次。

事实上,为了缓解人口急剧老化对公共财政、住房、医疗带来的一系列压力,香港特区政府曾在2013年及2017年分别就离港养老出台“广东计划”“福建计划”,让65岁及以上、选择移居广东或福建并符合申请资格的香港老人,无须每年回港也可享受高龄津贴。

然而,卢宠茂坦言,要真正地让港籍老人安心地留在广东养老,打造大湾区生活圈,“深港医疗合作区”的精髓应该是医疗同质化,这需要打破两地体制政策的壁垒、确保两地病历检查可互认、确保两地患者使用同质的药品和器械等,妥善解决跨境报销、转诊等困难。“

港大深圳医院是国内目前首家同时获得三甲以及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全机构认证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在卢宠茂看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意义重大, “希望港大深圳医院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在内地建立一个国际认可的医院评审体系,把三甲评审推向国际,未来大湾区内医院可以使用统一的评审认证标准体系,真正实现医疗服务的一体化、同质化。“

跨境医疗融合

去年11月25日,中央政府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经广东省审批后使用临床急需、已在香港上市的药物,以及使用临床急需、香港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仪器。

根据《工作方案》,香港特区政府将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落实有关措施,并适时延伸政策至更多指定医疗机构、药物及医疗仪器。据了解,港大深圳医院在2019年就成立了跨境药品使用小组,并制定了一份涵盖30多种药品、医疗设备、耗材的清单。

“香港能用的药,也应该允许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一些药品、耗材、设备在香港已经上市的,市民也可以不用跑到香港而直接在港大医院使用。”卢宠茂说道。但他坦言,一些国际新药在内地没有注册,没有药品代理商,整个流程非常复杂,涉及药品审批、采购、定价、运送、清关、药品安全性等问题,“希望能在未来两个月内将整个流程尽快落实。”

此外,他透露,港大深圳医院作为大湾区医疗融合先试先行探索者,未来五年内将引进香港大学科研团队,围绕“六大卓越中心”,在规划建设中的“深港科技新合作区”建设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深港科技新合作区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毗邻皇岗口岸。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包括生物材料 3D 打印研发平台、生殖健康生育力保存中心、肿瘤放射免疫与转化研发平台、器官移植免疫复发研发平台、临床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投入运营之后,来自香港的工作人员进出关可走专属通道,免除了繁琐的通关手续,实现无缝对接。这无疑将成为深港医疗合作科研方面的一个重大项目。

(作者:朱丽娜 编辑:陈庆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