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印度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本报记者 项梦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打破了印度经济的迅猛增长势头。2019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以破竹之势连超英国、法国夺得世界第五席位,然而,印度2020年前三季度GDP总量排名从“坐五望三”戏剧性沦落到第七位。迈入新的一年,旧问题仍未解决,在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下,印度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 疫情蔓延 经济大幅下跌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月18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493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02万例。其中,印度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确诊病例数超过千万的国家,死亡病例已累计超过15万例。虽然已经开始了疫苗的接种,但眼下疫情对印度经济民生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 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疫情期间封锁措施致使消费和投资需求急剧下降,是印度经济大幅下跌的首要原因。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封锁期间印度消费支出、私人投资、净出口均遭重创,其中建筑业、运输业和制造业受损最大。印度国家统计局(NSO)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20年二季度GDP同比萎缩23.9%,不仅创下印度自1996年起公布季度经济数据以来的新低,也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最差成绩。而印度国家统计局11月数据显示,该国三季度经济增长萎缩7.5%,印度的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萎缩,经济增长进入技术性萎缩期。 就全年而言,印度统计局在本月初表示,2020至2021财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萎缩7.7%。其他权威预测对印度的经济前景则更为悲观。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认为受疫情冲击,占印度经济主要组成部分的非正式经济受损严重。由于家庭支出大幅减小和投资下降,预测印度经济在2020至2021财年将萎缩9.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去年的经济将萎缩10.3%,是所有主要新兴经济体下滑最严重的国家。 债台高筑 财政政策空间有限 相比美国等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印度2020年的财政刺激力度相当克制。印度在2020年共出台三轮经济刺激计划,但仅在2020年5月20.97万亿卢比(1美元约合74.5卢比)刺激稍具规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印度的财政刺激力度过小。前两轮财政刺激政策中真正的财政支持仅约为GDP的1.2%,相较于发达国家的财政刺激力度平均达到GDP的9%,印度的财政刺激可谓杯水车薪。IMF直言,印度应当加大直接财政刺激的方式,如减税、向低收入者直接派发现金等。 但“钱袋子”已被掏空的印度,财政可实施的政策空间极为有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印度借助低利率美元融资,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指数增长,但却堆积了庞大的美元债务,陷入了美元债务陷阱中。在2019年,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就已高达7.5%,远超出5%的红线。与此同时,在莫迪政府“五年内打造五万亿美元经济体”的雄心计划下,大规模基建投资使得2019年印度国内公共债务增至1.17万亿美元,占GDP比值高达75%。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20财年印政府总债务或达GDP的91%,该比重远高于60%的国际警戒线,创下1980年印度开始统计这项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债台高筑下,想要持续扩大财政支出确实很难。 通胀高企 货币政策“弹药”耗尽 在财政刺激政策不足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不得不用货币政策补位。疫情发生后,印度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于2020年3月和5月分别降息75个和40个基点,最终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至4%。虽然4%的利率看似相较于不少发达国家的零利率仍有很大回旋空间,但对于高通胀印度而言已经是最后的底线。 印度通胀率攀高的原因,是食品、燃料、药品的成本全面走高。印度2019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幅度远超预期,创下6年来的最高水平。高通胀下,传统央行都会选择加息,但为保持经济增长印度央行于2019年内5次下调基准利率合计达135个基点。在近两年的持续宽松下,通胀难以抑制,印度央行的货币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印度中央统计局数字显示,去年7月份印度零售通胀已达6.93%,连续两个月超过央行设立的6%中期通胀目标上限。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因素以及降息,印度银行业盈利能力严重受损。印度央行近日发布的《银行业两年期金融稳定报告》预计,到今年9月底,印度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从上年同期的7.5%大幅上升至13.5%,如果宏观环境恶化,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至14.8%。有印度媒体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坏账危机”,未来情况只会变得更加糟糕。本报记者 项梦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打破了印度经济的迅猛增长势头。2019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以破竹之势连超英国、法国夺得世界第五席位,然而,印度2020年前三季度GDP总量排名从“坐五望三”戏剧性沦落到第七位。迈入新的一年,旧问题仍未解决,在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下,印度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
疫情蔓延
经济大幅下跌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月18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493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02万例。其中,印度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确诊病例数超过千万的国家,死亡病例已累计超过15万例。虽然已经开始了疫苗的接种,但眼下疫情对印度经济民生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
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疫情期间封锁措施致使消费和投资需求急剧下降,是印度经济大幅下跌的首要原因。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封锁期间印度消费支出、私人投资、净出口均遭重创,其中建筑业、运输业和制造业受损最大。印度国家统计局(NSO)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20年二季度GDP同比萎缩23.9%,不仅创下印度自1996年起公布季度经济数据以来的新低,也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最差成绩。而印度国家统计局11月数据显示,该国三季度经济增长萎缩7.5%,印度的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萎缩,经济增长进入技术性萎缩期。
就全年而言,印度统计局在本月初表示,2020至2021财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萎缩7.7%。其他权威预测对印度的经济前景则更为悲观。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认为受疫情冲击,占印度经济主要组成部分的非正式经济受损严重。由于家庭支出大幅减小和投资下降,预测印度经济在2020至2021财年将萎缩9.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去年的经济将萎缩10.3%,是所有主要新兴经济体下滑最严重的国家。
债台高筑
财政政策空间有限
相比美国等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印度2020年的财政刺激力度相当克制。印度在2020年共出台三轮经济刺激计划,但仅在2020年5月20.97万亿卢比(1美元约合74.5卢比)刺激稍具规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印度的财政刺激力度过小。前两轮财政刺激政策中真正的财政支持仅约为GDP的1.2%,相较于发达国家的财政刺激力度平均达到GDP的9%,印度的财政刺激可谓杯水车薪。IMF直言,印度应当加大直接财政刺激的方式,如减税、向低收入者直接派发现金等。
但“钱袋子”已被掏空的印度,财政可实施的政策空间极为有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印度借助低利率美元融资,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指数增长,但却堆积了庞大的美元债务,陷入了美元债务陷阱中。在2019年,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就已高达7.5%,远超出5%的红线。与此同时,在莫迪政府“五年内打造五万亿美元经济体”的雄心计划下,大规模基建投资使得2019年印度国内公共债务增至1.17万亿美元,占GDP比值高达75%。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20财年印政府总债务或达GDP的91%,该比重远高于60%的国际警戒线,创下1980年印度开始统计这项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债台高筑下,想要持续扩大财政支出确实很难。
通胀高企
货币政策“弹药”耗尽
在财政刺激政策不足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不得不用货币政策补位。疫情发生后,印度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于2020年3月和5月分别降息75个和40个基点,最终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至4%。虽然4%的利率看似相较于不少发达国家的零利率仍有很大回旋空间,但对于高通胀印度而言已经是最后的底线。
印度通胀率攀高的原因,是食品、燃料、药品的成本全面走高。印度2019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幅度远超预期,创下6年来的最高水平。高通胀下,传统央行都会选择加息,但为保持经济增长印度央行于2019年内5次下调基准利率合计达135个基点。在近两年的持续宽松下,通胀难以抑制,印度央行的货币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印度中央统计局数字显示,去年7月份印度零售通胀已达6.93%,连续两个月超过央行设立的6%中期通胀目标上限。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因素以及降息,印度银行业盈利能力严重受损。印度央行近日发布的《银行业两年期金融稳定报告》预计,到今年9月底,印度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从上年同期的7.5%大幅上升至13.5%,如果宏观环境恶化,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至14.8%。有印度媒体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坏账危机”,未来情况只会变得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