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绿色金融发展的合力推动者

来源:金融界 2021-01-21 05:20: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做绿色金融发展的合力推动者)

本报记者 宋珏遐 “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多三种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产品,银行通过抢单方式完成与客户对接。对于银行而言,企业与绿色发展有关的各类信息也可通过其汇总产生报告,便于我们进行贷款审批。”在吴兴农商银行的会议室里,该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人苏霁向《金融时报》记者展示了湖州市政府搭建的“绿贷通”平台。他告诉记者,如今“绿贷通”可以实现包括政务信息数据共享、绿色金融服务对接、政策性担保申请和“一站式”服务等在内的多项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以及绿色信贷审批流程繁杂、耗时长等问题。该平台上线至今,已累计帮助超过1.9万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过2000亿元。 平台上展现了浙江湖州绿色金融发展的一部分成效,同时“绿贷通”也只是当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代表性探索之一。从2015年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牵头谋划绿色金改试验区申请,到2017年获批试验区后湖州市金融办、人行湖州市中支、湖州银保监分局负责主要工作推进,再到现在,各方合力在绿色金融创新激励、评价监管工作机制、制度标准体系等方面先行探索,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改革红利在此过程中得以释放,绿色金融正在成为当地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 激励体系激发内生动力 “我们始终认为,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一种情怀,实现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才是根本。”在谈及绿色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发展的关系时,人行湖州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金融改革不是一味地只做宣传或者只给政策,如何构建符合市场化导向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的政策激励体系,以提升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是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市里每年有10亿元财政预算投入,专项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组织体系建设、高端人才激励和绿色债券融资等25个方面。”据湖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财政资金是当地绿色金融政策“组合拳”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除此之外,地方财政也建立了差别化的绿色贷款贴息机制和兜底式的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按照融资主体绿色等级给予贴息和对冲绿色信贷5%的不良率,从业务层面间接提升了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 政府层面特别是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是湖州绿色金改的最大优势。当地各部门始终立足绿色金融发展改革大局,坚持统筹资源、系统谋划,以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改革工作。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湖州市已连续三年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案例评选,并以专项财政资金予以奖励。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133个。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体系也将成为绿色金改一大支柱,使金融系统在改革中保持一以贯之的活跃状态。 在此基础上,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给予了绿色金融更强的内生动力。“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出台了针对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办法,各省根据其框架可以细化自己的评价细则。此前,人行湖州市中支已率先探索构建绿色信贷业绩评估体系,并成为全省绿色信贷业务评估制度的主要经验参考。”记者了解到,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结果已作为人行湖州市中支再贷款支持绿色信贷的参考因素之一,激励效果由此进一步显现。 对于湖州市地方法人机构,绿色贷款投放还带来了一个附加效应。“2020年对人民银行再贷款需求增大,很多地方法人机构有效抵质押品不够。以前他们更多是通过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抵质押品申请再贷款,现在我们积极推动将经过评估的绿色信贷资产作为有效质押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法人机构再贷款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事实上,将本身发展逐步与绿色金融理念相统一不仅体现在金融机构中,在绿色融资主体认定环节,当地充分考虑了亩均效益和地方固有产业特征,避免了对地方积极发展形成较大冲击——这也使得绿色理念得以被更广泛地接受。 基础设施夯实改革基础 “你们在银行机构看到的‘绿贷通’其实是以进行绿色融资主体认定的‘绿信通’为基础的,在2020年系统升级后,‘绿信通’可实现自动、可视和精准化地主体认定。”记者从湖州市金融办获悉,“绿信通”已累计评定绿色融资企业1097家、绿色融资项目111个。 融资主体认定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基础,金融机构提升绿色信贷管理能力、为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撑是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精准落地的关键。为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湖州市于2016年开始探索绿色金融相关统计工作,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及一些新业态统计。2018年,人行湖州市中支主动承接了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任务,通过打造数据可溯源、可比较、可计量的绿色信贷管理和信息查询平台,实现绿色信贷数据“T+1”统计分析、绿色信贷业绩自动评价、节能减排指标测算等,为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和未来衍生交易等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基础。该系统已于2019年8月在湖州正式上线,在强化绿色金融数据治理,引导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该系统已在省内部署应用,下阶段将在长三角地区复制推广。 据了解,湖州市还率先围绕绿色金融基础、市场和贡献三个维度建立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全国首个发布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的试验区,湖州已连续3年发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2017-2019年分别为115、139和157。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也将逐步向全国其他试验区推广使用。 市场协同推动成效显现 据统计,自2016年到2020年末,湖州市地方口径绿色贷款余额从455亿元增长至1592亿元,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从16.5%提升至26.8%;按照人民银行统计口径,2020年三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1040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5.3个百分点。在业务增量的基础上,金融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管控。2020年12月末,湖州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仅0.51%,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二好,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在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持下,2020年11月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5%和10.9%。 除了数据之外,各部门协同下形成了不少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其中在当地推广较多的是环境污染责任险。据湖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环境污染责任险在湖州已形成了“保险+服务+监管+信贷”的联动模式。“具体来说,企业投保后,保险公司会拿出保费的三到五成给提供环境风险评定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评估机构发现的环境风险点,一方面给到企业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则给到监管部门以进行重点监管。而一旦被提示内容整改不彻底,保险公司可以依据此得以免责。在保险和监管环节打通后,银行可以据此进行贷款审批。”这样的环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监督中可能形成的监管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也将改善环境污染责任险一直以来存在的对污染者追责力度不足、企业环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为使绿色金融改革更具可持续性,湖州金融系统还构建了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人行湖州市中支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州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已创立两年多时间,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共110多家机构,首届秘书处由包括湖州银行、农行湖州分行、工行湖州分行等在内的5家核心成员单位一年一轮值。自律机制在绿色信贷授信准入、利率定价、信息披露、产品创新等领域都构建了自评约定机制和同业惩戒机制。通过自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机构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求,初步形成了绿色贷款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重大环境风险预警报告,引导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同时,自律机制在推动政府层面标准制定、系统搭建和对接等方面也起到了关键的联动作用,这使得人民银行等部门更加重视在自律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 宋珏遐

  “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多三种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产品,银行通过抢单方式完成与客户对接。对于银行而言,企业与绿色发展有关的各类信息也可通过其汇总产生报告,便于我们进行贷款审批。”在吴兴农商银行的会议室里,该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人苏霁向《金融时报》记者展示了湖州市政府搭建的“绿贷通”平台。他告诉记者,如今“绿贷通”可以实现包括政务信息数据共享、绿色金融服务对接、政策性担保申请和“一站式”服务等在内的多项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以及绿色信贷审批流程繁杂、耗时长等问题。该平台上线至今,已累计帮助超过1.9万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过2000亿元。

  平台上展现了浙江湖州绿色金融发展的一部分成效,同时“绿贷通”也只是当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代表性探索之一。从2015年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牵头谋划绿色金改试验区申请,到2017年获批试验区后湖州市金融办、人行湖州市中支、湖州银保监分局负责主要工作推进,再到现在,各方合力在绿色金融创新激励、评价监管工作机制、制度标准体系等方面先行探索,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改革红利在此过程中得以释放,绿色金融正在成为当地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

  激励体系激发内生动力

  “我们始终认为,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一种情怀,实现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才是根本。”在谈及绿色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发展的关系时,人行湖州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金融改革不是一味地只做宣传或者只给政策,如何构建符合市场化导向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的政策激励体系,以提升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是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市里每年有10亿元财政预算投入,专项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组织体系建设、高端人才激励和绿色债券融资等25个方面。”据湖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财政资金是当地绿色金融政策“组合拳”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除此之外,地方财政也建立了差别化的绿色贷款贴息机制和兜底式的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按照融资主体绿色等级给予贴息和对冲绿色信贷5%的不良率,从业务层面间接提升了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

  政府层面特别是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是湖州绿色金改的最大优势。当地各部门始终立足绿色金融发展改革大局,坚持统筹资源、系统谋划,以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改革工作。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湖州市已连续三年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案例评选,并以专项财政资金予以奖励。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133个。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体系也将成为绿色金改一大支柱,使金融系统在改革中保持一以贯之的活跃状态。

  在此基础上,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给予了绿色金融更强的内生动力。“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出台了针对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办法,各省根据其框架可以细化自己的评价细则。此前,人行湖州市中支已率先探索构建绿色信贷业绩评估体系,并成为全省绿色信贷业务评估制度的主要经验参考。”记者了解到,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结果已作为人行湖州市中支再贷款支持绿色信贷的参考因素之一,激励效果由此进一步显现。

  对于湖州市地方法人机构,绿色贷款投放还带来了一个附加效应。“2020年对人民银行再贷款需求增大,很多地方法人机构有效抵质押品不够。以前他们更多是通过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抵质押品申请再贷款,现在我们积极推动将经过评估的绿色信贷资产作为有效质押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法人机构再贷款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事实上,将本身发展逐步与绿色金融理念相统一不仅体现在金融机构中,在绿色融资主体认定环节,当地充分考虑了亩均效益和地方固有产业特征,避免了对地方积极发展形成较大冲击——这也使得绿色理念得以被更广泛地接受。

  基础设施夯实改革基础

  “你们在银行机构看到的‘绿贷通’其实是以进行绿色融资主体认定的‘绿信通’为基础的,在2020年系统升级后,‘绿信通’可实现自动、可视和精准化地主体认定。”记者从湖州市金融办获悉,“绿信通”已累计评定绿色融资企业1097家、绿色融资项目111个。

  融资主体认定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基础,金融机构提升绿色信贷管理能力、为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撑是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精准落地的关键。为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湖州市于2016年开始探索绿色金融相关统计工作,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及一些新业态统计。2018年,人行湖州市中支主动承接了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任务,通过打造数据可溯源、可比较、可计量的绿色信贷管理和信息查询平台,实现绿色信贷数据“T+1”统计分析、绿色信贷业绩自动评价、节能减排指标测算等,为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和未来衍生交易等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基础。该系统已于2019年8月在湖州正式上线,在强化绿色金融数据治理,引导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该系统已在省内部署应用,下阶段将在长三角地区复制推广。

  据了解,湖州市还率先围绕绿色金融基础、市场和贡献三个维度建立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全国首个发布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的试验区,湖州已连续3年发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2017-2019年分别为115、139和157。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也将逐步向全国其他试验区推广使用。

  市场协同推动成效显现

  据统计,自2016年到2020年末,湖州市地方口径绿色贷款余额从455亿元增长至1592亿元,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从16.5%提升至26.8%;按照人民银行统计口径,2020年三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1040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5.3个百分点。在业务增量的基础上,金融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管控。2020年12月末,湖州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仅0.51%,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二好,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在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持下,2020年11月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5%和10.9%。

  除了数据之外,各部门协同下形成了不少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其中在当地推广较多的是环境污染责任险。据湖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环境污染责任险在湖州已形成了“保险+服务+监管+信贷”的联动模式。“具体来说,企业投保后,保险公司会拿出保费的三到五成给提供环境风险评定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评估机构发现的环境风险点,一方面给到企业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则给到监管部门以进行重点监管。而一旦被提示内容整改不彻底,保险公司可以依据此得以免责。在保险和监管环节打通后,银行可以据此进行贷款审批。”这样的环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监督中可能形成的监管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也将改善环境污染责任险一直以来存在的对污染者追责力度不足、企业环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为使绿色金融改革更具可持续性,湖州金融系统还构建了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人行湖州市中支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州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已创立两年多时间,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共110多家机构,首届秘书处由包括湖州银行、农行湖州分行、工行湖州分行等在内的5家核心成员单位一年一轮值。自律机制在绿色信贷授信准入、利率定价、信息披露、产品创新等领域都构建了自评约定机制和同业惩戒机制。通过自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机构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求,初步形成了绿色贷款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重大环境风险预警报告,引导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同时,自律机制在推动政府层面标准制定、系统搭建和对接等方面也起到了关键的联动作用,这使得人民银行等部门更加重视在自律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