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深海牵手”用上北斗系统!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安装破千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振 2021-01-22 12:4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深海牵手”用上北斗系统!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安装破千米)

1月22日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东交通集团处获悉,粤港澳大湾区的下一个“超级工程”深中通道E7管节完成沉放对接,项目沉管隧道安装突破千米大关,同时,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底板施工全部完成。此次安装的E7为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8万吨。此次沉放位置水深近34米,是项目沉管隧道施工以来的最大水深。

图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7管节沉放对接安装中  广东交通集团供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春节期间,深中通道各关键线路关键工点不停工,超过3000名建设者将留粤坚守建设一线。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表示,2021年是深中通道项目全面建设的关键一年,按照计划,项目今年还将陆续进行管节沉放安装作业,预计今年8月进行首个超宽变宽管节沉放施工。

“深海牵手”用上北斗系统

E7管节是项目首个天然地基管节,即沉管基槽开挖后无需进行基础处理,管底为风化岩层,存在夹淤量大的风险。“我们沉管安装施工团队实时观测回淤情况,提前安排清淤工作,制定周密预案,全面落实应对措施。”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道。

21日凌晨3点,世界首制运安一体船 “一航津安1”从桂山牛头岛启航,提带E7管节,辗转7条航道,完成约50公里航道浮运,于当天14时抵达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附近施工水域,准备开展相关作业。晚上19:30点,E7管节开始沉放。

22日凌晨3点,经过近24小时的持续作业,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七个管节(E7)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项目海底隧道建成总长度达1113.5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次安装全程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测量塔数据能够实时计算沉管三维动态,有助于指挥人员精准掌握沉管在海底的具体位置。

在2020年8月28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3管节安装过程中,项目首次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定位管节安装。E3管节的成功安装,成功验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跨海通道工程中的实际效用,其精确度和可靠性均达到工程使用需求。

在E7管节沉放中,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再次发挥巨大作用。22日凌晨3点,E7管节与已安装的E6管节精准对接,实现“深海牵手”。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其中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沉管段长约5公里,采用国内首次应用、国际首次大规模应用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由32节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跨江通道或将带动产业辐射

1月21日,经过连续42小时的浇筑,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右幅第二层底板顺利浇筑完成,至此,西锚碇底板施工全部完成。

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基坑为8字形,被中间隔墙段分割为两个直径62米、深度41米的超深基坑,由保利长大负责施工。西锚碇基坑开挖已于2020年12月19日完成,西锚碇底板2020年12月22日正式开工。

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底板钢筋用量达到759.9吨,共需浇筑混凝土24000立方米,单幅分两层浇筑,共分4次浇筑完成。

伶仃洋大桥为三跨全漂浮悬索桥,主跨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而西锚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重力式锚碇,面积与17个篮球场大小相当,全部位于水中,施工过程中需克服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海上原材料供应难度大、工序交叉施工组织等不利因素。下一步,项目将进行重达70万吨的锚碇主体结构施工。

随着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底板施工全部完成,距离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又近了一步。不少人开始料想,深中通道会如何改变珠三角的地缘经济?

截至目前, 珠江口上总共建成了3条跨江通道,分别是1997年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2018年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和2019年建成通车的南沙大桥。除此之外,还有正在修建中的深中通道和规划中的深珠通道、虎门三桥。

随着跨江通道的变多, 珠江口两岸的经济往来将会变得更加紧密,势必会加速这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从而形成一个A型的城市带。而24公里长的深中通道,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

深中通道的建设,对深圳的产业辐射无疑将起到“桥梁”作用。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曾表示,“深中通道建好后,中山希望成为深圳的‘后厂’和‘后花园’,承接深圳产业辐射。”业内人士也提出,深圳和中山或可以实现“前店后厂”的产业格局,即在深圳设公司,在中山设厂,让中山成为深圳产业外扩的“后厂”,成为深圳的经济腹地。

(作者:李振 编辑:耿雁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