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信用债大环境 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遭遇提前清算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洪小棠 2021-01-23 10:5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受累信用债大环境 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遭遇提前清算)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不到半年时间,鹏华基金子公司鹏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华资产”)又一次因产品兑付事件在投资者间掀起风波。

经济观察报记者独家获悉,继2020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代销的鹏华资产的产品出现兑付逾期事件后,2021年1月,同样由工行代销的鹏华资产旗下一产品发生了提前清算。

记者了解到,此次纠纷的涉事产品之一是鹏华资产旗下的FOF产品——稳鑫添利17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添利17号”),该产品提前清盘。而由于该产品间接持有的部分剩余资产尚未完成变现,变现价格、回款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按时足额兑付的不确定让投资者担忧,投资者透露,添利系列中亦有出现类似情况的产品。

一位接近鹏华资产的人士分析认为,该类产品之所以出现流动性问题,与信用债市场等大环境出现变化有关。

争议提前清算

1月18日,鹏华资产向添利17号投资者发布清算分配说明函,宣布这一产品提前终止。

根据说明函内容,相关产品已于1月15日提前终止,将于1月19日进行首次清算并分配至代销机构;而目前投资者持有的每份额可分配金额为1.0046元,清算到账时间不晚于1月20日。

一位投资者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该资管计划成立于2018年1月23日,起投门槛100万元,预期收益率为4.3%。

根据该说明函,添利17号为基金中基金(FOF),在8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标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资管计划,其中之一为鹏华资产管理的资管计划,即鹏华资产稳鑫添利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稳鑫专项计划”),稳鑫专项计划启用了侧袋估值机制,待侧袋账户资产变现后,根据稳鑫专项资管计划分配资金状况对本计划投资者进行清算分配。

所谓侧袋机制,是指将基金投资组合中的特定资产从原有账户分离至一个专门账户进行处置清算,目的在于有效隔离并化解风险,确保投资者得到公平对待,属于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

添利17号的清算分配说明函显示,添利17号间接持有的其他剩余资产尚未完成变现,将根据市场情况尽快处置,但由于该部分资产变现价格以及回款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出现实际变现价格低于买入成本的风险,具体清算分配以实际变现金额为准。

北京一家公募子公司专户人士指出,一般从FOF的产品形态来看,FOF类产品存在底层资产错配的可能,因为资管计划本身后面可以投资非标等缺乏流动性的资产。

投资者表示,针对该产品运行期间的资金具体投向,工行及鹏华资产未有向其说明。目前鹏华资产及工行方面也未给出本金完整兑付的具体时间,这引发其对该产品本金安全的担忧。

1月19日,上述投资者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这部分本金能不能拿到、什么时候拿到仍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

该投资者称,工行相关客户经理对其表示,“这次好点能拿回本金,收益就不要想了。”

受累信用债+赎回

一家中型券商资管人士分析认为,通常而言,一些资产尚未完成变现,存在不确定性,或是产品流动性出了问题,如此会导致产品无法如期退出。“可能是持仓中存在受限资产,导致无法变现和退出。”该券商资管人士指出,“不排除底层资产可能包含一些低等级信用债,甚至非标等流动性较差的标的。”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添利系列其他产品中有出现未能按时全额兑付的情形。添利18号、添利19号目前的兑付比例为本金的97%左右。

上述接近鹏华资产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添利17号出现兑付问题,与信用债市场大环境受到冲击有关。“主要还是和信用债市场整体大环境不好有关,资产的流动性开始变差。”“永煤债违约前后,许多信用债接连违约,一些信用债出现兑付问题,而很多存续期间的信用债流动性和价格也受到了明显冲击。”汇金系一家券商固收分析师表示,“过去流动性比较好的信用债,如今可能也短时间内无法变现,只能等到持有到期。”

添利系列产品面对的另一问题是需要应对客户赎回。“因为是FOF产品,且客户赎回量也比较大,这种情况下FOF的持续运作就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流动性挑战,因为剩下的资产一定是流动性偏弱的,为了考虑公平对待客户利益,(鹏华资产)最后还是决定把一些产品提前清算了。”上述接近鹏华资产人士指出。

不过该人士表示,鹏华资产后续仍将持续对产品的资产进行清算和收益分配。“目前持仓中有一个资产是3月份到期的。”上述接近鹏华资产人士表示,“剩下需要处置的资产估计之后还需要2-4次分配完成。”

在上述基金子公司专户人士看来,此次纠纷的主要原因在于鹏华资产发行了报价式产品。“报价式产品包含预期收益率,给了投资者收益期待,虽然有适当性双录,但这还是间接导致了一种‘刚性兑付’的暗示,投资者也会要求渠道来强行兑付。”该人士坦言,“相反如果是净值化产品,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就会提前感知到风险,并且明白到底产品的钱亏在哪里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