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在创新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融界 2021-01-25 05:20: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数字金融在创新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迅猛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产品和工具应用日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幅提高。当前,数字金融发展呈现怎样的特征?数字金融未来发展契机何在?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金融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欧阳日辉:数字金融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数字金融是持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和业态正在不断进化之中,目前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数字支付、互联网贷款、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金融业态。2019年以来,在金融强监管基调下,数字金融规范和发展并重。经过互联网金融的探索、发展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我国数字金融进入制度重构和规范发展阶段。我国数字金融行业风险总体可控,相关细分领域创新动力强劲,发展金融科技赋能市场和监管创新成为行业共识。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使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也给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契机。 《金融时报》记者: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 欧阳日辉:从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金融业务电子化、金融渠道电子化和金融服务智能化三个阶段,当前处于金融服务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只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手段获取流量,没有在数据的开放、融合和利用等方面做文章,所以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变化有限。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六大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深度应用,金融领域开启了一个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金融科技新时代,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形式、业务流程、运行机理和组织架构都将会被重塑。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金融科技浪潮,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之后,正在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金融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欧阳日辉:2019年至2020年是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转折点。当前,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引擎,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金融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络安全、市场垄断、数据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也面临监管科技滞后、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垄断、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判断? 欧阳日辉: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两年,金融科技将加速渗透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巨头将重塑商业模式和生态,监管科技将迎头赶上金融科技发展步伐,重构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务之间的逻辑,数字金融行业或将重新洗牌,推动数字金融进入新发展阶段。具体有如下几个判断: 数字金融监管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趋势下,金融监管层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继续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运用数字技术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监管沙盒”试点持续推进,促进数字金融进入合规稳健、更加有序、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监管并形成良好的风险共治生态。金融服务必须持牌经营,技术公司不再染指金融业务,消费信贷业务的高杠杆模式将无法延续,联合贷款的放贷能力将大幅下降。我国金融科技上市步伐不会停滞,达到上市要求的金融科技公司将积极拥抱监管,金融科技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有望成功IPO,上市金融科技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持牌金融机构重塑服务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为了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金融模式创新将由消费金融向产业金融迁移,具有普惠特征的智慧金融产品的市场广阔,产业金融和普惠金融将成为数字金融商业模式创新的主阵地。具有金融科技基因的创新型金融机构,将持续得到监管层的支持,消费金融和汽车金融获得政策支持,将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字技术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是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5G、区块链、物联网、数据融合等新技术加速在金融机构中应用,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蓬勃发展,倒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在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撑下,金融服务场景越来越丰富,智能手机正在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载体。 数据合规性驱动数字金融创新。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将得到更多保护,预计有更多的持牌个人征信机构将得到批准成立,有利于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推动个人征信相关市场和业务的发展。金融机构推进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健全信息内部控制机制,增强风险自控能力。国家将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金融领域将迎来政府数据开放的红利。 《金融时报》记者:对我国数字金融创新与发展有何政策建议? 欧阳日辉:展望未来,为了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金融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弥合区域间和人群间“数字鸿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应该加强以下措施。持续引导数字金融回归本源理性发展;行业协会和监管层构建更加强大的线上监管平台;推动政府数据有序开放共享;防范“大而不能倒”的市场风险;更加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鼓励支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完善数据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迅猛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产品和工具应用日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幅提高。当前,数字金融发展呈现怎样的特征?数字金融未来发展契机何在?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金融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欧阳日辉:数字金融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数字金融是持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和业态正在不断进化之中,目前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数字支付、互联网贷款、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金融业态。2019年以来,在金融强监管基调下,数字金融规范和发展并重。经过互联网金融的探索、发展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我国数字金融进入制度重构和规范发展阶段。我国数字金融行业风险总体可控,相关细分领域创新动力强劲,发展金融科技赋能市场和监管创新成为行业共识。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使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也给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契机。

  《金融时报》记者: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

  欧阳日辉:从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金融业务电子化、金融渠道电子化和金融服务智能化三个阶段,当前处于金融服务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只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手段获取流量,没有在数据的开放、融合和利用等方面做文章,所以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变化有限。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六大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深度应用,金融领域开启了一个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金融科技新时代,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形式、业务流程、运行机理和组织架构都将会被重塑。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金融科技浪潮,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之后,正在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金融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欧阳日辉:2019年至2020年是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转折点。当前,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引擎,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金融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络安全、市场垄断、数据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也面临监管科技滞后、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垄断、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判断?

  欧阳日辉: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两年,金融科技将加速渗透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巨头将重塑商业模式和生态,监管科技将迎头赶上金融科技发展步伐,重构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务之间的逻辑,数字金融行业或将重新洗牌,推动数字金融进入新发展阶段。具体有如下几个判断:

  数字金融监管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趋势下,金融监管层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继续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运用数字技术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监管沙盒”试点持续推进,促进数字金融进入合规稳健、更加有序、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监管并形成良好的风险共治生态。金融服务必须持牌经营,技术公司不再染指金融业务,消费信贷业务的高杠杆模式将无法延续,联合贷款的放贷能力将大幅下降。我国金融科技上市步伐不会停滞,达到上市要求的金融科技公司将积极拥抱监管,金融科技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有望成功IPO,上市金融科技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持牌金融机构重塑服务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为了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金融模式创新将由消费金融向产业金融迁移,具有普惠特征的智慧金融产品的市场广阔,产业金融和普惠金融将成为数字金融商业模式创新的主阵地。具有金融科技基因的创新型金融机构,将持续得到监管层的支持,消费金融和汽车金融获得政策支持,将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字技术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是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5G、区块链、物联网、数据融合等新技术加速在金融机构中应用,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蓬勃发展,倒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在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撑下,金融服务场景越来越丰富,智能手机正在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载体。

  数据合规性驱动数字金融创新。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将得到更多保护,预计有更多的持牌个人征信机构将得到批准成立,有利于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推动个人征信相关市场和业务的发展。金融机构推进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健全信息内部控制机制,增强风险自控能力。国家将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金融领域将迎来政府数据开放的红利。

  《金融时报》记者:对我国数字金融创新与发展有何政策建议?

  欧阳日辉:展望未来,为了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金融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弥合区域间和人群间“数字鸿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应该加强以下措施。持续引导数字金融回归本源理性发展;行业协会和监管层构建更加强大的线上监管平台;推动政府数据有序开放共享;防范“大而不能倒”的市场风险;更加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鼓励支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完善数据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