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如何表态备受关注

来源:金融界 2021-01-26 04:40: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鲍威尔如何表态备受关注)

本周美联储将召开2021年开年议息会议,这也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美联储首次议息。在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空间极小之下,美联储本月或将按兵不动。但这并非意味着本次例会看点全无,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相关表态和措辞。拜登上台后,美联储的政治压力会否减少?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会有哪些变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采取了超级货币宽松政策,甚至推出无限量QE等颇具争议的政策。这些举措在对美国经济给予大力扶持的同时,也带来了美股与基本面脱节程度加深等备受质疑的问题。今年美联储开启缩减QE的可能性存在吗?推动美联储开启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条件包括哪些? 自去年秋冬以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幅激增,虽然随后疫情出现缓和,但不久后又出现了快速攀升的态势。美国东部时间1月24日上午10时22分,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25003695例,死亡人数达到417538人。在疫情持续肆虐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复苏遭遇打击。1月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1月至12月,民间就业岗位减少了12.3万个。美国劳工部1月14日公布的数据则显示,经季节调整后,截至1月9日的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增加18.1万至96.5万,升至2020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美国距离强劲的就业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鲍威尔1月14日表示,目前距离充分就业任重道远。他说,未来,一个强劲的就业市场将把就业市场的边缘人员(包括低技能和低收入工人)吸引到工作岗位上。 1月公布的上月美联储会议纪要也显示,美联储对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谨慎关注,希望疫苗能为2021年美国经济反弹奠定基础。“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恶化,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扩张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会议纪要显示,尽管如此,美联储官员认为,有关疫苗的正面消息将对中期经济前景有利。会议纪要还显示,劳动力市场状况总体上继续改善,但离实现就业最大化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会者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改善滞后于经济活动的改善。有部分与会者对就业市场可能遭受的持续损害表示担忧。 这些都预示着,短期内经济疲软不仅是拜登面临的首要考验,也将是美联储面临的主要挑战。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表示,美国经济虽然现阶段有一定恢复,但离疫情前的水平仍有明显差距。拜登上台后,重点将放在恢复当前美国的就业率以及加强全国抗疫。由于疫情使得美国经济重启遇到一定阻碍,且仍有一部分行业处于停摆状态,预计今年美国就业要较快恢复到疫情前的强劲水平仍存在一定困难。 考虑到美国经济仍受到疫情的拖累,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不变。“未来美国的经济政策,大概率还将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陈雳表示,由于疫情带来的冲击,持续疲软的通胀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风险,如果流动性收紧,美联储提升利率,将导致企业还债压力上升,从而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为了保持足够的量化宽松程度和预期的就业水平,美联储需要保持宽松的利率环境。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短期内难以进入紧缩周期,预计未来较长时间,美国利率都将保持在较低位的水平。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债收益率大涨,10年期国债利率甚至已经突破1.1%。随着通胀预期回升、周期复苏逻辑逐渐加强,市场对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的预期也在升温。与此同时,美联储内部也出现有关缩减QE的讨论。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哈克在1月就表示,美联储可能最快在今年年底开始缩减其债券购买计划。“可以预计,这种潜在情况在2021年结束的时候或者2022年初出现,但将完全取决于经济进程,而经济进程又将取决于疫情发展。”但他同时也表示,过早进行这种尝试,可能会带来市场混乱。 目前,美联储每月购买12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抑制长期利率,对疫情阴影下的美国经济提供扶助。在去年12月会议纪要中,美联储官员们一致认为,在减少资产购买之前,市场将会收到很多通知。一旦达到实质性进展的门槛,美联储就可以开始逐步缩减购债规模,而缩减将是“渐进式的”,最终缩减债券购买将与2013年至2014年的做法类似。鲍威尔近来的表态“鸽”声依旧。他表示,眼下并不是讨论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的时机,现在的经济状况远远没有达到美联储的目标。对于利率和资产购买计划的指引并非基于时间,而是基于结果导向。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显示,市场预计2021年美联储利率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达93%。结合美联储最新公布的文件以及美联储官员的表态来看,今年美联储可能不会像以往经济周期那样快节奏地收紧货币政策,他们希望实现更健康的通胀水平和更强劲的就业市场。换言之,美联储官员们将继续保持耐心,以便从经济数据中获得更多超宽松政策需要转向的支持。在1月的例会上,鲍威尔是会沿袭之前在货币宽松方面的表态,还是另有新的措辞,都值得留意。

  本周美联储将召开2021年开年议息会议,这也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美联储首次议息。在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空间极小之下,美联储本月或将按兵不动。但这并非意味着本次例会看点全无,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相关表态和措辞。拜登上台后,美联储的政治压力会否减少?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会有哪些变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采取了超级货币宽松政策,甚至推出无限量QE等颇具争议的政策。这些举措在对美国经济给予大力扶持的同时,也带来了美股与基本面脱节程度加深等备受质疑的问题。今年美联储开启缩减QE的可能性存在吗?推动美联储开启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条件包括哪些?

  自去年秋冬以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幅激增,虽然随后疫情出现缓和,但不久后又出现了快速攀升的态势。美国东部时间1月24日上午10时22分,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25003695例,死亡人数达到417538人。在疫情持续肆虐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复苏遭遇打击。1月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1月至12月,民间就业岗位减少了12.3万个。美国劳工部1月14日公布的数据则显示,经季节调整后,截至1月9日的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增加18.1万至96.5万,升至2020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美国距离强劲的就业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鲍威尔1月14日表示,目前距离充分就业任重道远。他说,未来,一个强劲的就业市场将把就业市场的边缘人员(包括低技能和低收入工人)吸引到工作岗位上。

  1月公布的上月美联储会议纪要也显示,美联储对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谨慎关注,希望疫苗能为2021年美国经济反弹奠定基础。“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恶化,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扩张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会议纪要显示,尽管如此,美联储官员认为,有关疫苗的正面消息将对中期经济前景有利。会议纪要还显示,劳动力市场状况总体上继续改善,但离实现就业最大化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会者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改善滞后于经济活动的改善。有部分与会者对就业市场可能遭受的持续损害表示担忧。

  这些都预示着,短期内经济疲软不仅是拜登面临的首要考验,也将是美联储面临的主要挑战。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表示,美国经济虽然现阶段有一定恢复,但离疫情前的水平仍有明显差距。拜登上台后,重点将放在恢复当前美国的就业率以及加强全国抗疫。由于疫情使得美国经济重启遇到一定阻碍,且仍有一部分行业处于停摆状态,预计今年美国就业要较快恢复到疫情前的强劲水平仍存在一定困难。

  考虑到美国经济仍受到疫情的拖累,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不变。“未来美国的经济政策,大概率还将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陈雳表示,由于疫情带来的冲击,持续疲软的通胀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风险,如果流动性收紧,美联储提升利率,将导致企业还债压力上升,从而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为了保持足够的量化宽松程度和预期的就业水平,美联储需要保持宽松的利率环境。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短期内难以进入紧缩周期,预计未来较长时间,美国利率都将保持在较低位的水平。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债收益率大涨,10年期国债利率甚至已经突破1.1%。随着通胀预期回升、周期复苏逻辑逐渐加强,市场对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的预期也在升温。与此同时,美联储内部也出现有关缩减QE的讨论。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哈克在1月就表示,美联储可能最快在今年年底开始缩减其债券购买计划。“可以预计,这种潜在情况在2021年结束的时候或者2022年初出现,但将完全取决于经济进程,而经济进程又将取决于疫情发展。”但他同时也表示,过早进行这种尝试,可能会带来市场混乱。

  目前,美联储每月购买12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抑制长期利率,对疫情阴影下的美国经济提供扶助。在去年12月会议纪要中,美联储官员们一致认为,在减少资产购买之前,市场将会收到很多通知。一旦达到实质性进展的门槛,美联储就可以开始逐步缩减购债规模,而缩减将是“渐进式的”,最终缩减债券购买将与2013年至2014年的做法类似。鲍威尔近来的表态“鸽”声依旧。他表示,眼下并不是讨论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的时机,现在的经济状况远远没有达到美联储的目标。对于利率和资产购买计划的指引并非基于时间,而是基于结果导向。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显示,市场预计2021年美联储利率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达93%。结合美联储最新公布的文件以及美联储官员的表态来看,今年美联储可能不会像以往经济周期那样快节奏地收紧货币政策,他们希望实现更健康的通胀水平和更强劲的就业市场。换言之,美联储官员们将继续保持耐心,以便从经济数据中获得更多超宽松政策需要转向的支持。在1月的例会上,鲍威尔是会沿袭之前在货币宽松方面的表态,还是另有新的措辞,都值得留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