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誉远“自爆”实控人筹划引入山西国资 老牌药企的春天要来了吗)
自1月15日广誉远(行情600771,诊股)股价开启上涨模式后,近八个交易日中仅一天收盘时下跌,累计涨幅达45.15%。暴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1月26日,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誉远”)在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的同时解释称,经自查发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为化解质押风险,正在筹划将山西国资引入上市公司作为战投的相关事宜。
让投资者意外的是,此前广誉远并未披露过相关事宜,近期股价大涨才逼得公司不得不“自爆”这一重要信息。随后,股吧中的投资者纷纷表示,“公司保密工作欠妥”“建议有关部门下发问询函”“存在内幕交易”等。
对此,广誉远董事会办公室在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存在提前泄露该消息的情况,且不涉及信披违规。”
受上述消息刺激,1月26日广誉远以涨停价格开盘,随后股价大幅下滑,午后又曾一度冲上涨停。截至收盘,该股报收于20.64元/股,涨幅3.77%。
老牌中药企回归山西
对于引入战投的目的,广誉远对记者表示,“是为了化解其股份质押风险而进行的,与上市公司资金状况无直接关系。”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中旬,该公司控股股东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盛集团”)已经面临一定程度的股票质押风险。
2020年11月,因东盛集团与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办理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申万宏源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东盛集团所持广誉远0.99%股份。遭遇被动减持后,东盛集团仍有6131.12万股被质押,占其持股比例达76.88%。
公开资料显示,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其曾经与北京同仁堂(行情600085,诊股),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并称为“清代四大名店”,也是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其实,广誉远投入山西国资“怀抱”早有苗头。
2003年广誉远被东盛科技收购。后来由于资本扩张过快,东盛科技以及母公司东盛集团资金链断裂,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东盛科技于2012年将广誉远转给东盛集团,并成为东盛集团的核心资产。
2019年9月,东盛集团将其持有的4000万股股份转让给山西省创投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创投”),使这家游离在外18年的老牌中药企业重新回归山西。据天眼查APP显示,本次股权受让方山西创投实际就是由山西国资全资控股。
山西国资能否助其解困?
从其财务数据来看,当前广誉远面临的困境不仅仅只有高比例质押。
记者翻看广誉远近5年的财报发现,该公司财务数据波动很大。2016年至2018年,其经营状况非常好。三年间,其营业收入由9.37亿元增长至16.19亿元,归母净利润也由1.23亿元增长至3.74亿元。
制图:金旻
但2019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当年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同比下滑24.81%;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滑65.23%。对此,公司解释称,系医药行业政策动荡以及公司调整营销策略所致。
2020年,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入选新冠治疗指南,使该产品销售额增加,但仍未能扭转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颓势。截至2020年9月末,其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下滑19.58%;实现归母净利润6484.26万元,同比下滑62.69%。
此外,记者注意到,自2010年开始,广誉远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一直是负数。也就是说,该公司靠着经营活动已经11年没挣到钱了。
制图:金旻
这是否意味着公司的主营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若山西国资入股,会给公司带来哪些益处?对于这些问题,该公司并未给予正面回应。
国资管理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缓解资金压力是广誉远计划引入国资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一些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而地方国资正好需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在这个背景下,国资重组民营上市公司的现象比较普遍,是双方各取所需、优势互补的表现。”
吴刚梁进一步指出,“引入国资一方面可以让上市公司或者控股股东获得大笔现金。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信用等级,从而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因此有助于缓解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同时,国有股东可以规范民营企业的运作,完善其治理结构,还有望给上市公司带来一些政策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