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各国经济复苏势头“温差”显现)
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上调2020年全球经济预期至-3.5%、2021年至5.5%。IMF强调,当前的经济形势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各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差异显著。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落后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复苏速度预计领先于其他大型经济体。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下滑。进入2021年,随着疫苗的推广,新冠阴霾有所消散,去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同步衰退”的局面有所改变,不过,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同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异也开始显现。当地时间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更新内容,上调2020年全球经济预期至-3.5%、2021年至5.5%。 IMF强调,当前的经济形势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各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差异显著。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落后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复苏速度预计领先于其他大型经济体。报告称,目前经济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能否跑赢变异的病毒,也取决于各国能否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如果疫苗推广顺利,那么这场危机给经济造成的长期创伤可能没有预想的严重,各国之间和一国内部的分化趋势也可能得到遏制,但这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仍存 各国经济复苏力度差异显著 报告指出,由于202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好于预期,2020年全球经济或收缩3.5%,较此前预测收窄0.9个百分点。同时,基于今年晚些时候新冠疫苗将加速推广以及部分经济体增加政策支持等预期,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5.5%,较去年10月份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并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2%。IMF表示,尽管由于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强于预期,上调2020年的经济预期,但这场衰退仍是自“大萧条”以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萎缩。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具有“超乎寻常的”不确定性。如果疫苗进一步推广且有更多有效的政策支持,全球经济活动将得到进一步提振。但如果疫苗推广缓慢、新冠病毒突变或政策支持过早退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将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预期各国经济复苏力度不同,存在显著“温差”。IMF认为,复苏前景主要取决于医疗干预程度及政策支持有效性等。报告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4.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6.3%,较此前预测分别上调0.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具体而言,报告显示,中国在2020年第四季度回到疫情前的预计产出水平,领先于其他大型经济体。预计美国将在今年超过其疫情前的产出水平,远远领先欧元区。而即使在一国内部,各行业间的复苏也存在“温差”。疫情对各个群体造成的负担不均匀,使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年轻人、女性以及从事非正式工作的人员遭受了尤其严重的收入损失。 IMF表示,鉴于经济仅实现局部回升,超过159个经济体2021年的人均收入预计将低于2019年的水平。2022年这一数字仅将小幅下降到约110个经济体。2020年至2025年的累计产出损失预计达到22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0年在收入趋同方面取得的进展可能出现倒退。此前人均收入水平向发达经济体趋同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有超过50%将在2020年至2022年出现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实施促进经济复苏政策 实现包容、稳健和绿色复苏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为实现更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绿色、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国际社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首先,要确保在全球范围内民众能够迅速、广泛地获得疫苗和治疗,纠正目前存在的严重不公现象。为此,必须扩大疫苗生产规模,加强对“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以及对贫困国家疫苗物流安排的资金支持。戈皮纳特强调,只有当世界各地的疫情都被消灭,这场疫情才能真正结束。据IMF模型预估,如果能更快地结束这场卫生危机,那么2020年至2025年,全球收入将累计增加9万亿美元,所有国家都将因此受益,其中发达经济体的收入增长将达4万亿美元左右。 其次,确诊病例数正在激增的国家应继续向家庭和企业提供定向经济救助,以帮助其维持生计,防止可持续经营的企业破产,从而使其经济在防疫措施取消之后实现更快回升。IMF表示,在财政空间有限的国家,支出的重点应包括医疗卫生领域和对贫困人口提供转移支付。一旦感染率随着对病毒的免疫范围扩大而持续下降,可以通过采用更严格的救助条件来逐步取消救助,以鼓励劳动力流动,防止出现损害生产力的“僵尸企业”。 再次,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时期,应确保金融稳定。IMF认为,在没有通胀风险的国家,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应密切关注处于历史低水平的利率可能带来的风险。当疫情期间采取的刺激措施最终取消时,企业破产和不良贷款可能会增加,使已经脆弱的银行体系面临压力。此外,IMF提示,财政支出和产出崩溃已将全球主权债务推升至创纪录水平。尽管低利率环境加上2021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回升将使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趋于稳定,但所有国家都应实施中期财政框架,确保债务可持续。 最后,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帮助贫困国家应对危机。主要中央银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行动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环境。然而,对于融资约束更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需要以赠款、优惠贷款和债务减免等形式为其提供更多支持。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上调2020年全球经济预期至-3.5%、2021年至5.5%。IMF强调,当前的经济形势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各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差异显著。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落后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复苏速度预计领先于其他大型经济体。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下滑。进入2021年,随着疫苗的推广,新冠阴霾有所消散,去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同步衰退”的局面有所改变,不过,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同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异也开始显现。当地时间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更新内容,上调2020年全球经济预期至-3.5%、2021年至5.5%。
IMF强调,当前的经济形势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各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差异显著。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落后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复苏速度预计领先于其他大型经济体。报告称,目前经济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能否跑赢变异的病毒,也取决于各国能否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如果疫苗推广顺利,那么这场危机给经济造成的长期创伤可能没有预想的严重,各国之间和一国内部的分化趋势也可能得到遏制,但这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仍存
各国经济复苏力度差异显著
报告指出,由于202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好于预期,2020年全球经济或收缩3.5%,较此前预测收窄0.9个百分点。同时,基于今年晚些时候新冠疫苗将加速推广以及部分经济体增加政策支持等预期,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5.5%,较去年10月份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并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2%。IMF表示,尽管由于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强于预期,上调2020年的经济预期,但这场衰退仍是自“大萧条”以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萎缩。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具有“超乎寻常的”不确定性。如果疫苗进一步推广且有更多有效的政策支持,全球经济活动将得到进一步提振。但如果疫苗推广缓慢、新冠病毒突变或政策支持过早退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将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预期各国经济复苏力度不同,存在显著“温差”。IMF认为,复苏前景主要取决于医疗干预程度及政策支持有效性等。报告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4.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6.3%,较此前预测分别上调0.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具体而言,报告显示,中国在2020年第四季度回到疫情前的预计产出水平,领先于其他大型经济体。预计美国将在今年超过其疫情前的产出水平,远远领先欧元区。而即使在一国内部,各行业间的复苏也存在“温差”。疫情对各个群体造成的负担不均匀,使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年轻人、女性以及从事非正式工作的人员遭受了尤其严重的收入损失。
IMF表示,鉴于经济仅实现局部回升,超过159个经济体2021年的人均收入预计将低于2019年的水平。2022年这一数字仅将小幅下降到约110个经济体。2020年至2025年的累计产出损失预计达到22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0年在收入趋同方面取得的进展可能出现倒退。此前人均收入水平向发达经济体趋同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有超过50%将在2020年至2022年出现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实施促进经济复苏政策
实现包容、稳健和绿色复苏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为实现更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绿色、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国际社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首先,要确保在全球范围内民众能够迅速、广泛地获得疫苗和治疗,纠正目前存在的严重不公现象。为此,必须扩大疫苗生产规模,加强对“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以及对贫困国家疫苗物流安排的资金支持。戈皮纳特强调,只有当世界各地的疫情都被消灭,这场疫情才能真正结束。据IMF模型预估,如果能更快地结束这场卫生危机,那么2020年至2025年,全球收入将累计增加9万亿美元,所有国家都将因此受益,其中发达经济体的收入增长将达4万亿美元左右。
其次,确诊病例数正在激增的国家应继续向家庭和企业提供定向经济救助,以帮助其维持生计,防止可持续经营的企业破产,从而使其经济在防疫措施取消之后实现更快回升。IMF表示,在财政空间有限的国家,支出的重点应包括医疗卫生领域和对贫困人口提供转移支付。一旦感染率随着对病毒的免疫范围扩大而持续下降,可以通过采用更严格的救助条件来逐步取消救助,以鼓励劳动力流动,防止出现损害生产力的“僵尸企业”。
再次,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时期,应确保金融稳定。IMF认为,在没有通胀风险的国家,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应密切关注处于历史低水平的利率可能带来的风险。当疫情期间采取的刺激措施最终取消时,企业破产和不良贷款可能会增加,使已经脆弱的银行体系面临压力。此外,IMF提示,财政支出和产出崩溃已将全球主权债务推升至创纪录水平。尽管低利率环境加上2021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回升将使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趋于稳定,但所有国家都应实施中期财政框架,确保债务可持续。
最后,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帮助贫困国家应对危机。主要中央银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行动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环境。然而,对于融资约束更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需要以赠款、优惠贷款和债务减免等形式为其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