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市场规范发展需各方合力)
在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不断增强、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的双重作用下,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再度刷新“2019基金大年”的纪录,以接近20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和超3万亿元的新发基金规模完美落下帷幕。 步入2021年,A股市场持续走强,公募基金爆款不断涌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年内新成立基金已有72只,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0.6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经理整体性“审美趋同”逐渐明显,基金“抱团”和“机构头部化”也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基金注册、发行、评价、基金投顾等方面都迎来更好制度环境,一批优质核心资产脱颖而出,成为公募基金竞相追逐的投资标的。2021年,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大,产品种类会不断丰富,基金管理人应勤修本领,积极发挥专业化主动管理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储蓄和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同时,也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公众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避免投资者在面对基金产品时陷入选择的盲从。 市场规模突破20万亿元 去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持续优化,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19.89万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长34.7%。其中,权益类公募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为32.28%,同比提高10.69个百分点,成为规模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2021年,因为基础市场较好,投向股市的权益类基金市值继续攀升,规模出现较大扩容。截至目前,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0万亿元整数关口,权益类基金也突破7万亿元,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目前已成为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的重要资金来源。随着融资端改革逐步深化,A股市场资金需求量明显增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公募基金投资股票5.22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合计4.8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的7.5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黄红卫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对资本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仍然偏低,对比2019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持有美股市值占比为29%,国内公募基金持股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持有结构来看,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以沪深300和中证500为代表的指数成分股,占其全部持股市值接近80%。分析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持股配置特征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基本一致,为改善市场结构、稳定市场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赚钱效应推动下,2020年,公募基金迎来大量资金“添砖加瓦”,权益类新发基金更是受市场追捧,爆款基金频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95万亿份,同比增加1.86倍。进入2021年,发行热度持续高涨,截至1月26日,当月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已接近3500亿份,更有一日内出现三只“日光基”。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表示,预计2021年依然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年”,成为居民财富配置的重要方向。 “抱团”与“头部效应”现象明显 2020年以来,被公募资金重仓的消费、医药及信息技术行业的“白马股”频频创出股价新高,新发基金投资方向愈发向高景气行业或龙头企业集中,公募基金“整体审美”趋同明显,持股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基金“抱团”现象引发市场各方关注。 《金融时报》记者据披露的去年基金四季报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沪深两市仅有1600余家公司获基金持有,占比约四成。从增持角度来看,去年四季度,基金增持幅度最大的三只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宁德时代,基金管理人更倾向于赚业绩确定性的钱。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表示,当前主动型公募基金持股尚未完全脱离基本面,估值上升主要是由于其持股比重近年来持续从“老经济”向“新经济”转移所导致。对比海外市场,当前A股集中水平与海外仍有差距,机构持股向少部分个股集中或是长期趋势。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股价最终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而当前标的过分集中、估值过高,已出现“泡沫化”迹象,“抱团”松动或是大概率事件,市场不会再简单重复之前的上涨逻辑。长期来看,过度“抱团”等同于“偷懒赚快钱”,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积极防御并努力为投资者把握低估值机会。 华创证券分析师余修文表示,机构抱团导致流动性分层从长期来看是走向成熟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但短期过甚则难以为继,部分板块加速冲高,在缺乏持续推动力的情况下,需警惕物极必反。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均衡配置或是最稳妥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除“抱团”现象外,公募基金“头部效应”同样明显。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存量超过百亿元的主动偏股类基金数量仅70只,其中排名前10%的基金产品占据了超过60%的基金规模,前20%的基金产品占据近80%规模。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优质投资标的涌现,使得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制度稳步推进,基金管理人中长期激励机制得到完善,基金投资顾问试点持续推进,基金品种创新供给力度持续加大,产品结构逐步改善。公募基金行业已然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延续火爆行情,新入场投资者纷至沓来,面对可能发生的市场波动风险,公募基金行业是否已为达到更好的管理水平和做出更高的管理规则进行了充足准备,是其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1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3号——指数基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万亿元市场的指数基金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新规。中金研报显示,新规对指数质量、开发程序、上市前建仓等提出具体要求,对ETF基金产品的提前布局和基金产品的实际运作提出更高要求。预计未来,在ETF基金产品的布局上,各家基金公司的差别将进一步体现,行业将进入新的分化发展时期。 其实不仅仅是指数基金,在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号召下,机构投资者提升专业投资能力、规范治理水平,与未来可能不断扩大的管理规模相匹配,构建良好业态,在管理人端令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是题中应有之义。 除大力发展投顾业务、探索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协调发展外,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还应开展多维度、下沉式的投资者教育,从源头上为资本市场培育理性投资者,提高其市场认同感及理解和包容度,理性参与市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在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不断增强、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的双重作用下,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再度刷新“2019基金大年”的纪录,以接近20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和超3万亿元的新发基金规模完美落下帷幕。
步入2021年,A股市场持续走强,公募基金爆款不断涌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年内新成立基金已有72只,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0.6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经理整体性“审美趋同”逐渐明显,基金“抱团”和“机构头部化”也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基金注册、发行、评价、基金投顾等方面都迎来更好制度环境,一批优质核心资产脱颖而出,成为公募基金竞相追逐的投资标的。2021年,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大,产品种类会不断丰富,基金管理人应勤修本领,积极发挥专业化主动管理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储蓄和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同时,也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公众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避免投资者在面对基金产品时陷入选择的盲从。
市场规模突破20万亿元
去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持续优化,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19.89万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长34.7%。其中,权益类公募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为32.28%,同比提高10.69个百分点,成为规模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2021年,因为基础市场较好,投向股市的权益类基金市值继续攀升,规模出现较大扩容。截至目前,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0万亿元整数关口,权益类基金也突破7万亿元,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目前已成为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的重要资金来源。随着融资端改革逐步深化,A股市场资金需求量明显增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公募基金投资股票5.22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合计4.8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的7.5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黄红卫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对资本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仍然偏低,对比2019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持有美股市值占比为29%,国内公募基金持股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持有结构来看,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以沪深300和中证500为代表的指数成分股,占其全部持股市值接近80%。分析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持股配置特征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基本一致,为改善市场结构、稳定市场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赚钱效应推动下,2020年,公募基金迎来大量资金“添砖加瓦”,权益类新发基金更是受市场追捧,爆款基金频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95万亿份,同比增加1.86倍。进入2021年,发行热度持续高涨,截至1月26日,当月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已接近3500亿份,更有一日内出现三只“日光基”。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表示,预计2021年依然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年”,成为居民财富配置的重要方向。
“抱团”与“头部效应”现象明显
2020年以来,被公募资金重仓的消费、医药及信息技术行业的“白马股”频频创出股价新高,新发基金投资方向愈发向高景气行业或龙头企业集中,公募基金“整体审美”趋同明显,持股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基金“抱团”现象引发市场各方关注。
《金融时报》记者据披露的去年基金四季报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沪深两市仅有1600余家公司获基金持有,占比约四成。从增持角度来看,去年四季度,基金增持幅度最大的三只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宁德时代,基金管理人更倾向于赚业绩确定性的钱。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表示,当前主动型公募基金持股尚未完全脱离基本面,估值上升主要是由于其持股比重近年来持续从“老经济”向“新经济”转移所导致。对比海外市场,当前A股集中水平与海外仍有差距,机构持股向少部分个股集中或是长期趋势。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股价最终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而当前标的过分集中、估值过高,已出现“泡沫化”迹象,“抱团”松动或是大概率事件,市场不会再简单重复之前的上涨逻辑。长期来看,过度“抱团”等同于“偷懒赚快钱”,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积极防御并努力为投资者把握低估值机会。
华创证券分析师余修文表示,机构抱团导致流动性分层从长期来看是走向成熟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但短期过甚则难以为继,部分板块加速冲高,在缺乏持续推动力的情况下,需警惕物极必反。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均衡配置或是最稳妥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除“抱团”现象外,公募基金“头部效应”同样明显。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存量超过百亿元的主动偏股类基金数量仅70只,其中排名前10%的基金产品占据了超过60%的基金规模,前20%的基金产品占据近80%规模。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优质投资标的涌现,使得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制度稳步推进,基金管理人中长期激励机制得到完善,基金投资顾问试点持续推进,基金品种创新供给力度持续加大,产品结构逐步改善。公募基金行业已然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延续火爆行情,新入场投资者纷至沓来,面对可能发生的市场波动风险,公募基金行业是否已为达到更好的管理水平和做出更高的管理规则进行了充足准备,是其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1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3号——指数基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万亿元市场的指数基金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新规。中金研报显示,新规对指数质量、开发程序、上市前建仓等提出具体要求,对ETF基金产品的提前布局和基金产品的实际运作提出更高要求。预计未来,在ETF基金产品的布局上,各家基金公司的差别将进一步体现,行业将进入新的分化发展时期。
其实不仅仅是指数基金,在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号召下,机构投资者提升专业投资能力、规范治理水平,与未来可能不断扩大的管理规模相匹配,构建良好业态,在管理人端令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是题中应有之义。
除大力发展投顾业务、探索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协调发展外,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还应开展多维度、下沉式的投资者教育,从源头上为资本市场培育理性投资者,提高其市场认同感及理解和包容度,理性参与市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