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头部企业引领IPO热潮

来源:金融界 2021-01-28 04:40: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行业头部企业引领IPO热潮)

继2017年之后,IPO热潮在2020年又一次迸发。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565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上市,IPO数量同比增长51.47%;总募资额8607亿元,IPO规模同比增长67.22%,创近10年中企IPO规模新高。 2020年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IPO的收获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募资难,创投企业融资也变得更为艰难。但是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落地行稳,给众多尚未盈利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机会,也使其身后的创投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2021年,注册制有望在资本市场全面施行。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下A股对盈利要求较低、对科技企业更加友好,芯片、医药、AI等企业有了新的交易所选择。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2021年,得益于中央“十四五”规划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若干配套因素均利好资本市场以及聚焦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推动,A股IPO将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A股IPO融资额或将再创近10年新高。 头部机构IPO回报颇丰 头部明星企业上市是2020年创投行业的特点之一。贝壳找房、小鹏汽车、泡泡玛特、稳健医疗、完美日记、名创优品等各行业的头部企业纷纷上市敲钟。在明星企业的背后,创投行业头部机构占据诸多席位。从2020年IPO退出数量来看,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深创投包揽前三,从回报情况来看,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及IDG资本所投企业IPO时账面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 2020年疫情蔓延的当下,人们的消费情绪不减,新消费行业从中获益颇丰。红杉中国2020年共收获26个IPO,其中近一半是消费领域企业。在2020年“双11”的“战场”,红杉中国投下的咖啡品牌三顿半、拉面说均有不俗的表现。对此,红杉中国表示,新交易渠道的成熟以及新供应链供给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国货将会走进消费者的生活。 2020年表现可圈可点的还有生物医药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2020年生物医药行业IPO数量较2019年翻倍增长,账面退出数额也遥遥领先。其中,高瓴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收获颇丰,在27个IPO中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的有17个。在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价值》一书中,他谈到,“医药医疗行业具有很强的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市场巨大,进入壁垒高,同时具有成长性、盈利性、抗周期性等特点,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个行业具有非常长期的投资赛道,而且可以构建出一条又深又宽、持续创新的动态护城河。所以,在中国的产业版图中,医药医疗行业一定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此外,人工智能、IT及信息化等行业也带来了高回报。其中,人工智能、医疗健康、IT及信息化领域VC/PE渗透率均超八成;在疫情及国际形势的催化下,医疗健康和IT及信息化领域账面退出超千亿元,人工智能、IT及信息化均获得超十倍的回报。 A股IPO规模创十年新高 继2017年之后,IPO热潮在2020年又一次迸发。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565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上市,IPO数量同比增长51.47%;总募资额8607亿元,IPO规模同比增长67.22%,创近10年中企IPO规模新高。募资额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为中芯国际、京沪高铁、京东集团、京东健康、网易,其中,京东集团和网易2020年6月在港股二次上市。 在注册制下,A股市场IPO规模创下了近10年新高。据统计,2020年,共计395家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IPO,同比增长96.02%;募资规模共计4625亿元,同比增长85.74%,创下自2011年以来A股IPO募资规模的新高。 注册制为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为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回报。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386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68.32%。其中,科创板VC/PE渗透率高达82.76%,深交所创业板VC/PE渗透率为72.90%。 在145家科创板企业和107家创业板企业背后,有超过350家投资机构。除VC/PE以外,还包括国有创投机构、产业基金、上市公司旗下创投基金、券商直投和险资旗下股权投资平台等。从账面退出回报来看,2020年账面退出回报共计8588亿元。 更多中概股将回归 2021年刚刚启程,不少IPO消息纷至沓来。1月26日,快手科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即日起启动全球发售。快手将在全球发售3.65亿股,发售价为每股105至115港元,预计2月5日在港交所公开交易。快手上市后,预计市值将达4314亿至4724亿港元。同时,市场上有传闻百度也准备在港交所启动二次上市。 中概股回归是2021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条例,允许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交所挂牌,同时开放了同股不同权的限制。2020年,已经有京东集团、网易、华住集团等多家中概股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的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称,未来三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香港上市的门槛更低,流程更简单,符合部分时间成本高的企业尽早登陆资本市场的需求。 2020年,有131家中国企业在香港IPO,同比下降5.76%,募资规模共计3041亿元,同比增长26.18%。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0家公司在香港递交IPO申请。普华永道预计,新经济体和中概股回归将继续成为2021年港交所上市活动的主要推动力。2021年将有170家企业到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介于4200亿港元至4600亿港元。香港IPO融资总额有望创下新高,重新夺回IPO总融资额全球冠军。 A股方面,随着注册制的全面落地,高科技企业上市数量将持续增多。中信证券表示,预计2021年全市场IPO上市企业约650家,IPO募资规模约5500亿元。同时,退市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征求意见。预计2021年A股被动退市公司约40家,过渡期后,预计A股退市率将从2022年起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继2017年之后,IPO热潮在2020年又一次迸发。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565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上市,IPO数量同比增长51.47%;总募资额8607亿元,IPO规模同比增长67.22%,创近10年中企IPO规模新高。

  2020年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IPO的收获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募资难,创投企业融资也变得更为艰难。但是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落地行稳,给众多尚未盈利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机会,也使其身后的创投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2021年,注册制有望在资本市场全面施行。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下A股对盈利要求较低、对科技企业更加友好,芯片、医药、AI等企业有了新的交易所选择。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2021年,得益于中央“十四五”规划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若干配套因素均利好资本市场以及聚焦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推动,A股IPO将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A股IPO融资额或将再创近10年新高。

  头部机构IPO回报颇丰

  头部明星企业上市是2020年创投行业的特点之一。贝壳找房、小鹏汽车、泡泡玛特、稳健医疗、完美日记、名创优品等各行业的头部企业纷纷上市敲钟。在明星企业的背后,创投行业头部机构占据诸多席位。从2020年IPO退出数量来看,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深创投包揽前三,从回报情况来看,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及IDG资本所投企业IPO时账面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

  2020年疫情蔓延的当下,人们的消费情绪不减,新消费行业从中获益颇丰。红杉中国2020年共收获26个IPO,其中近一半是消费领域企业。在2020年“双11”的“战场”,红杉中国投下的咖啡品牌三顿半、拉面说均有不俗的表现。对此,红杉中国表示,新交易渠道的成熟以及新供应链供给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国货将会走进消费者的生活。

  2020年表现可圈可点的还有生物医药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2020年生物医药行业IPO数量较2019年翻倍增长,账面退出数额也遥遥领先。其中,高瓴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收获颇丰,在27个IPO中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的有17个。在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价值》一书中,他谈到,“医药医疗行业具有很强的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市场巨大,进入壁垒高,同时具有成长性、盈利性、抗周期性等特点,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个行业具有非常长期的投资赛道,而且可以构建出一条又深又宽、持续创新的动态护城河。所以,在中国的产业版图中,医药医疗行业一定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此外,人工智能、IT及信息化等行业也带来了高回报。其中,人工智能、医疗健康、IT及信息化领域VC/PE渗透率均超八成;在疫情及国际形势的催化下,医疗健康和IT及信息化领域账面退出超千亿元,人工智能、IT及信息化均获得超十倍的回报。

  A股IPO规模创十年新高

  继2017年之后,IPO热潮在2020年又一次迸发。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565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上市,IPO数量同比增长51.47%;总募资额8607亿元,IPO规模同比增长67.22%,创近10年中企IPO规模新高。募资额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为中芯国际、京沪高铁、京东集团、京东健康、网易,其中,京东集团和网易2020年6月在港股二次上市。

  在注册制下,A股市场IPO规模创下了近10年新高。据统计,2020年,共计395家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IPO,同比增长96.02%;募资规模共计4625亿元,同比增长85.74%,创下自2011年以来A股IPO募资规模的新高。

  注册制为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为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回报。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386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68.32%。其中,科创板VC/PE渗透率高达82.76%,深交所创业板VC/PE渗透率为72.90%。

  在145家科创板企业和107家创业板企业背后,有超过350家投资机构。除VC/PE以外,还包括国有创投机构、产业基金、上市公司旗下创投基金、券商直投和险资旗下股权投资平台等。从账面退出回报来看,2020年账面退出回报共计8588亿元。

  更多中概股将回归

  2021年刚刚启程,不少IPO消息纷至沓来。1月26日,快手科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即日起启动全球发售。快手将在全球发售3.65亿股,发售价为每股105至115港元,预计2月5日在港交所公开交易。快手上市后,预计市值将达4314亿至4724亿港元。同时,市场上有传闻百度也准备在港交所启动二次上市。

  中概股回归是2021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条例,允许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交所挂牌,同时开放了同股不同权的限制。2020年,已经有京东集团、网易、华住集团等多家中概股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的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称,未来三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香港上市的门槛更低,流程更简单,符合部分时间成本高的企业尽早登陆资本市场的需求。

  2020年,有131家中国企业在香港IPO,同比下降5.76%,募资规模共计3041亿元,同比增长26.18%。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0家公司在香港递交IPO申请。普华永道预计,新经济体和中概股回归将继续成为2021年港交所上市活动的主要推动力。2021年将有170家企业到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介于4200亿港元至4600亿港元。香港IPO融资总额有望创下新高,重新夺回IPO总融资额全球冠军。

  A股方面,随着注册制的全面落地,高科技企业上市数量将持续增多。中信证券表示,预计2021年全市场IPO上市企业约650家,IPO募资规模约5500亿元。同时,退市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征求意见。预计2021年A股被动退市公司约40家,过渡期后,预计A股退市率将从2022年起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