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权限与界限

来源:金融界 2021-01-29 04:5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管理的权限与界限)

提到庄子的名篇《逍遥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鲲鹏幻化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其实在这一篇中,还隐藏着不少典故,“越俎代庖”就是其中之一,用现代眼光来看,这或许算是中国最早的管理学案例,它的完整故事是这样的: 尧准备将天下让给许由,他已经相当谦逊有礼,但许由居然不买账。他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也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中国民间常说的“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六尺”。 尧舜禹,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着力打造的理想君主典范。尧作为贤君,将天下让给大众公认的贤者许由,这个历来被称赞的美德行为,在庄子口中却有强烈的讥讽味道。许由不留情面地回答:“你管天下,我管自己,你管得挺好,我玩儿得很爽。我代你治理天下,那不都是虚名嘛,咱们还是各安其分好了,您回去歇着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根本没用。”尧本想用这件事让天下传颂,结果却弄了个灰头土脸。 许由接着说出一句金句:“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从而引出“越俎代庖”这个成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个多人参与协作的大活动中,比如祭祀活动,即使厨师不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也不能放下自己的工作替他去烹饪,也就是反对“越俎代庖”。“越俎代庖”后来引申为放下自己分内的职责去帮助其他人做事,也指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逍遥游》的核心思想其实并非目中无人的自由放纵,而是各行其道、各安其分,而反对“越俎代庖”,正是要强调这种尺度与分寸感。 人们做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就是各行其道,也就是自由;人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对自己负责,同时尊重别人做的事和选择,就是各安其分,也就是界限。自由加界限——民主、文明的社会,必须由此才能成立。人人都能守住自己的界限;尊重别人的界限,不扰人,才能人人都得自由。 这就像交通一样。路况要通畅有序很简单,只需要各行其道,各安其分,不需刻意加快,也不要无故减慢,更不要变来变去、乱占乱并。各自都守秩序,各自便都得自由。世界要和谐有序也很简单,就是每个人都既有“道”又有“分”,各人做自己分内的事。世间种种纷争,大到国际战乱,小到人际纠纷,多半都是“道”和“分”出了问题,才导致了说不清理不明的事。只有人人安立其道,立于己位而不越界,然后尽本力、尽本性,才能各得愉悦,收获自由。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一套标准,然后就会用自己的标准干涉与限定别人,但又都在受制于别人的标准,因此,人们往往都活得疲于奔命。所以,一方面,不要总是满足于让别人满足,高兴于让别人高兴,而要学会自己求得自安与自适;另一方面,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干涉侵扰别人。 在《逍遥游》中,“各行其道,各安其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各尽其性,各得其宜”——物尽其性,则各自逍遥。在一个真正和谐文明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本性、明确自由与边界。自安才能自得,自足才能自在。 这一理念非常适用于企业管理,因为企业团体正是一个小社会,正需要人们在其位谋其政,在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尊重人与人、事与事、环节与环节、部门与部门的边界性。而在这个小社会中,时时做到不侵扰他人固然难,能不受他人侵扰则更难。这就要讲到与道家思想渊源极深的哲学大师杨朱的一句名言。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可以视作对“各尽其性,各得其宜”的引申,最能体现个体如何主动警醒地反抗各种外界侵扰:——我爱惜自己看似微小的“一毛”,即便你说只要我拔下一毛就能让天下人都获利,我也不会拔我的一毛。此言惊世骇俗,初看很是大逆不道,但其中却包含着超前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各自独立”的观念。 “一毛不拔”的真义在于:第一,不因盲目追求外在物欲而侵扰和损害自己。第二,不因追求个人利益而侵扰和损害别人。第三,不因所谓的集体利益、公共利益、公共道德而任由别人侵扰和损害自己。今天为这个事情自己拔了一毛,明天为那个事情别人让你拔了一毛;今天这个人用这个理由要你拔了一毛,明天那个人用那个理由要你拔了一毛……一毛虽然微小,但积少成多、积轻成重、积偶然成必然、积习惯而成瘾,直到人们丧失原有的权限,应有的界限。所以杨朱说:“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和前文探讨的东西是一样的——各行其道,各安其分,互守界限,互尊权限,就是和谐文明的世界。 杨朱的这一观念有其来源,那便是老子推重的“爱身贵生”思想,这一思想对于管理者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在一个企业管理体系里,上者不侵下者、下者不相互倾轧,首先就需要管理者自身的学养与修养,进而需要管理者主动地、自上而下地营造一种平等的、人性化的工作氛围。 老子有言:“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人先要爱己,才能推己及人地去爱人;先要自重,才能尊重别人;先要有自求安适之心,才能让别人休养生息。珍重自己,爱惜自己,就不会轻身以殉物,不会危身以自招祸患,不会胡作妄为。这样的君主,才能使人们放心地把治理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 用现代视角观照这段话,就是强调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同理心与共情力,这是管理者的最重要能力,也是管理的“命门”。较强的同理心与共情力可以使管理者自觉地关切与理解他人处境、尊重人之常情与事之常理,凡事不过度、不妄为,具备沟通力和亲和力,也因此更具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更有温度与活力的企业环境也便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础上,一个减损贪欲、丰盈内心的君主是百姓之福,同理,这样的管理者也是员工之福。 在现实工作中,简单粗暴的言语侵扰和人身侵扰其实并不多见,而是多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一般来说,凡是出于私心私欲去获取某种利益,却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给别人带来麻烦、困扰和实际的工作负担,进而破坏原有的工作“生态环境”的,都属于侵扰。比如道德绑架、过度积极、好大喜功而让大家跟着疲于奔命、指手画脚地让别人揽事增负,都是侵扰。还要注意,别人的分内工作,自有其辛劳、努力与节奏,不要妄加评议,许多对别人提出的看似改进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建议,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贬人抬己,这是职场大忌,如果在集体性场合这样做,那就多半是有意为之的作恶了。而以上种种,对企业的破坏力是巨大的,轻则浮躁涣散,重则离心离德。 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当有意识地去反对“越俎代庖”,坚持“一毛不拔”,从而使每个人坚守和捍卫“道”和“分”,也就是“边界”二字。放之于社会,无论上级与下级、权力阶层与平民阶层、亲朋好友甚至夫妻子女与自己的亲密关系,相互之间都应当有原则底线、个人权限、私密空间,别人不可侵扰我,我也不去干涉别人。我与他人之间、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个人事务及道德与公共事务及道德之间,都应当有一条界线,不可混淆,不可巧取豪夺,不可道德绑架。 “越俎代庖”的负面影响还在于对工作效率及秩序的破坏。一个放下自己手头重要的祭祀工作的巫师去帮厨师做饭,会立即引发一系列问题:巫师的工作由谁来做?巫师能否完全替代厨师的工作?替代后的工作能否保证质量?替代厨师工作时出了错由谁来负责?巫师擅离职守后影响了祭祀工作,该由谁来负责?这些问题还可以滚雪球般地问下去,原因就在于,“越俎代庖”引发了职权、责任、工作的全面混乱。链条断开一环,破坏的只是局部;而不规范、不理智的补救,反而有可能导致连锁性的整体失控。 最具和谐度的工作环境,最具秩序感的工作体系,一定是来自各司其职、职权明晰,而不是做事的人不了解自己和别人到底该干什么;也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更不是工作的不断交叉重合,在降低效率的同时还人为地埋下了许多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怼。 互相补台固然是更人性化的氛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固然够义气,但如果总是出现需要补台、需要支援的情况,就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要么职责不明,要么秩序混乱,要么策略有误,而且也绝不会一直这样和谐与互助下去。因此,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有着清晰的职权边界,反之则非。 权限与界限在企业管理中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管理者不对员工侵权跨界。完型人格的控制型管理者,什么都要插手发言、显示权威,往往只会贻笑大方;事无巨细地干涉指挥,却仅以合自己心意为准则,必定会破坏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极容易陷入僵化与偏差。而暴君独裁式的管理者则更为可怕,它们不仅会直接侵扰甚至损害员工身心,而且其用力的焦点早已不是事业发展而是弄权弄人将导致企业或组织的衰败。 第二,员工之间不互相侵权跨界,即各司其职、各安其分。正如前文所说,帮别人出谋划策或直接伸手帮忙,很可能同样是一种侵扰;而且你自以为的好心,很可能不合规矩,以至于给自己和同事带来后续的麻烦;过度参与导致的复盘问责时的线索混乱,更会令自身陷入困境。 第三,管理者不人为制造侵权跨界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要营造各司其职的工作体系,而不要在言语、态势以及实际职权分配上,过度倾斜于、集中于、依赖于原本相互平行的某一岗位、某一人员,从而导致“工作生态”的失衡与混乱。 (本版图片 飞鱼)

  提到庄子的名篇《逍遥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鲲鹏幻化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其实在这一篇中,还隐藏着不少典故,“越俎代庖”就是其中之一,用现代眼光来看,这或许算是中国最早的管理学案例,它的完整故事是这样的:

  尧准备将天下让给许由,他已经相当谦逊有礼,但许由居然不买账。他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也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中国民间常说的“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六尺”。

  尧舜禹,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着力打造的理想君主典范。尧作为贤君,将天下让给大众公认的贤者许由,这个历来被称赞的美德行为,在庄子口中却有强烈的讥讽味道。许由不留情面地回答:“你管天下,我管自己,你管得挺好,我玩儿得很爽。我代你治理天下,那不都是虚名嘛,咱们还是各安其分好了,您回去歇着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根本没用。”尧本想用这件事让天下传颂,结果却弄了个灰头土脸。

  许由接着说出一句金句:“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从而引出“越俎代庖”这个成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个多人参与协作的大活动中,比如祭祀活动,即使厨师不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也不能放下自己的工作替他去烹饪,也就是反对“越俎代庖”。“越俎代庖”后来引申为放下自己分内的职责去帮助其他人做事,也指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逍遥游》的核心思想其实并非目中无人的自由放纵,而是各行其道、各安其分,而反对“越俎代庖”,正是要强调这种尺度与分寸感。

  人们做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就是各行其道,也就是自由;人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对自己负责,同时尊重别人做的事和选择,就是各安其分,也就是界限。自由加界限——民主、文明的社会,必须由此才能成立。人人都能守住自己的界限;尊重别人的界限,不扰人,才能人人都得自由。

  这就像交通一样。路况要通畅有序很简单,只需要各行其道,各安其分,不需刻意加快,也不要无故减慢,更不要变来变去、乱占乱并。各自都守秩序,各自便都得自由。世界要和谐有序也很简单,就是每个人都既有“道”又有“分”,各人做自己分内的事。世间种种纷争,大到国际战乱,小到人际纠纷,多半都是“道”和“分”出了问题,才导致了说不清理不明的事。只有人人安立其道,立于己位而不越界,然后尽本力、尽本性,才能各得愉悦,收获自由。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一套标准,然后就会用自己的标准干涉与限定别人,但又都在受制于别人的标准,因此,人们往往都活得疲于奔命。所以,一方面,不要总是满足于让别人满足,高兴于让别人高兴,而要学会自己求得自安与自适;另一方面,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干涉侵扰别人。

  在《逍遥游》中,“各行其道,各安其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各尽其性,各得其宜”——物尽其性,则各自逍遥。在一个真正和谐文明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本性、明确自由与边界。自安才能自得,自足才能自在。

  这一理念非常适用于企业管理,因为企业团体正是一个小社会,正需要人们在其位谋其政,在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尊重人与人、事与事、环节与环节、部门与部门的边界性。而在这个小社会中,时时做到不侵扰他人固然难,能不受他人侵扰则更难。这就要讲到与道家思想渊源极深的哲学大师杨朱的一句名言。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可以视作对“各尽其性,各得其宜”的引申,最能体现个体如何主动警醒地反抗各种外界侵扰:——我爱惜自己看似微小的“一毛”,即便你说只要我拔下一毛就能让天下人都获利,我也不会拔我的一毛。此言惊世骇俗,初看很是大逆不道,但其中却包含着超前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各自独立”的观念。

  “一毛不拔”的真义在于:第一,不因盲目追求外在物欲而侵扰和损害自己。第二,不因追求个人利益而侵扰和损害别人。第三,不因所谓的集体利益、公共利益、公共道德而任由别人侵扰和损害自己。今天为这个事情自己拔了一毛,明天为那个事情别人让你拔了一毛;今天这个人用这个理由要你拔了一毛,明天那个人用那个理由要你拔了一毛……一毛虽然微小,但积少成多、积轻成重、积偶然成必然、积习惯而成瘾,直到人们丧失原有的权限,应有的界限。所以杨朱说:“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和前文探讨的东西是一样的——各行其道,各安其分,互守界限,互尊权限,就是和谐文明的世界。

  杨朱的这一观念有其来源,那便是老子推重的“爱身贵生”思想,这一思想对于管理者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在一个企业管理体系里,上者不侵下者、下者不相互倾轧,首先就需要管理者自身的学养与修养,进而需要管理者主动地、自上而下地营造一种平等的、人性化的工作氛围。

  老子有言:“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人先要爱己,才能推己及人地去爱人;先要自重,才能尊重别人;先要有自求安适之心,才能让别人休养生息。珍重自己,爱惜自己,就不会轻身以殉物,不会危身以自招祸患,不会胡作妄为。这样的君主,才能使人们放心地把治理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

  用现代视角观照这段话,就是强调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同理心与共情力,这是管理者的最重要能力,也是管理的“命门”。较强的同理心与共情力可以使管理者自觉地关切与理解他人处境、尊重人之常情与事之常理,凡事不过度、不妄为,具备沟通力和亲和力,也因此更具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更有温度与活力的企业环境也便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础上,一个减损贪欲、丰盈内心的君主是百姓之福,同理,这样的管理者也是员工之福。

  在现实工作中,简单粗暴的言语侵扰和人身侵扰其实并不多见,而是多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一般来说,凡是出于私心私欲去获取某种利益,却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给别人带来麻烦、困扰和实际的工作负担,进而破坏原有的工作“生态环境”的,都属于侵扰。比如道德绑架、过度积极、好大喜功而让大家跟着疲于奔命、指手画脚地让别人揽事增负,都是侵扰。还要注意,别人的分内工作,自有其辛劳、努力与节奏,不要妄加评议,许多对别人提出的看似改进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建议,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贬人抬己,这是职场大忌,如果在集体性场合这样做,那就多半是有意为之的作恶了。而以上种种,对企业的破坏力是巨大的,轻则浮躁涣散,重则离心离德。

  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当有意识地去反对“越俎代庖”,坚持“一毛不拔”,从而使每个人坚守和捍卫“道”和“分”,也就是“边界”二字。放之于社会,无论上级与下级、权力阶层与平民阶层、亲朋好友甚至夫妻子女与自己的亲密关系,相互之间都应当有原则底线、个人权限、私密空间,别人不可侵扰我,我也不去干涉别人。我与他人之间、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个人事务及道德与公共事务及道德之间,都应当有一条界线,不可混淆,不可巧取豪夺,不可道德绑架。

  “越俎代庖”的负面影响还在于对工作效率及秩序的破坏。一个放下自己手头重要的祭祀工作的巫师去帮厨师做饭,会立即引发一系列问题:巫师的工作由谁来做?巫师能否完全替代厨师的工作?替代后的工作能否保证质量?替代厨师工作时出了错由谁来负责?巫师擅离职守后影响了祭祀工作,该由谁来负责?这些问题还可以滚雪球般地问下去,原因就在于,“越俎代庖”引发了职权、责任、工作的全面混乱。链条断开一环,破坏的只是局部;而不规范、不理智的补救,反而有可能导致连锁性的整体失控。

  最具和谐度的工作环境,最具秩序感的工作体系,一定是来自各司其职、职权明晰,而不是做事的人不了解自己和别人到底该干什么;也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更不是工作的不断交叉重合,在降低效率的同时还人为地埋下了许多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怼。

  互相补台固然是更人性化的氛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固然够义气,但如果总是出现需要补台、需要支援的情况,就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要么职责不明,要么秩序混乱,要么策略有误,而且也绝不会一直这样和谐与互助下去。因此,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有着清晰的职权边界,反之则非。

  权限与界限在企业管理中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管理者不对员工侵权跨界。完型人格的控制型管理者,什么都要插手发言、显示权威,往往只会贻笑大方;事无巨细地干涉指挥,却仅以合自己心意为准则,必定会破坏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极容易陷入僵化与偏差。而暴君独裁式的管理者则更为可怕,它们不仅会直接侵扰甚至损害员工身心,而且其用力的焦点早已不是事业发展而是弄权弄人将导致企业或组织的衰败。

  第二,员工之间不互相侵权跨界,即各司其职、各安其分。正如前文所说,帮别人出谋划策或直接伸手帮忙,很可能同样是一种侵扰;而且你自以为的好心,很可能不合规矩,以至于给自己和同事带来后续的麻烦;过度参与导致的复盘问责时的线索混乱,更会令自身陷入困境。

  第三,管理者不人为制造侵权跨界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要营造各司其职的工作体系,而不要在言语、态势以及实际职权分配上,过度倾斜于、集中于、依赖于原本相互平行的某一岗位、某一人员,从而导致“工作生态”的失衡与混乱。

  (本版图片 飞鱼)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