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涵养新时代的认知和眼光

来源:金融界 2021-02-01 04:4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用经济学涵养新时代的认知和眼光)

姚勇 怎样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学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并形成系统理论、系统思维,最终能够学以致用,这是我,相信也是广大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痛点!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王东京经济学讲义》,就是中央党校教授,前经济学部主任、教育长、副校长王东京教授专门开给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解决以上痛点的灵丹妙药。 满足三大需求 (一)满足了用最短的时间汲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学学术营养的需求。《王东京经济学讲义》构建在经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旁征博引,内涵丰富,极具学术营养价值,读一本书等于博览经济学全貌。读《王东京经济学讲义》,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书中每一个观点的发起,都会追根溯源,引经据典,找到出处。比如讲“经济人假设”,他要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说起;谈交换的前提是产权保护,先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引入,包括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等数得过来的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的核心观点,几乎都在书中有所介绍。 (二)满足了用最简单的方法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需求。王东京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三个假设、三个原理、三个方法”的理论框架。一是从理性自私的经济人假设出发,根据在特定条件约束下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原理,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构成了厂商理论;二是从资源稀缺假设出发,根据“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供求原理,运用价格机制下实现的市场均衡和政府通过调节供给实现的非市场均衡两种均衡分析法,构成了价格理论;三是从生产要素产权受法律保护的产权保护假设出发,根据企业内部按要素分配,各要素在收入分配中占比多大,取决于各要素稀缺度的等价交换原理,运用帕累托最优标准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的方法,构成了分配理论。 (三)满足了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需求。一是全书谋篇布局,先讲微观,再讲宏观,逐步将分析对象从一“人”扩展到两“人”(生产者和消费者),再扩展到三“人”(要素所有者)和四“人”(政府),最后扩展到了五“人”(国外部门),以个体推导群体,以微观推导宏观,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理论实践性。二是书中采用了“破案”式的分析方法,提出一个观点,先用案例进行证实或证伪,进一步明确适用条件后,再用于推理和解析,从而在用理论分析问题的时候,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形中训练了用理论从根本上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案例、中国实践,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和其他西方经济学著作动则用国外案例形成了鲜明对比,“经济学经典理论+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具有很强的解释性。 具有三大突出特征 (一)可读性。《王东京经济学讲义》坚持了王东京教授一贯的语言鲜活、风趣幽默的行文风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非常专业的理论进行条分缕析,“让非专业人士读来不觉得深,专业人士读来也不觉得浅”,让读者很愉快地享受读它的过程。如在讲产权的四种组合对应四种行为的时候,王东京教授用“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也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讲节约只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简单明了,路人皆懂,却蕴含了深厚的学理基础。 (二)开创性。《王东京经济学讲义》既是一本教科书,又是一本富含理论创新光芒的经济学著作。王东京教授几十年来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很多新理论、新观点,在书中基本都有介绍。比如说针对凯恩斯提出的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会导致需求不足,王东京教授提出货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交换,有利于减少过剩而不是增加过剩;比如关于量本利分析的“量”,王东京教授一锤定音,不是现在通行教科书所讲的销量,而是产量;关于价格歧视和市场逆选择,一针见血指出原因分别是“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稳定”“价格锁定”;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提出是因为“按要素分配”的市场分配机制,会形成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等。 (三)实战性。王东京教授是经济学家里的实战派,他通过大量的考察、调研,用中国案例比对经典理论,自己跟自己实战。在实战中去伪存真,在实战中化繁为简,在实战中发展创新,最终打磨出了《王东京经济学讲义》体现出来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工具书”的特征,遇到某方面的问题,读者可以翻到相关的内容,看看王东京教授是如何分析的,并举一反三,用于指导工作。 给读者三大收获 (一)对经营管理工作的新启发。只要带着工作读,带着问题读,用心读,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在书中得到启发甚至找到答案。比如我正在大力推进公司内部的三能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但一直以来效果不太明显。读书的过程中,等价交换原理给了我启发。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在企业内部按生产要素分配,而要素在分配中占比多大取决于要素的稀缺性,之所以改革总是不能到位,能上能下不好实现,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人才稀缺造成了某些干部不可替代或轻易不能替代,从而尽管表现没达预期,但企业仍然不得不付出聘用他的成本。要解决这一问题,光定考核制度不够,关键是要解决掉不可替代性,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使人力资本不再是稀缺要素。 (二)养成能够提升领导力的经济学思维。首先是掌握了三个基本理论体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有助于我们在研究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见微知著,看问题更深刻。其次养成用理论分析问题,而不是用现象或经验分析问题的习惯,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采取的措施更精准,解决问题更彻底。 (三)形成新时代所需要的认知和眼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几年来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如果不懂经济学,不了解这些举措背后的学理基础,学习中央精神就会流于形式,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就有可能隔靴搔痒,面对时代赋予个人和企业的机遇也极有可能失之交臂,因为我们缺乏把握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认知和眼光。读完《王东京经济学讲义》,我们再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就会明白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从结构上看,供给未必等于需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些行业产能过剩(如钢铁、光伏等),有些产品却供给不足(如高科技产品、马桶盖等)的结构失衡,导致生产效率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央要求开展“三去一补一降”、关停僵尸企业和推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并建立起能够满足高质量供给、更加市场化的生产要素交易机制,从而使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迈向均衡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在企业经营中要全力推动改革,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生产要素市场化交换中占据有利之地;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向和战略选择上,要瞄着满足高质量需求的目标,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供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姚勇

  怎样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学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并形成系统理论、系统思维,最终能够学以致用,这是我,相信也是广大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痛点!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王东京经济学讲义》,就是中央党校教授,前经济学部主任、教育长、副校长王东京教授专门开给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解决以上痛点的灵丹妙药。

  满足三大需求

  (一)满足了用最短的时间汲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学学术营养的需求。《王东京经济学讲义》构建在经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旁征博引,内涵丰富,极具学术营养价值,读一本书等于博览经济学全貌。读《王东京经济学讲义》,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书中每一个观点的发起,都会追根溯源,引经据典,找到出处。比如讲“经济人假设”,他要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说起;谈交换的前提是产权保护,先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引入,包括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等数得过来的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的核心观点,几乎都在书中有所介绍。

  (二)满足了用最简单的方法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需求。王东京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三个假设、三个原理、三个方法”的理论框架。一是从理性自私的经济人假设出发,根据在特定条件约束下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原理,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构成了厂商理论;二是从资源稀缺假设出发,根据“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供求原理,运用价格机制下实现的市场均衡和政府通过调节供给实现的非市场均衡两种均衡分析法,构成了价格理论;三是从生产要素产权受法律保护的产权保护假设出发,根据企业内部按要素分配,各要素在收入分配中占比多大,取决于各要素稀缺度的等价交换原理,运用帕累托最优标准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的方法,构成了分配理论。

  (三)满足了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需求。一是全书谋篇布局,先讲微观,再讲宏观,逐步将分析对象从一“人”扩展到两“人”(生产者和消费者),再扩展到三“人”(要素所有者)和四“人”(政府),最后扩展到了五“人”(国外部门),以个体推导群体,以微观推导宏观,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理论实践性。二是书中采用了“破案”式的分析方法,提出一个观点,先用案例进行证实或证伪,进一步明确适用条件后,再用于推理和解析,从而在用理论分析问题的时候,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形中训练了用理论从根本上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案例、中国实践,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和其他西方经济学著作动则用国外案例形成了鲜明对比,“经济学经典理论+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具有很强的解释性。

  具有三大突出特征

  (一)可读性。《王东京经济学讲义》坚持了王东京教授一贯的语言鲜活、风趣幽默的行文风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非常专业的理论进行条分缕析,“让非专业人士读来不觉得深,专业人士读来也不觉得浅”,让读者很愉快地享受读它的过程。如在讲产权的四种组合对应四种行为的时候,王东京教授用“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也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讲节约只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简单明了,路人皆懂,却蕴含了深厚的学理基础。

  (二)开创性。《王东京经济学讲义》既是一本教科书,又是一本富含理论创新光芒的经济学著作。王东京教授几十年来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很多新理论、新观点,在书中基本都有介绍。比如说针对凯恩斯提出的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会导致需求不足,王东京教授提出货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交换,有利于减少过剩而不是增加过剩;比如关于量本利分析的“量”,王东京教授一锤定音,不是现在通行教科书所讲的销量,而是产量;关于价格歧视和市场逆选择,一针见血指出原因分别是“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稳定”“价格锁定”;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提出是因为“按要素分配”的市场分配机制,会形成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等。

  (三)实战性。王东京教授是经济学家里的实战派,他通过大量的考察、调研,用中国案例比对经典理论,自己跟自己实战。在实战中去伪存真,在实战中化繁为简,在实战中发展创新,最终打磨出了《王东京经济学讲义》体现出来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工具书”的特征,遇到某方面的问题,读者可以翻到相关的内容,看看王东京教授是如何分析的,并举一反三,用于指导工作。

  给读者三大收获

  (一)对经营管理工作的新启发。只要带着工作读,带着问题读,用心读,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在书中得到启发甚至找到答案。比如我正在大力推进公司内部的三能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但一直以来效果不太明显。读书的过程中,等价交换原理给了我启发。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在企业内部按生产要素分配,而要素在分配中占比多大取决于要素的稀缺性,之所以改革总是不能到位,能上能下不好实现,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人才稀缺造成了某些干部不可替代或轻易不能替代,从而尽管表现没达预期,但企业仍然不得不付出聘用他的成本。要解决这一问题,光定考核制度不够,关键是要解决掉不可替代性,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使人力资本不再是稀缺要素。

  (二)养成能够提升领导力的经济学思维。首先是掌握了三个基本理论体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有助于我们在研究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见微知著,看问题更深刻。其次养成用理论分析问题,而不是用现象或经验分析问题的习惯,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采取的措施更精准,解决问题更彻底。

  (三)形成新时代所需要的认知和眼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几年来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如果不懂经济学,不了解这些举措背后的学理基础,学习中央精神就会流于形式,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就有可能隔靴搔痒,面对时代赋予个人和企业的机遇也极有可能失之交臂,因为我们缺乏把握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认知和眼光。读完《王东京经济学讲义》,我们再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就会明白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从结构上看,供给未必等于需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些行业产能过剩(如钢铁、光伏等),有些产品却供给不足(如高科技产品、马桶盖等)的结构失衡,导致生产效率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央要求开展“三去一补一降”、关停僵尸企业和推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并建立起能够满足高质量供给、更加市场化的生产要素交易机制,从而使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迈向均衡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在企业经营中要全力推动改革,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生产要素市场化交换中占据有利之地;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向和战略选择上,要瞄着满足高质量需求的目标,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供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