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21深度|脱欧后英国为何热切加入CPTPP“亚太朋友圈”?今春展开谈判,期待美国重返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师琰 2021-02-01 08:4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1深度|脱欧后英国为何热切加入CPTPP“亚太朋友圈”?今春展开谈判,期待美国重返)

“摆脱欧盟束缚”后英国渴望亚太大市场:“我们将有机会进入价值近9万亿英镑快速增长的市场,而无需支付任何会费。与过去(在欧盟)不同,这个俱乐部纯粹是关于自由贸易的。”

英国政府1月30日晚宣布,将于2月1日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英国国际贸易部在给媒体的新闻稿中强调,宣布这一消息之际,正值英国庆祝脱离欧盟成为独立贸易国一周年。

1月31日,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在她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CPTPP成员资格将有助于英国推动以出口为导向、以工作机会为主导的复苏,带来更多与快速成长的太平洋国家进行贸易的机会。

她称韩国、泰国和哥伦比亚等国已在排队等着加入CPTPP,但令她骄傲的是,英国正排在首位,其成员资格条款将于今年春季开始谈判。

“这一野心标志着我们独立贸易政策的新篇章,” CBI主席Karan Bilimoria勋爵评价说,“成员身份有可能为英国不同领域企业提供新机会,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全国各地社区带来广泛利益。”

但也有民众并不同意上述乐观看法。一些亲欧民众留言挖苦政府,跟欧盟邻居这个占据半壁江山的第一贸易伙伴分手转身寻求加入新的亚太朋友圈是“舍近求远”、“丢了西瓜捡芝麻”;有人担心加入该协议将导致英国降低环境标准、侵蚀工作条件;还有人提出这么重要的行动政府应该先通过公投征求民众同意。

一些英国学者认为,加入CPTPP目前可能主要还是象征性意义,但如果美国也重返该协议,将对英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推动力并产生可观回报。英国与拜登新政府之间的双边贸易谈判最近被美方官员兜头泼了一盆冷水,英方期望美国重新加入有助加强更紧密的英美贸易关系。

对于英国政府描绘的CPTPP光辉前景,英国贸易论坛联合创始人海尼格(David Henig)提醒,务必不要将CPTPP视为欧盟市场的替代品。

“这是不同类型的安排,”他说,“有不同的加入理由,要按各自优点判断。至于哪一个更好,现在断定还为时过早……没有免费的贸易政策午餐。因此,在确认某事物是否划算之前,始终必须先询问前提条件,我们需要在英国做更多的事,要知道CPTPP成员希望从英国获得什么?”

“摆脱欧盟束缚”后英国渴望亚太“大市场”

特拉斯计划于2月1日与日本和新西兰贸易部长通话,正式要求加入CPTPP。英国是CPTPP于2018年底生效以来第一个申请加入的新国家,如果成功,将成为该贸易俱乐部中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

特拉斯宣称,这是英国“摆脱欧盟束缚”后启动的一项价值9万亿英镑的大规模自由贸易协定,“现在我们不再受到欧盟的阻碍,我们可以自由地走得更远、更快地支持我们的创造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抓住只有作为一个独立贸易国才能获得的机会……通过与全球充满活力的市场达成交易,英国将释放全部潜力。”

她特意撰文向英国民众解释加入CPTPP的好处,其中第一条就是CPTPP里的11个成员都是完全主权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加入后也将不受任何外国法院的制裁,并将继续控制我们的贸易政策。”

在英国政府看来,CPTPP是一项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议,将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这些发达经济体和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秘鲁、智利和文莱这些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捆绑在一起,涵盖5亿全球人口、占近14%的全球经济总量。

自去年初脱欧以来,英国已与包括欧盟在内的63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其中涵盖CPTPP 11个创始国家中的7个,还有两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在谈判之中,仅剩马来西亚和文莱无协议覆盖,因此贸易新关系在短期内带来的增长应该很有限。

英国看重的是,与作为欧盟成员国不同,加入该贸易协议不需要英国放弃对自己法律、边界或资本的控制。

“我们将享受我们95%的商品(如尊尼获加威士忌和阿斯顿·马丁汽车)的免税贸易、更好的服务市场准入以及面向诸如Revolut等数字创新者的现代法规,”特拉斯在罗列CPTPP的好处时写道,“我们将有机会进入价值近9万亿英镑快速增长的市场,而无需支付任何会费。与过去不同,这个俱乐部纯粹是关于自由贸易的。”

按照英国国际贸易部数据,2020年英国与CPTPP成员的贸易额达1110亿英镑,自2016年来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不过总体而言,CPTPP国家在2019年占英国出口总额的8.4%,大致仅与英国出口到德国的比例相同。

英国着眼的是长远前景,要放长线钓大鱼。约翰逊称,申请成为第一个加入CPTPP的新国家,表明了英国与世界各地朋友和合作伙伴以最佳条件开展业务并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热情拥护者的雄心。

特拉斯告诉英国企业,中产阶级市场正在增长的亚太地区国家将成为英国产品的“大市场”。这些太平洋国家正在全球经济排行榜上升,随着不断富裕,这些国家消费者将有更多钱用于购买“物有所值”的英国产品。

“当然,英国企业必须伸出手来抓住这些机会,”她说,“我正在做的就是创造机会、降低关税、消除这些障碍,以便他们能做到这一点。”

对英国企业来说,按照CPTPP成员资格下的现代数字交易规则,将允许数据在成员之间自由流动,消除对企业的不必要障碍,并保护商业源代码和加密。

对英国出口产品的关税也将更快得到取消,比如对于苏格兰威士忌的进口关税在马来西亚会从165%降至0;对加拿大的汽车出口关税到2022年会降至0,比通过英加双边贸易协定还要提前两年。

CPTPP中任何国家/地区的产品来源都可以按照原产地规则,这意味着英国制造的汽车可以使用更多源自日本的汽车零部件,而无需支付更多关税。

CPTPP国家之间的商业旅行也将受益于更快和更便宜的签证。

据记者了解,除贸易外,成员资格还将确保CPTPP国家的投资者在将资金投入其它成员国开展项目时,可与国内公司获得同等待遇。

英国是欧洲最大的技术投资目的地。2017年CPTPP国家在英国每12英镑的外国投资中约占1英镑。 

期待美国重归CPTPP?

英国政府宣布申请加入CPTPP后,新西兰第一个表示欢迎和支持。

该国贸易部长奥康纳(Damien O'Connor)称, CPTPP可在亚太地区及其它地区推动新冠疫情后经济和贸易复苏中发挥领导作用,英国加入的举动更是突显了CPTPP在这方面的重要性。

据记者了解,在政府宣布之前,英国上议院国际协议小组委员会已在对英国可能加入CPTPP进行审查,包括检查政府在谈判进程中的目标,最终交易对英国企业和个人的潜在影响,对英国法规和各项标准的影响,以及如何与英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持一致。

来自上议院的消息称,英国已成功争取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对话伙伴,1月23日英国驻东盟大使首次代表英国参加了东盟经济共同体2021-2025年一体化工作计划全体委员会会议。“东盟对话伙伴地位”意味着英国与该地区集团高层就各种政策问题加强实际合作,这也是二战后英国议会首次采取步骤,扭转对欧洲的倚重,支持重新点燃与东亚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关系。

海尼格表示,他希望能更多了解英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但仍然认为CPTPP不能替代离家较近的欧盟市场,特别是考虑到生产的区域一体化。

有不止一个非官方消息来源称,由于伦敦与华盛顿之间早日达成双边贸易协定的希望逐渐消退,英国首相约翰逊希望美国新政府能重新考虑加入CPTPP,为实现更紧密的英美贸易关系打开一扇后门。

据说唐宁街正在研究一份严厉的报告,其中指责前英国驻美大使达罗奇爵士(Kin Darroch)领导的华盛顿外交工作导致未能实现英国一直热切期盼的英美自贸协议。

但在海尼格看来,与美国没达成贸易协议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脱欧一再推迟,其次是美国政府并不喜欢贸易协议。

美国原本是CPTPP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12个创始成员国之一,那是在奥巴马推动下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核心,但特朗普2016年上任后第三天就宣布退出参与该协议。另外11个国家并未放弃,辗转于2018年12月签署CPTPP。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达尔(Biswajit Dhar)认为,拜登任命了当年奥巴马政府该战略的设计者坎贝尔(Kurt Campbell)作为印太地区协调员,而且拜登本人并不反对加入CPTPP,但副总统哈里斯和一些民主党资深人士认为该协议未达到美国的标准,因此新政府将如何在经济层面实施“重返亚洲”战略、包括是否重返CPTPP尚不清楚。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索利思(Mireya Solis)是呼吁美国重新加入CPTPP的学者之一,她认为重返CPTPP美国将实现一举多得,除了展示重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决心,也将创建一个由志同道合国家组成的强大集团,并决定什么样的新贸易协定是美国能接受的。

萨塞克斯大学贸易政策观察所所长温特斯(Alan Winters)表示,未来如果英国和美国相继加入CPTPP,欧盟可能也不得不考虑加入,因为欧盟非常担心像CPTPP这样一个庞大的贸易集团在数字贸易等欧盟看重的领域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特拉斯在她激情满满的文章中写道,希望英国加入CPTPP的行动将“鼓励其它志同道合的盟友跟随我们”。

(作者:师琰 编辑:和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