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博医疗存货近四年增长267% 骨科集采“箭在弦上”如何应对“寒冬”)
《投资者网》向劲静
近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第四批药品集采“战役”即将拉开,“价格战”也将一触即发。
根据《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显示,骨科耗材将纳入二轮医疗器械集采,引发了医疗器械概念的股价的大幅波动。此前,冠脉支架集采结果显示,其集采中位价在700元左右,最低价低于500元,平均降幅超90%,撼动了整个耗材行业。
第二轮集采已经将目标瞄向骨科领域,这将会对骨科耗材生产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按照往常的惯例来看,大幅度降价是必然的。
作为国内骨科耗材龙头企业,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博医疗”,002901.SZ)该如何应对?此次纳入集采又将会对公司日后的经营带来怎样的影响?在集采的大背景之下,未来公司又将做怎样的调整?
骨科类耗材平均降价67%
此前,一份国家医保局下发的《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下称《通知》)挑动了业内敏感的神经。
《通知》显示,明确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品类将扩充至6类,包括人工膝关节、人工髋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涉及产品信息1万余条,具体到规格型号约32万条;并要求各省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第二批医用耗材清单与本省平台医用耗材的对比关联工作,并完成2020年数据上传,今年2月28日前完成历史数据的补传工作。显然,骨科从“寒风将至”变为“寒冬已至”。
骨科医疗器械细分为人工关节(髋、膝、手足小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骨生物材料等五大领域。随着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医疗需求不断上涨,我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16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0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03%。预计到2020年,全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360亿元。
此前,业内根据冠脉支架集采进展作出预测,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或于2021年7、8月份启动,但《通知》的出现或许意味着骨科集采已经箭在弦上了。彼时,大博医疗的骨科植入类医用耗材将是集采的主要产品,那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下,大博医疗能扛得住吗?
2020年10月,国家集采在医疗器械领域动“真格”时,大博医疗在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开标的第二天大跌6.9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由淄博、青岛等组成山东省七市组成的采购联盟,带着600多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需求,向骨科创伤类高值耗材发起砍价,参与企业共93家,包括强生、新华医疗等。据了解,经过两轮谈判竞争,骨科创伤类耗材最高降幅达94%,平均降幅67.3%。
这些年,受到国家集采政策的影响,大博医疗的销售费用激增。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期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72亿元、1.2亿元和4亿元。其中,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大增238.84%,销售费用率增长到32.6%。2020年前三季度,其销售费用为3.5亿元。
除了销售费用的激增,还有引人注意的是,根据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的最近两份刑事判决书了解到,大博医疗销售代理陈某1、陈某2多次向石狮市总医院医生贿送医疗器械回扣款,2名涉案医生受贿共达366万元,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存货激增的背后
大博医疗销售费用激增的同时,公司的存货也增长迅速。
查看大博医疗过去几年的存货情况,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存货分别为2.02亿元、2.64亿元、4.57亿元和5.4亿元,近四年增长267%;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4.56%、15.88%、20.42%、22.35%。
对比同行凯利泰和三友医疗两家来看,大博医疗的存货增长远高于这两家上市公司(如下图所示)。
不难看出,大博医疗存货的高增长也致使存货周转率持续走低,且都低于同行。
Wind显示,2017年-2020年前三季度,其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56次、0.65次、0.5次和0.3次;存货周转天数为641.83天、554.61天、717.85天和852.81天。
从规模来看,在骨科类公司当中,要属即将上市的威高骨科和大博医疗的收入规模相近,产品结构相似。尽管如此,大博医疗的存货周转情况也是逊色于威高骨科的。具体来看,威高骨科当前可查到2017年至2019年期间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77次、0.77次和0.73次;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65.24天、465.29天和495.59天。
存货周转速度放慢一般意味着营运能力在下降,如果未来大博医疗不能有效提高存货管理效率,将有可能降低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或发生存货减值,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对此,存货周转率如此低的大博医疗该如何应对?就相关诸多问题,《投资者网》联系大博医疗,但并未收到公司只言片语的答复。(思维财经出品)■
大博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