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向2021】等等,再等等!特斯拉还会再降价吗?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周菊 2021-02-19 21:3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犇向2021】等等,再等等!特斯拉还会再降价吗?)

经济观察网记者 周菊   顶着“渣”的桂冠,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特斯拉降价了十几次,最高降价幅度达40万元,这40万干点啥不香呢。而因为只要晚点买就可能省下几万甚至几十万,特斯拉的高频降价催生了一批电动汽车消费的“等等党”,他们总在等着那个抄底入手的最佳时机。

2021年的第一天,特斯拉就带来了一个让“等等党”们无比兴奋的消息:国产的第二款车ModelY售价低至33.99万元,比进口版低了将近15万元。但“等等党”们还是不放心,这会是底价吗?它还会再降吗?毕竟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价格上从不做承诺,每次都降地惊心动魄又“光明正大”。而且,这一次,其它竞争对手不再坐视不理,毕竟论起底气和抗压能力,特斯拉在汽车界还是排不到第一位的。

德系豪车巨头宝马在1月27日大大方方官宣iX3直降7万元,而且与特斯拉置车主呼声于不顾不同,宝马对所有已经买了iX3的车主进行现金补偿。

但更多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对手仍坚持不降价。如蔚来汽车,在价格上就一直想跟特斯拉“划清界限”,1月22日,蔚来时隔仅三个月再次调整用户终身免费换电权益,恢复了每月6次免费换电服务,业内对这个动作的解读是,面对特斯拉的价格施压,蔚来在车价不降的情况下,增加服务福利以抚慰消费者。理想、小鹏等目前看来表面上挺镇定。但这不代表它们面对特斯拉的降价完全没压力。

不得不说,特斯拉的频繁降价正在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价格期待推高。而从经济学的角度,价格能否下降取决于成本是否有下降空间。特斯拉此前降价就被认为得益于成本的下降。一方面,特斯拉在2020年初实现国产,不仅节省了进口税,劳动成本等也大幅下降,同时随着产能爬坡,其各项分摊成本有继续下降的空间。连马斯克自己在2月2日的一次访谈上都说了,“买特斯拉要么一开始的时候买,要么在生产达到稳定状态时买,不要在产能爬坡的时候买。”

而李斌此前更直言,特斯拉降到十几万元他都不觉得奇怪。对于所有新造车企业来说,都存在这样的“规模效应”,只是它们在价格策略上有不同选择,蔚来表示自己采取的是均衡定价,承担了前期的亏损,因此不会降价。

除了生产运营成本,占电动车整车成本近一半的电池是决定价格下降空间的关键。据BNEF统计,从2010年至今,锂电池成本的下降幅度已超过87%。而根据瑞银集团预测,未来十年,储能成本预期下降幅度将达到66%-80%。但另一方面,包括刀片电池、固态电池以及石墨烯等新电池材料和技术层出不穷,在拉高续航里程的同时,也将使单车的成本价格提升。此外,电池供应链的变化也将影响价格,以特斯拉为例,此前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只有LG和松下,而在去年宁德时代也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近日外媒消息称,特斯拉已同意从宁德时代购买磷酸铁锂电池。据业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等国产电池在成本上比日韩电池有优势。

竞争对手的增多则给降价提供了另一重可能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新造车企业只有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但接下来这个格局或将被打破,因为各路“好汉”即将纷纷登场,其中至少有三个派系:一是自主的高端“名媛”们。去年,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如上汽智己、东风岚图、北汽极狐、广汽埃安、长安AB、比亚迪海豚、长城沙龙,而根据规划,智己、岚图、沙龙这几个新面孔都将在2021年正式进场。

二是一直憋大招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经过前几年的观望和准备期,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将在2021年大批量上市,如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等都准备了很多“弹药”。如刚推出的大众ID.4和刚宣布要国产的福特MustangMach-E,已经在舆论上自动组成了围剿特斯拉的CP。此外,与当前主流新造车企业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宝马iX、奔驰EQA、一汽奥迪e-tron都将在年内上市。

第三,价格杀手们。在远离特斯拉的更接地气的电动车市场上,低价正在帮助一些车型快速收割用户和市场份额,带头大哥宏光MINIEV价格低至3万元,去年最高月销达3.5万辆,已有主流新能源车企表示对这一细分市场感兴趣。2021年不排除会突然冒出宏光MINIEV第二,但据称MINIEV是在赔钱卖车挣积分,这一点哪家企业能接受还说不准。

电动车可能降价的理由不少,但也有推高价格的因素。除了对1000公里高续航里程的追逐,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也非常“烧钱”,这可能增加企业的成本。此外,包括芯片短缺、疫情等在内的不可控因素,也都可能影响电动车的价格。

不过,总体而言,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挣钱逻辑仍是决定电动车是否会降价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但2021年不同,阻击特斯拉的各路力量已经在集结中,所以,“等等党”们,要不要再等好好想想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