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农工党提案建言低碳发展:争取提前实现碳达峰 为碳中和打好基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帆 2021-02-27 05: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农工党中央提案建议,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明确地方和行业主体责任和减排目标。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王帆 深圳报道

2021年全国两会临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有望成为今年的两会热点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多个民主党派拟将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碳达峰相关提案,其中仅农工党中央的相关提案就包括《关于奋力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早日实现碳达峰的提案》等(以下统一简称为“提案”)。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2月25日,据生态环境部披露,经中央批准,曾主持我国加入《巴黎协定》谈判的解振华同志担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而生态环境部也专门成立了气候变化事务办公室。

有北京政策研究人士不久前曾表示,预计2021年全国两会上,将明确低碳发展的约束性目标和重大政策。

上述农工党中央提案建议,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明确地方和行业主体责任和减排目标,制定分阶段分区域的达峰时限和重点任务,强化中央环保督察、党政领导综合考核等约束推动措施。

争取提前实现碳达峰

要实现中国向世界承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可谓一项不小的挑战。

提案总结了两个方面,其一是排放总量居高与目标时限紧迫并存。现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仍以高碳为主,年碳排放超100亿吨,占全球总排量1/3,工业碳排放占比高达80%。传统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去产能任务尚需艰苦努力;重化工产业比重大、转型路径有待探索;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达85%,清洁能源发展尚需加力。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严刚曾测算,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达到45亿吨的峰值、美国在2007年达到59亿吨左右的峰值,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106亿吨左右,是欧盟的2.4倍,美国的1.8倍。

按照惯例,碳达峰后并非迅速进入下降过程,而是可能在峰值持续相当长一个阶段。欧盟从上世纪90年代碳达峰,到预计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差不多需要60年,相比之下,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

这也即是中国面临的“排放总量居高与目标时限紧迫并存”挑战。如果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分解为两个阶段,有低碳专家表示,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对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越有利。

上述提案亦建议,“十四五”期间要完成碳达峰任务的60%,争取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为碳中和打好基础。

而提案总结的另一重挑战在于,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压力并存。我国仍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未来1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增速,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减排降碳压力巨大。

经济增长与降碳的平衡,很大程度将带来中国发展大格局的重塑,而“十四五”既是起步期,亦是关键期。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十四五”开始,每一个五年规划我们都不能放松。

邹骥同时指出,相比于一些发达经济体所处的碳达峰阶段,现在有了更多的技术革命成果,并且中国有自己的制度优势,有自觉的绿色发展理念,我们有理由在更低的人均GDP水平上实现碳达峰。

能源与产业结构双转型

在上述农工党中央的提案中,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主要聚焦于能源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方面。

当前,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根本转变,2019年煤炭消费量依旧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

提案因此提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在于严格控制煤炭消费,要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减煤路线图,持续快速降低煤炭消费占比。

能源基金会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0》指出,电力行业占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4%,逐步淘汰电力行业的煤炭使用尤为重要,应尽快停止新建燃煤电厂,近期迅速淘汰一小部分老旧的、高污染和低效燃煤电厂。

伴随着煤炭消费减少,中国需要转向更为清洁的能源体系。提案建议,在“十四五”末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2030年力争达到30%。后者对比官方提出的25%有了进一步的比例提升。

除了调整能源结构,中国还有必要控制能源总量,而这将很大程度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案提出,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约16%,但能源消费占比23%,钢材、水泥产量均高达50%左右。在全球1600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1200种产量居于首位。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致使能源消费总量大、消费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没有摆脱高碳发展方式。

相关部门已经在制定行业方案。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1月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

上述提案亦提出了一系列产业方面的建议,包括鼓励各地制定“两高”投资负面清单,抑制高碳投资;加大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引导产业集群整合升级,加强工艺革新;探索碳减排新技术,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力度等。

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低碳城市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向记者表示,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使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的创新技术,这本身就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