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配股预案遭投资者“用脚投票”,今日股价放量暴跌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周一帆 2021-03-01 17:1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3月1日早盘,在A股全线大幅反弹的情况下,上市券商龙头中信证券(600030.SH)逆势低开低走,一度大跌超8%,截至当日收盘,中信证券股价仍下跌5.98%,市值全天蒸发超200亿。而公司股价暴跌的导火索在于公司抛出的一则数百亿配股预案,引发股民用脚投票。

“对于券商而言,配股是作为一个中性消息,(市场)应更多关注所筹资金的用途。从短期来看,配股后股价将会除权,除权后的股价将会低于当前的市场价格,这对于不打算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而言,可能会有看空情绪,导致股价短期承压。”粤开证券研究院负责人康崇利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此前,中信证券于2月2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1.5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配股数量不超过19.34亿股。其中A股配股股数不超过15.97亿股,H股配股股数不超过3.42亿股。配股价格经汇率调整后相同,A股折价大于H股,A股配股采用代销方式,H股配股采用包销方式。

公司本次配股募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80亿元,为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计划。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中不超过190亿元拟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不超过50亿元拟用于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剩下不超过40亿元则用于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

对于此次中信证券发布的大规模配股计划,有业内人士称,鉴于目前的行情形势,中信证券发布此次配股计划的时机值得商榷。

“配股是一个较差的融资方案,你可以提高杠杆水平,何必向股东集资。你不会说自己的盈利水平还还不起债券利率或信贷利息吧?配股,让手头不宽裕的广大散户,被迫接受稀释,这真的不好,如果你撤回,股价会有热情回报,你信不信?”配股消息发出后,中金公司机构业务、财富业务前任执行总经理吴小平公开表示。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从数据角度指出,因衍生品业务对中信证券的资本消耗较大,近期该公司流动性指标较为紧张,流动性覆盖率从2018年末的247.92%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135.33%,接近预警标准120%;净稳定资金率从2018年末的156.16%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123.16%(19年末为123.95%),极为接近预警标准120%。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满足流动性监管警戒要求,需及时补充资本金,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拓展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告发出后,亦有市场观点表示,因为配股的完整审批时间较长,此次中信证券的融资计划其实是在为下一个牛市提前做准备。

“从短期来看,配股后股价将会除权,除权后的股价将会低于当前的市场价格,这对于不打算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而言,可能会有看空情绪,导致股价短期承压。”粤开证券研究院负责人康崇利向记者表示,“但从长期来看,公司整体市值并不会减少,而所筹资金往往会用于扩展业务、加大重点项目投入等,对券商的发展业务、提升资本实力均有利好。另外,配股对股权结构影响并不大,在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提升公司总资产规模、改善资产结构的目的,为长期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对此,一位券商高层从业人士则表示难以苟同。在其看来,再融资审批时间的长短一般很难说,牛市的预测其实也没人能保证说准,中信证券“未雨绸缪”的说法不太具有可行性。

“但现在情况是大家对股市的信心都比较足,特别是权益类股票。尽管配股属于半强制行为,价格较低迫使投资者参与,因此表现在股价上,但作为券商肯定都希望在当下的时间点多储备一些子弹。”前述券商人士坦言,“毕竟钱生钱的游戏谁不喜欢呢?”

在公告中,中信证券表示,此次配股有四大必要性。一是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航母级”券商;同时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还能推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助力公司“成为全球客户最为信赖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投资银行”;最后可以降低流动性风险,提升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进,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马太效应渐强,资本实力突出的证券公司占据先发优势;2020年共有19家券商通过首发、非公开定增、配股的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合计募集资金达1533亿元。所募资金主要为发展公司自营投资、资本中介业务。

实际上,资本中介业务已经成为行业主要收入来源和增长动力。截至2020前三季度,中信证券资本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5%至180.20亿元,占公司营业净收入的比例达到47.9%,成为公司盈利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公司集团化战略继续兑现,上半年中信证券子公司净利润27.46亿元,对集团利润贡献提升至30.8%,其中公募、私募和另类子公司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然而,从业绩报告中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并报表计提信用资产减值准备人民币50.27亿元,主要归咎于股票质押式回购等资本中介业务的信用风险上升。可见,其主推的资本中介业务也仍存一定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