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静/文
高等教育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知识驱动,“十四五”时期要把创新型人才培育放在国家和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
近些年,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和人口老龄化成为热门话题。但传统概念上的“人口红利”对劳动适龄人口只有量的统计、年龄的限定,没有质的细分,更没有计算创造性人口的绝对和相对数量。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将填充、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工岗位,劳动效率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对老龄化“人口债务”的人均抵消能力越来越强。据之前预测,2020年中国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提高至20%以上,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数总量增加到1.4亿人,超越美国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才数量,理工科学生、工程师数量更占尽优势。尽管我们不能把接受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简单地划个等号,但只要我国高等教育保持一定规模并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加上创新可早于就业,亦可迟于退休,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绝对值和人口占比将持续增长,所以我国将长期享有创新性人口红利,这才是我国参与大国竞争的优势所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信心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繁重任务,党和国家的事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创新型人才、扩大创新性人口意义重大,这既有质的要求也有量的需要,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教育界无法回避的命题。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十四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近日,一项发布在《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的一项研究引起广泛关注。这项名为Supertest的测试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学院(HSE University Moscow)、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以及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印度的合作大学共同发起。在这项针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美国工科学生学业表现的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跟踪统计了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在物理、数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并比较4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最后研究人员惊人地发现中国学生在经过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均出现了下降。此项研究也许并不全面客观,但其结论仍然令人十分担忧,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均为创新型人才指标内容,高等教育界必须认真反思。
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同于普通的知识传授型教育,要因材施教,把牢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不久前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带来了办学导向和改革语境的变化,有利于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培育创新型人才。我认为,创新型人才培育过程还应把握三个重点,即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
第一,要使青年学生具有和保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智力的核心,而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下,经过不断的发展,才能形成具备自信性、批判性、独特性、认知性、好奇性、专注性、多向性、形象性、突发性等特征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又是一种精神,也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是人是否有创造力的前提。
第二,在认知的基础上,要使青年学生具有把知识和创新物化的能力,即创造的能力,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创造能力是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必须通过参加创造实践才能获得。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国要发展,中华民族要复兴,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首创、世界领先,需要更多的新“四大发明”,这一切,要依赖于新时代追梦人的创造能力。
第三,有了敏锐的创新意识和优秀的创造能力,当代大学生还应当树立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创新者的精神支柱。由于创新不是简单地沿着别人已经开好的平坦大道行进,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持,创新就会止于梦想。同样,创业精神也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如冒险性、反叛性、独立性、理智性、坚韧性、合作性等等。当代青年只有树立为民族振兴而创新、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和探索客观规律、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以及置生死于度外、终身奋斗的奉献精神,才能完成科技创新、科教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已经成为民族复兴梦的“强大引擎”。高等教育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突破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瓶颈关口,为国家、民族培养更大数量的“创新性人口”,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我国早日享有“创新性人口红利”,真正把“十四五”及今后的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续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