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叔论市 还有多大反弹空间?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特约 毛锐 2021-03-12 08:26: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在消息面利好提振下,周四早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小幅高开。开盘之后,指数稍作震荡后便快速走高,创业板指数涨超2%,领涨两市,此后涨速趋缓。午后,三大指数维持高位盘整状态。临近尾盘,指数再度走强。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大涨2.36%、2.23%、2.61%报收。盘面上,个股呈现普涨格局,仅一成个股下跌,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69家,显示市场情绪偏暖,赚钱效应很强。两市成交额8040亿,较前一交易日增量7.23%。北上资金净流入逾67亿。

经过一周的压抑后,昨天市场迎来爆发,指数也创下了近期最大的单日涨幅。至于上涨的原因,在昨天的早评中,锐叔实际上都已提示,主要就四条:金融数据超预期,暂时消除了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预期;美债收益率的回落,暂时缓解抱团股的估值压力;地量显示杀跌动能明显减弱;技术指标上有超跌反弹的要求。反弹已成为事实,估计现在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这个反弹到底会像3月3日那样昙花一现,还是仍还有空间?如果还有空间的话,会有多大?

首先,锐叔认为这应该还是反弹性质而不是反转。其中在基本面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此前春季行情的逻辑已经差不多兑现。当初,锐叔在预测春季行情的时候,曾提出:指数会至少达到3700点左右,时间有望持续到三月中旬前后。主要的理由就是一季度是一年当中流动性相对最为宽松时段、年初基金大量发行给市场带来不少增量资金、经济持续复苏为市场提供了基本面支撑、海外流动性充裕下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入对市场情绪的提振等,从目前来看,当初的预测也基本兑现,指数在春节后首日就完成了3700点的目标,虽然之后指数呈现调整态势,但截止到3月5日,节后80%个股处于上涨状态,个股涨跌幅中位数达7.0%,也可以说行情只是以“跌指数涨个股”的方式在继续演绎。但是,往后看,一季度流动性宽松阶段进入尾声、基金发行已明显减少,也就是说,上述春季行情的部分驱动因素开始逐步消减,基本面的支撑在减弱。而从技术上来看,指数在2月18日已完成自去年11月2日以来的5浪上升结构,而在本周一,指数跌破上一波低点,基本宣告大的上升趋势的结束,新周期则有可能是一个3浪调整钢结构。

而对于反弹是否还能延续,锐叔则倾向于还能延续。首先,2月金融数据的超预期,体现了货币政策没有“急转弯”,与节后大盘的“急转弯”明显背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悲观预期,这就会带来一个修复的过程。其次,前期快速走高的美债收益率是造成前期中美机构抱团白马股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是指数持续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美债收益率的短线回落又是这两天抱团股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目前,美债收益率还没开始再次回升,从隔夜美股表现来看,美股机构抱团股集中的纳斯达克指数又大幅反弹了2.52%,对A股指数影响较大的机构抱团大票来说,也有望继续暂时保持企稳之势。

接下来,谈谈锐叔对反弹目标的预期。前面提到,2月18日后应该是进入了一个3浪调整周期,其中,如果将2月18日的高点3731.69到3月9日的低点3328.31视为A浪调整的话,参考2018年初同样是抱团瓦解后的调整走势,当时的B浪反弹达到了0.5的黄金分割位,依样画葫芦,这次正常的话,B浪反弹参考目标应该差不多会到3530点左右,而且从筹码分布的情况来看,3530点左右也是上方一个较大的筹码堆积的峰值位,意味着该位解套压力将明显增大。不过,考虑到后市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美债收益率再度走高,重新给机构抱团股带来估值压力,保守点的话,看0.382黄金分割位的弱反弹,即3482点左右。

周一大盘的破位杀跌,对市场情绪造成了较大挫伤。因此,尽管昨天有海外市场大涨的刺激,抱团股也集体企稳反抽,整体市场也提不起精神,从而导致几大指数全部高开低走收出阴线。不过,两市成交额大幅萎缩,并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低,说明市场做空动能明显减弱。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所有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有色金属、钢铁、电气设备、食品饮料等行业涨幅居前,传媒、商业贸易、纺织服装等行业涨势较弱。板块概念方面,工业金属、第三代半导体、稀土、西部大基建、新疆振兴、医疗美容等板块涨幅超过4%。

节后反复提示的顺周期主线,在昨天迎来集体爆发,尤其是昨天早评中提到的电解铝和水泥,至于原因,也在昨天给大家提到过,就是有媒体报道,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对于电解铝板块当中,后市可以重点关注水电解铝企业。碳交易是碳中和政策下的特殊产物。为了实现碳减排,以后企业都会实施碳排放配额制,这样就会产生碳排放的供需错配,而供需错配就会衍生出碳交易。比如一家做电解铝的企业A,国家给予的碳排放配额是1000吨,但是这家企业实际上需要排放1500吨,那么不足的这500吨怎么办呢?如果要继续生产,就必须去市场上买500吨碳排放配额。而另一家同样做电解铝的企业B,国家给予800吨碳排放配额,但实际上这家企业只需要用300吨,那么多余的500吨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出而取得收益。那么,利用水电生产电解铝的企业,由于不形成碳排放,其配额就会有富余,从而产生新的效益。昨天曾讲了一个碳交易的例子,特斯拉靠出售碳排放额度盈利14亿美元,而其2020年的总盈利才7.21亿美元。所以,从逻辑上来讲,水电解铝企业有机会取得更大的业绩增长。

昨天钢铁板块的表现也很亮眼,其驱动因素也跟碳中和有关。消息面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钢铁行业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另外,锐叔在前天的早评中也提到,2月27日,唐山市发布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方案,以钢铁行业为试点实施总量管控,并逐步推广,总体目标是2021年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减少40%以上。而20年唐山生铁产量1.33亿吨,粗钢产量1.44亿吨,全国占比分别为15%、14%。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国家要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明确要求同比降低粗钢产量,我国钢铁行业供给端在未来再次收缩。未来3-5年,预计粗钢产量有望降至10亿吨以下。而另一方面,全球疫情缓解,经济复苏的趋势中,钢铁需求有望保持持续性旺盛,钢铁行业新的供需格局在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正发生积极变化。对于钢铁般,锐叔在前天的早评中就曾提示过,指出“对于钢铁板块,后市可以继续关注,但在当前市场氛围下,短线上还是需要注意节奏,尽量不去追涨,可以等调整下来后再考虑低吸”,结果第二天调整正好给了大家逢低进场的机会。钢铁板块未来大概率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操作上还是遵照前天提示的原则。在具体的标的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板材类公司,因为唐山产能中板材占比最高,2019年占比在36%左右,唐山限产对板材影响或更大。

昨天作为碳中和的分支碳交易题材继续火爆,在龙头华银电力四连板的带动下,又掀起涨停潮。这个方向主要是游资在炒,其中个股大部分有参股地方碳交易所,而且参股比例很小,基本面前景并不清晰,所以恐怕不太适合一般投资者参与,在连续大涨之后,目前还是谨慎点为好。

当前行情主要围绕碳中和展开,环保、监测、钢铁、BIPV、碳交易、电解铝、水泥等等都炒了。那么,还有什么潜力方向值得关注呢?今天在给大家提示一个潜力方向,那就是金属回收。金属资源从上游的采矿到中游的冶炼分离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都非常大。“金属矿资源-产品-再生金属资源”的循环流程可以从源头开采端控制污染的排放,以及冶炼加工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另外再生金属资源的利用还可以节约能耗,每生产产1吨的原生金属,平均需要开采70吨原生矿物,而利用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可节约能源85%~95%,降低生产成本50%~70%。例如,再生铝生产的能耗仅为原铝生产能耗的4%,再生铜生产的能耗也仅为原生铜生产能耗的16%。目前我国的资源循环利用率仅为30%,而发达国家达到了70%以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金属资源的回收二次利用将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捷径。基于以上逻辑,大家不妨在这方面也进行一些挖掘。

操作策略:

在利好刺激以及技术上超跌等因素下,昨天大盘终于迎来强劲反弹。短线来看,金融数据的超预期叠加海外股市的持续上涨,逐步扭转市场悲观预期,同时技术上来看,也还有反弹空间。因此,反弹仍有望延续。中期来看,流动性最充裕时期已过,今年货币政策有望逐步回归常态化,市场将进入“信用收缩+盈利扩张”阶段,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若大盘调整,轻仓者仍可考虑适当逢低加仓,但若继续上涨则观望为主;重仓者则暂时继续持股等待反弹减仓机会,同时注意根据当前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结构性主线进行调仓换股。中线可逢低关注“低估值+顺周期”品种、以及景气度持续上升的行业。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

本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国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水泥顺周期电解铝碳交易3浪调整

声明:投资者网&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