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金融科技投资新逻辑:持牌机构成立子公司方兴未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辛继召 2021-03-15 18:5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20年,国内金融科技投资继续大幅下降,几乎停滞。

去年11月,蚂蚁集团突然暂缓A+H上市,京东数科上市计划亦无果,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陆金所控股先后在美上市。根据毕马威数据,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连续两年下跌,当年投资总额仅逾100亿元。

与之同时,持牌机构金融科技类子公司陆续设立,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设立的13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去年新批5家消费金融公司及3家互联网银行增资。

导致金融科技投融资大幅回落的原因,一方面,金融科技赛道已经拥挤不堪,大型支付巨头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监管陡严,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涵盖利率上限、反垄断条款、数据隐私限制、网贷资本要求、贷款规模上限等政策陆续出炉,导致PE/VC和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投资活动出现“观望”态度。 

金融科技投资几近停滞

2020年,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大型金融科技IPO项目折戟,国内金融科技投融资连续下降,几近停滞。

去年11月,上券所发布暂缓蚂蚁科技集团科创板上市的决定。上交所称,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2021年3月,蚂蚁集团CEO胡晓明辞职,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兼任CEO一职。

2021年1月,京东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原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将出任京东科技子集团CEO。多家媒体报道称,京东数科暂停上市,静待监管政策明晰。

不过,中国平安集团(601318.SH、2318.HK)旗下两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上市。继2019年12月金融壹账通(OCFT.N)美股上市后,2020年10月,陆金所控股(LU.N)在纽交所上市,发行1.75亿份ADS,发行价为13.5美元,募资规模23.63亿美元。陆金所总市值上市时313亿美元,截至目前几乎未变。

第三方数据也显示了金融科技领域投资的颓势。根据毕马威数据,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连续两年下跌,当年投资总额仅16.35亿美元(约合106亿元人民币)。根据投中数据,2020年,VC/PE市场投资规模1767亿美元,略低于上一年度;其中金融领域投资交易量占比5%,远小于IT、医疗、互联网、消费等行业。

国内金融科技投资高潮发生在2018年二季度,当季投资规模达207亿美元,随后逐季下降,到2020年回落至每季度3-5.5亿美元的水平。

缺少大型IPO项目的金融科技市场颇为寡淡,金额较大的PE/VC投资亦甚少。2020年,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较大一笔发生在当年8月份,从事互联网众筹的水滴公司完成2.3亿美元D轮系列融资,由瑞士再保险集团、腾讯公司联合领投,IDG资本、点亮全球基金等老股东跟投。

导致金融科技投融资大幅回落的原因,除监管政策调整外,另一重要原因是金融科技赛道已经拥挤不堪。毕马威称,金融科技融资令人难以置信地疲软,反映了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显著成熟,尤其是在支付领域由少数科技巨头所主导。

持牌机构Fintech方兴未艾

不过,若将设立新设公司纳入考量范围,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持牌金融科技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方兴未艾。

商业银行中,目前已有12家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2019年,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分别设立工银科技、北银科技、中银科技;2020年,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分别设立交银金科、农银金科。保险公司中,除平安集团外,2020年7月,中国太保公告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亿元,持股比例100%。

同时,近年来新设立、线上展业的互联网银行陆续增资扩股,包括浙江网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吉林亿联银行。2020年初,浙江网商银行完成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40亿增至65.714亿元。2020年11月,国内首家直销银行——中信百信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得银保监会批准,为其A轮融资,增发16.34亿股股份,除中信银行和百度公司两家老股东继续跟投外,引入了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4.66亿股股份,投后估值126亿元左右。12月21日,吉林银保监局公告,批复同意吉林亿联银行上报的增资扩股方案。

此外,主要通过线上方式展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也陆续获批设立。2020年以来,银保监相继批筹5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以及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此外,北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纷纷进行增资。

金融行业投融资重点亦转向中小银行,通过专项债、永续债等补充城农商行资本,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2020年11月,财政部披露,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目前分地区额度已全部下达。

监管转变导致估值重估

金融科技投资转变的背后,是监管形势之变,导致金融科技估值逻辑随之变化。近年来,监管机构多次强调,金融是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和金融诈骗活动。

金融科技监管陡严信号出现在去年10月,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随后,监管机构发布了多个草案和公告,对金融科技投资产生影响,涵盖利率上限、反垄断条款、数据隐私限制、网贷资本要求、贷款规模上限等,导致PE/VC和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投资活动出现“观望”态度。

包括,央行连续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将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新增纳入监管职责。银保监会、央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监管范围涉及蚂蚁两款核心贷款产品——花呗、借呗。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像蚂蚁这类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如经国务院金融委认定,也可能既要受到金融控股公司办法的约束,又要纳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展望未来,3月12日,“十四五”规划全文公布,提出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框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

今年初,央行也把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和支付领域的审慎监管,补齐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短板,作为2021年金融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按照蚂蚁集团拟订的发行价测算,总市值达2.1万亿元,刷新A股上市公司的最大市值。暂缓上市后。

此前,一位香港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相当于指名道姓大型互联网企业,表面看拉高了门槛利好蚂蚁等头部玩家。但实际上意味着,长期想象空间受限了,而互联网估值是靠未来前景预期来判断的。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会受影响。”有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表示,蚂蚁、京东等等待IPO的金融科技公司等一直比较排斥金融估值。比如银行估值是看市净率(PB),而互联网公司估值更多看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率等情况。

一位华南券商分析师表示,监管风险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最大风险因素。虽然大多数投资者对金融科技增长还抱有信心,但未来估值前景要重新审视所作。

(作者:辛继召 编辑:曾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