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国际银行:以“三化”塑造数字能力,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投资者网》 丁琬璎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应用具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条件。以科技创新重塑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智慧风控已成为银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中小商业银行唯有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打造有机协作的科技生态银行,方能决胜未来。
作为一家颇具特色的科技领先型中小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遵循“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路径,建设“平台+数据+模型”基础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产品服务,赋能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强化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积极引领金融产品与服务改革创新
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技术能力的积累,更强调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带来高质量业务发展。
厦门国际银行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实体新途径,打造“国行E家”交易银行品牌,搭建“融升”创新授信、“慧升”支付结算、“盈升”渠道服务三大平台产品体系,推出近20款特色产品。其中,2020年10月,该行推出“国行链e融”,基于核心企业所承担的付款和确权责任,为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化、标准化、自动化授信服务,具备“微信自助申请、模型自动审批、网银线上签约”等特点,最快可支持供应商T+0完成融资放款。
在普惠金融方面,厦门国际银行持续加大普惠金融的拓展力度与深度,深耕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通过银税互动,持续打造“税务+信用”、“税务+抵押”、“税务+供应链金融”、“税务+移动尽调”等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推出税享贷、房E贷、小微E贷产品,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截至2020年12月末,厦门国际银行“无接触式”的线上银税互动产品-税享贷小微贷款余额年增幅超过250%。
跨境金融一直是厦门国际银行的传统优势和特色,该行利用境内外联动优势,打造贸易金融全程通一体化融资服务,实现国际业务全流程、一站式、线上化、自动化办理,方便客户“足不出户”办理各项国际结算业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企业“走出去”。结合境内居民前往澳门留学、工作开立澳门账户等需求,设计区块链跨境开户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培育科技核心竞争力 构建创新项目孵化机制
目前,作为唯一在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展业,且在三地均有法人机构的城商行,厦门国际银行坚持科技集团统筹发展,形成全行统一科技规划、管理架构与团队,构建统一系统平台下多法人系统并存格局,发挥集团科技资源集约化效用,为境内外附属机构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厦门国际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引领业务发展战略,重视科技核心竞争力培养,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人才梯队培育和引进力度,培养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020年全行正式科技人员占比达8%以上,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3%,科技人员占比与科技投入占比均居银行同业领先水平。
敏捷组织变革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围绕创新、敏捷与开放特色构建数字化转型配套的组织机制,该行建立了全行创意直通的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机制及奖励机制,成立了线上贷款工作室、交易银行工作室、流程机器人实验室等业务与科技高度融合的敏捷团队,实现创新项目调研、立项、审批、实施、上线、运营的敏捷通道,推动科技创新项目更好更快落地。充分利用行内博士后及行外高校人才资源,举办高校数据建模大赛,构建大数据联创实验室、“数创金融”联创实验室等一系列产学研融合创新组织,建设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
以转型升级为道,赋能经营管理数智化提质增效
在科技转型的探索中,厦门国际银行发挥质量管理的传统优势,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通过夯实技术平台基础,打造机器学习平台、搭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为新技术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工具和环境。
另一方面,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将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到反欺诈、信用评分模型、贷后风险预警等场景中,多方位、多维度构建全行智能风控体系,提升了金融风险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针对实际网点空间有限、整体业务体量较小及业务线上化分流明显情况下,厦门国际银行遵循“小、精、灵”建设路径,采用轻型化、智能化、协同化的运行模式策略,以移动业务平台支撑技术拓展为优化方向,通过服务功能模块化建设、客户分类差异化推进、智能设备协同化深入三头并进,全面提升银行网点资源调配效率,构建起“有温度的接触、有速度的交互、有精度的风控”的智慧网点体系。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绘就了国家十四五发展的新蓝图。厦门国际银行将以此为指引,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加大普惠小微服务力度,以数字化生态经营模式引领业务转型发展,为落实“一带一路”、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外“双循环”新格局、重大区域发展等国家发展大战略做出贡献。(思维财经出品)■
?厦门国际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