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有格局,不必谈领导力!)
企业的竞争,本质是一把手的竞争;而一把手的竞争,本质是格局观的竞争。
格局观,谋长不谋短,谋远不谋近,谋全局之胜负,而不谋一子之成败。格局观,其实就是战略眼光。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曾说:“能独当一面的领导者,跟普通高管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格局观。”
格局大,则虽远亦至;格局小,则虽近亦阻。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邓智炜 摄
1
-THE FIRST-
格局观,
一种更高层次的影响力
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中写到,决定组织文化的因素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创始人的人格特性。
人格,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人领导力的发挥。
如果一个人形成了一种缺乏格局观的人格,而刚好他又是一名地位高、权力大的领导者,那么他的地位越高,所导致的混乱就会越大。
人格属于非权力影响力。很多人都误以为,领导力就是发号施令、支配他人、独自享受权力;领导者就是压榨别人,利益自己——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肤浅的看法。
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曾说:
“领导力就是能召集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能力和意志力,并能激发人们自信的品质和品格。”
领导力,是为了团结众人,实现共同目标,大家一起成长。
可见,真正的领导力与发号施令、凌驾他人、利己主义等贪婪之举毫不挂钩。
真正的领导力,是与人格、格局、胸怀这类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传递着影响力的因素有关。这种自然而然地、客观地影响着他人的力量,就叫做“非权力影响力”。
中国先贤孔子提倡仁、智、勇、有操守、有胸怀、有担当的“君子人格”,他本人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孔子的大格局观,也使他获得了超高的领导力。他的学生们由衷地信服自己的老师,“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全都发自内心地追随孔子学习,甚至陪孔子出生入死。
日本企业家河本英雄说:“如果一名团队领导者只在座位上等待下级的汇报和发号施令,则不可能使团队得到成长。”
有格局观的人格,才是领导力的起点和根基。不是所有身处领导岗位的人,都有领导力,很多人仅仅名义上是领导者,但是领导力并不合格。
2
-THE SECOND-
看长远、看本质、知进退
如果说,知识、经验、技能是一个人身上显而易见的素质,那么,人格、使命、价值观就是一个人更深层次素养的体现。
我们必须关注人格,目的是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但是,既然人格的格局大小决定了领导力水平的高低,那么按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来看,一个人的领导力水平岂不是无法改变了吗?
实际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一句害人不浅的话。
这句话让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自己一切都无法改变,所以不必努力去尝试。最后,这些人就沦为只会用这8个字来安慰自己,给自己的逃避找借口的人,人生状态每况愈下。
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人的本性难移,但人的行为有弹性,是可塑的。
平时内向的你,可以偶尔选择外向,以获得社交认同感;平时外向的你,也可以偶尔选择内向,增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通常情况下,30岁以后,一个人的人格就已基本定型,但还是有办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比如,通过改变特定场景下、特定时间内的某几个特定行为,就可以快速提升一个人的领导力。
而所谓的格局观,就是——看长远、看本质、知进退。
看长远:一个有格局观的领导者,会用长远的眼光衡量自己,同时用发展的眼光衡量事情。
作为一家企业的一把手,最重要的是你的眼光能不能长远,而不是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遇到困难时,理性的人一定会问自己:遭遇一次失败,是就此彻底放弃自己、否定自己?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些,不服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继续迎接挑战?
此外,大格局的领导者也会适当减少对个人成功的关注,转而尽力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看本质:不只是看人的本质,还要看事情的本质。
有格局的领导习惯洞察人性,了解人性的优点,也了解人性的弱点;他们会激励员工奋斗,也会满足员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会一味压榨员工,也不会用墙上的大饼欺骗员工;他们非常自信,同时也清楚自己身上存在哪些局限性。
在看事情的方面,领导者善于权变,也懂得事情永远都在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会轻易下结论、贴标签,总是开放包容;做事抓重点,出手打要害。
知进退:进,就是顺势而为,该得则得,更上一层楼;退,就是断舍离,该失则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再说白一点,“知进退”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
身为领导者,拿不起,不可能成事;放不下,就更不可能成事,因为拿起来得太多,不会做减法,迟早被压在重重大山之下。
3
-THE THIRD-
如何建立格局观
立大格局,是领导力的前提;自知之明,是开拓格局的基础。
自我管理,是领导人才最基础的能力,它包括3种能力:韧性/抗挫折能力,激情和内驱力,快速学习能力。
韧性/抗挫折能力,能让人快速走出逆境,并把各种挑战当成机遇。如果领导者没有这项能力,就极易在团队里对他人造成消极影响。
激情和内驱力,指的是工作时能够自燃,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积极主动追求上进。
快速学习,但不能被学历或自己以前的教育背景所束缚。今天的社会要求我们不断地吸纳新知识,因此要像“狐狸”善于思考,灵活应变,快速学习;而不能当“刺猬”,遇到危机就缩成一团,拒绝改变。
同时必须具备建立合作关系的能力,树立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做到发挥别人所长。
建立具有格局观的领导力,还有一个重要前提——自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有大格局,不可能天生就胸怀天下、不计私利,在拥有大格局之前,人首先要主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个性,就知道自己未来如何成长与发展;了解自己的缺点、局限性,就知道自己在发展中该警惕哪些事情,以免走向歧途;了解自己的热爱、优点,就知道自己未来要寻找怎样的机会。
真正认识了自己,也就真正认识了人性是什么,也就更了解他人,更理解他人,更包容他人,更关注世界。
一个团队和组织的群体智慧越高,这个团队和组织就越容易接近成功。如果在一个缺少群体智慧的组织里,每一个人都缺乏自知之明,都自以为是,每一个人也都不可能是领导人才,那么,这样的组织必将陷入混乱。
格局观不是一朝一夕开辟出来的,而是在不断向外学习、向内思考的过程中,由自己一步步开垦出来的。
本文内容摘选自正和岛 编辑时有改动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