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政商要情(3.29—4.4))
1.山东用最顶格的方式,再次点题“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五市将这样“破题”
山东需要一个怎样的胶东经济圈?胶东需要怎样的一体化? 4月1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以及胶东经济圈5市的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召开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议。山东用最顶格的方式,再次点题胶东经济圈。
推进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定位:做优做强做大“海”的文章,全力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教育核心区、深化改革示范区、对外开放桥头堡,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先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在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争当排头兵。
2.山东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常态化 管理人员降职人数三年增加一倍多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是市场竞争下的必然选择,但在国企改革中,由它跟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共同构成的“三项制度”改革,一直是最核心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3月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全省已有20户省属企业对管理人员实行了淘汰,与此相伴的是打开“三项制度”整体改革局面——目前,山东省属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基本建立。
山东省属企业管理人员“下”的比例达1.1%,2020年“下”的人数较2017年增长137%,“下”的比例最高的鲁商集团达到9.7%;省属企业管理人员占比有效控制在8%左右,优于中央企业整体水平和“双百企业”平均水平,山东重工管理人员占比更是控制在1.3%。
山东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意见近期将出台,明确2021、2022年工作目标任务,同时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加大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考核评价中“三项制度”改革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省属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薪酬兑现的重要依据。
3.山东将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近160亿元
3月2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和《关于补充完善全省2021年工作部署的若干措施》两个文件内容。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第二批政策清单》有8项减税降费政策,共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近160亿元,可谓“真金白银”。
4.青岛市政府与上海城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1日上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府新大厦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市政工程、设施运维、城市更新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互通合作。
青岛市长赵豪志赵豪志说,当前,青岛的城市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正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攻势,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等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上海是我们积极学习和对标的城市,上海城建在城市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运维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丰富的经验,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建立、深化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互惠共赢。
5.山东港口青岛港“登顶”东北亚 集装箱吞吐量超越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6.05亿吨,同比增长4.7%,超越新加坡港,跃居全球第五;集装箱吞吐量2201万标箱,同比增长4.7%,超越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东北亚第一。
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越新加坡港和釜山港,意味着山东港口青岛港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加凸显,这将是东北亚港口整体格局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6.山东“十强”产业获“一对一”税收解决方案
3月31日,记者从山东省税务局“服务‘十强’产业 助力强省战略”座谈会上获悉,在前期探索推行税收专家顾问制度的基础上,《山东“十强”产业“一业一策”税收解决方案(1.0版)》发布,力求为各类产业集群提供更精细、更专业、更周到的税收专家顾问服务。
记者注意到,《“一业一策”(1.0版)》共收录10个税收解决方案,分别与“十强”产业一一对应。
每个方案包括产业概况、主要税费政策、涉税风险提示、税收专家顾问服务指引四部分内容。其中,二、三部分是税收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是个性化服务的集中体现,分条目列举该产业适用的现行税费优惠政策,并对部分重点政策进行解读,同时分析该产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