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将出30多项政策从脱贫向乡村振兴过渡,五年过渡期内政策稳定)
近五年,中国易地扶贫搬迁960万人口。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如何防止再度返贫?
4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介绍,中国将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他指出,中国将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中国将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目前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此外,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来集中帮扶。
王正谱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现在的脱贫户和一些边缘户有返贫的风险,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建立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主要是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是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监测坚持“三早”原则: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国家层面,将对各地工作进行定期调度,研究分析、通报情况,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立足国情和农情,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第二,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当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也就是要“扶上马、送一程”。对现有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目前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第三,强化帮扶政策。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在产业帮扶方面,主要是补齐技术、设备、资金、营销等方面短板,提档升级。在就业帮扶上,在稳定去年就业规模基础上,争取给脱贫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抓好重点帮扶县工作,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他们顺利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来集中帮扶。
第四,汇聚各方力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国积累了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集中攻坚。这些政策、措施还要继续执行。比如东西部扶贫,比如“万企兴万村”,比如定点帮扶,也包括军队帮扶,此外,继续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队伍,使这些政策继续延续下去。
第五,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将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巩固质量和拓展成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总的要求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除了防止规模性返贫之外,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介绍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工作安排。
洪天云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家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方式搬迁了960多万人口,实现了全面脱贫。这个搬迁数量之大,可能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规模。现在重点任务就是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群众在“搬得出”的情况下稳得住、有就业,还要逐步致富。这主要包含四方面工作:
一是促进搬迁群众更充分、更稳定就业。要坚持“扶志扶智”和“扶技扶业”相结合,深入开展就业的专项帮扶。同时,帮助搬迁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切实组织好外出务工,不断扩大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都有人能够实现就业。
二是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针对一些安置点产业发展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将指导各地将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谋划,立足当地的比较优势,真正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五年内中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人,集中安置点800人以上的有3.5万个,上万人以上的大社区有60多个。这些点必须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有的配套还没有完全完备的,必须跟上去,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新老居民共享公共服务。
四是构建开放融合的安置社区。完善社区治理,重视人文关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提高搬迁群众对新社区、新居住点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促进安置点邻里和睦、人心相通、开放融合。
(作者:夏旭田 编辑:钟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