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想上班”、“没意思透了”,你可能得了职场空心病)
清明节小长假转眼结束了,开工第一天,你是否感到疲倦、不想上班?如果这种状态只有两三天,就叫节后综合症。
但是,企业思想家注意到,也有许多默默无闻、埋头工作的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
上班情绪低落,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头。你问他怎么了?他告诉你,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工作也没有意思,不想上班。
一次竞聘主管失败,感觉人生一片灰暗,唯一的希望都失去了,下一步不知道何去何从。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杜潇逸 摄
1
-THE FIRST-
什么是职场空心病
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2016年第一个提出了大学生“空心病”的问题。他发现:北京大学30%的学生有“空心病”,症状与抑郁症颇为相似: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徐凯文的这一发现在教育界引起热议。
殊不知,“空心病”不仅发生在大学生群体,在当今职场上也较为严重。
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每天都很忙,却感觉自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对生活没有了期待,容易进入无意识的状态。当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的时候,其他一切也就都无所谓了。
对工作的兴趣减退;空虚、迷茫、感觉人生没有意义;对环境不适应、抑郁、情绪不高;缺乏存在感、缺乏追求、缺少动力。
这些都是职场空心病的表现。实际上,“空心病”绝非个体现象,而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心理学现象和社会现象。
2
-THE SECOND-
三种情况
会让人得职场空心病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陷入职场空心病的怪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职场空心病?
有研究表明,职场上有三种情况容易引发职场空心病。
第一种情况是,所谓“佛系”的人容易得职场空心病。这一类人常常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随大流,不要自己动脑子。“反正是别人安排的,出了问题也不用自己负责。”
这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职场状态,恰是此类状态,能直接催生“空心病”。
第二种情况是,一些公司管理者总是批评下属,很少鼓励他们,总觉得下属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在他们看来,能挑出下属在工作上的毛病,就是自己工作能力强的表现。
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员工,如果内心不够强大,就会产生“怎么努力都会被批评,再努力也不被看好的”的心理失控情绪,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迷茫和焦虑;而内心强大的员工,在老板的长期打击下,也容易主动或被迫离职,寻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举个例子,某公司员工小陈,硕士研究生毕业,头脑灵活,在原实习部门备受大家喜爱。最近因公司安排,他换了个部门继续实习。但是他发现,这个新部门的领导比较挑剔,并且喜欢训斥下属。这位领导对小陈的工作不时点评:“这个做的不合适,那个出现问题,你这工作咋能这样搞呢?”
这位领导自认为,这是他作为前辈,在给新人好好学习的机会,小陈应该“感恩戴德”。
但在小陈看来,这位领导怎么对自己各方面都不满意?一个月后,小陈崩溃了,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学都白上了,后来他提出了辞职。
这就是被激发“空心病”导致的人员流失,问题根源在企业管理者。实际上,职场上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
第三种情况是,过度对领导“察言观色”的人。比如,某公司员工小王,特别在意领导的评价,领导对他说话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他就一整天都在想:“我到底怎么了?领导为什么对我这样?”如果领导表扬了他,他马上就会兴高采烈地去工作了,开心一整天。
有一段时间,小王的领导家里有事,上班时的心情也不太好,对他表扬不多,还不时批评两句,这可把小王吓坏了,小王就整天心情不好、情绪不高。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职场上的人过分在意领导或别人的评价,且评价长期以负面为主,就会产生“空心病”的迹象。
3
-THE THIRD-
避免职场
空心病的三个办法
如何避免职场空心病?
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实际生活中的多个案例都表明,价值观单一是导致“空心病”的首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把“尽快升职加薪”,作为工作的唯一价值目标,而把追求提升自己、学习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定为目标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仅以“升职加薪”为单一目标的人,一旦目标未能实现,就很容易陷入极度失望,以致“空心病”的状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两个理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960年全国大饥荒,袁隆平曾亲眼所见5具饿死的尸体,从那时起他萌发理想,并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杂交水稻研究。
日日下田,却从不厌倦,因为工作成为了他自我实现的工具。这是他主动选择的、内心真正所热爱的事业和理想,是他人生的组成部分。工作的过程,也是在“成为自己”的过程。
在接受采访时,袁隆平说:年轻人的理想要高一点,而不是向钱看,当理想实现了,能给社会带来价值时,社会自然会给你应有的回报。
第二,要让自己更加专业。职场“空心病”患者,除了自身价值观的问题,还因职场重复工作简单无味,新鲜感不再,导致他们倦怠、能量枯竭。
在某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小李,大学成绩优异,被优先录取入职。但是仅干了一年,他就感到不耐烦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打电话、写会议纪要,简单重复。这令他感到无聊至极,缺乏成就感,变相成为“空心病”。
后来,一位咨询师这样建议他:“既然你经常写会议纪要,就把公文写作的水平练到极致,成为大咖。”他听进去了,买了书,上了课,后来公文写作水平越来越高,在这行小有名气,经常被邀请外出讲课,小李不再感到无聊,而是满满的成就感。
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曾说:“石器时代的人,只有全才才能生存,专家是活不下来的。一万年后的今天,情况却恰恰相反:只有专家才能生存下来,全才反而没有机会。”
第三,企业管理者应改变评价方式。企业管理者一味追求绩效的KPI考核方式,本身就是导致“空心病”的一大诱因。
本质上讲,“空心病”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自主能力被无情地剥夺了。无论是从孩子成长的阶段看,还是毕业后在职场上的发展阶段看,一旦自主权被剥夺、被抑制,就会使得“空心病”越来越严重。
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合适有效的考评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创新,激发其自主能力。例如设置员工建议奖;不轻易对员工的想法作出否定或反向评价;对员工的想法给予小范围尝试的支持;鼓励员工与相关部门主动沟通;给予员工充分授权等。
4
-THE FOURTH-
提升魂商
对抗“空心病”,从根本上说,是需要发展“使命”商,也就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词——魂商。
在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几率时,外界首先会考察他是不是个“聪明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智商”。
但是,很多企业和个人的命运也证明,对于成功者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那些情商低的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在企业低落时期,往往悲观失望,妄自菲薄,过早地放弃自己的事业;而在企业上升时,又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妄自尊大,盲目扩张,最终断送企业的前途。
情商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精神基础和信仰理念之上。在愈加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竞争中,职场中人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内在驱动力,这就是外界所说的“魂商”。
与智商和情商相比,魂商则更加重要。创造“魂商”一词的两名英国教授认为:魂商使人们获得深刻的生存意义,拥有基础的价值观,意识到生活、工作、娱乐的目的所在,并理解这些意义、价值观和生活目的在生活、思维、决策、交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魂商促使人们想明白:自己为什么去做,做的是什么,并从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方式、角度去做。正如前述两名英国教授所说:“魂商足以瓦解过于强调物质资本而忽视精神资本的窠臼,而让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方向。”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