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券商保荐项目频现质量问题被罚)
4月6日,证监会公布了29条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涉及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大部分与IPO业务相关,具体涉及对发行人核查不充分、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未勤勉尽责督促发行人等。
投行业务频现违规问题
证监会发现中信建投作为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保荐机构,存在对发行人商誉减值、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等情况的核查不充分;未按规定对发行人转贷事项发表专业意见;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等违规行为。
证监会公告还显示,海通证券在履行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上市持续督导职责过程中,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程序,未按规定对所利用的会计师工作进行审慎核查等违规行为。海通证券担任上海富控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收购上海宏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1%和49%股权财务顾问过程中,存在未对上市公司存贷双高、标的资产相关方在上市公司实控人关联企业缴纳社保等异常情况保持必要的职业审慎并充分核查等问题。
此外,海通证券作为山东新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推荐挂牌主办券商,未勤勉尽责,对挂牌公司内控情况、股权情况等核查不充分。
除上述券商外,五矿证券、东方证券、中山证券也被“点名”。其中,五矿证券在保荐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在首次提交的保荐工作报告等材料中,未披露发行人重要子公司苏州市信测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行贿的事项。
IPO企业出现高比例“撤单潮”
今年年初以来,IPO企业出现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撤单潮”,IPO审核整体趋严。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保荐业务执业质量是保荐机构做好承销工作的重要基石,也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投融资生态的重要一环。注册制下,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券商的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和执业质量的要求明显提升。目前不少券商及其他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
3月20日,针对IPO企业撤单潮的问题,证监会称,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此外,多名保荐代表人收到监管警示函。3月29日,证监会公布了对国金证券及两名保荐代表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3月30日,深交所公布对国信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的监管函。
目前券商陆续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主营业务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中金公司投行营收增长55.63%,主要是由于股权融资承销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显著增加。东方证券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前列,实现营业收入28.62亿元,净利润8.10亿元。海通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营业收入102.60亿元,同比增长9.23%,主要是由于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机构经纪能力提升显著。全年A股融资额前十大IPO中,中信建投保荐承销项目占5家。申万宏源营收、净利润均创近年来新高,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国金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67%,其中IPO承销收入增长362%。记者 张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