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耗材、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来了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瞿依贤 2021-04-10 23:0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成药、耗材、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来了)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我们已经做了三批(药品带量采购),前三批112种药品平均降价54%,下一步还会继续推进,目前已经向耗材推进,马上还会有中成药,范围会越来越扩大,大型医用设备将来也会有考虑。”在4月9日武汉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一场医改高峰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杨志光透露了带量采购下一步推进的方向。

同一场论坛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专家组组长章明也表示,中成药纳入集采也是制度性安排。

也就是说,中成药、耗材、大型医用设备的集中采购来了。

集采下一步

早在2020年中,带量采购进行到第三批时,业内对生物类似药、中成药是否会纳入集采有诸多讨论。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下发的文件也释放了信号,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1月29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生物类似药跟化药的仿制药在质量评价方式上有差别,但是它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下一步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的,而质量是优先考量,设定的规则也会更符合市场要求。

《意见》也明确了带量采购的覆盖范围,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逐步覆盖各类药品。此外,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与集中采购,保证群众的用药可及性。质量标准、生产能力、供应稳定性等方面符合要求的企业都可参加。

《意见》还指出,要逐步覆盖国内上市的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做到应采尽采。对通过(含视同通过,下同)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纳入采购范围;符合条件的药品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即启动集中带量采购;积极探索“孤儿药”、短缺药的适宜采购方式,促进供应稳定。

释放出来的信号很明确:只要临床必需、质量可靠,未来所有类型的药品都有可能纳入集采范围。

不管是国家医保局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还是国家卫健委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都占了一定比例,在临床中的用量也很大,下一步纳入集采目录已经是大势所趋。

相比中成药,大型医用设备成为下一步集采的对象,或许中间的时间会更长。一位国产大型医用设备厂商副总裁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从疫情以来其公司接到的订单看,公卫基建潮已经带来医用设备需求的大幅上升:省市三甲医院要扩容,大三甲要建新院区;县城要拥有三甲医院,甚至乡镇医院、社区医院也要增加基础的检查设备,要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大型医用设备的集采,只是早晚的事情。”该副总裁表示,同赛道的公司其实已经有心理准备,都在优化工艺希望降低成本。

相比直接受到影响的医药工业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受的影响更加温和。九州通医药集团董事长刘长云告诉经济观察网,带量采购实施以后,整个行业集中度会加速提高。药品价格下降后,不具备规模优势,网络覆盖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的中小型企业会逐渐退出市场,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升。

集采历程

在前述医改论坛上,章明以药品集采的历程及推进趋势为题做了分享。

章明表示,药品招标采购在中国有将近20年的历史,但是既往的招标采购中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量价脱钩,以往的招标采购中普遍只招价格,而且不带量,企业缺乏销售预期,药品价格难以明显下降;二是质量不齐,企业小、散,国家药监局全口径药品生产企业有7000多家,规模以上有4000多家,集中度不高,销售费用很大,研发投入也不多,仿制药的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竞争不足,以前的采购层级比较低,力量分散,议价谈判能力都不足,各地政策也不尽相同,弱化了市场竞争机制;四是缺乏协同,招标采购使用、医保支付、货款结算等等各方面衔接不够到位,药品出厂价到最后进医院的价格,中间存在很多虚高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原研药企业、进口企业觉得自己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不应该大幅度下降。国内龙头或者优质大规模企业认为,如果原研药和仿制药区别对待,就保护了外资的利益,不利于国内企业发展。

而老百姓则认为,如果是一般国产仿制药大幅度降价,很便宜,进入市场,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吃不到质量好、疗效好的药。

因此药品的带量采购,需要平衡各方建议。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有优良药品采购操作规范,英国就是搞带量采购,整个英国分成六个大区开展,德国、美国都有类似的。我国香港地区也是搞集中带量采购,所有公立医疗机构100万港币以上的药品医院都要纳入采购”,章明说,借鉴国际经验情况,2014、2015年中国开始在地方探索集中带量采购,上海带量采购从2015年开始比较显著,其他省市如福建、安徽、武汉也开展积极探索,促进药价合理回归。

2018年机构改革,国家医保局组建,中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增速,也为药品集中采购奠定比较好的基础。在章明看来,集采是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推进、系统集成的结果,国家医保局制定政策,国家卫生健康部门使用和管理,药监局负责质量,工信部负责保障。

从预计节约的药费来看,2018年至今,带量采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涉及112个品种,中选产品平均降幅为54%,截至2020年,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总体上超过了1000亿元,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担,同时根除了过去存在的“降价死”的现象,也杜绝了招采平台随意撤网现象,提高了群众用药的可及性。

“降价的效果非常显著,大幅度节约医保费用,平均降幅是54%,第一批是52%,后来是59%,第四批是52%,实现了常态化,降幅也比较常态。按照预订采购量计算,每年药品费用大概可以节约670亿,这还不包括地方和其他放量部分,我们预测节约资金每年至少超过1000亿。”章明表示,当符合条件的药品达到一定数量或者金额的时候就会开集采,要保持工作节奏和力度,至少一年两次国家集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