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章:管人用人,不能瞎折腾!)
中文和日语的很多词汇意思一样,但使用习惯不同。比如“经营”和“管理”,日本的公司领导多被称为“经营者”,而中国更习惯称为“管理者”。
这也许是缺什么喊什么,日本企业通常把管理做的很扎实,但经营却不够灵活,而中国很多企业则相反,善经营却管理弱。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程婷婷 摄
1
-THE FIRST-
优秀领导者
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
经营和管理是企业运营的两大核心,前者以市场为导向,追求收入、利润和客户满意;后者注重公司内的搭班子、带队伍、理流程,追求组织效能最大化。
如果把企业比作邦国,经营就是沙场征战、攻城略地,获取或守卫市场份额;管理则是治国安邦、修规立制,把内部的事情理顺。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彭蕾称这种能力为“雌雄同体、阴阳合一”。
一个人要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实属不易。
做经营的人,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喜欢创新和冒险,追求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是《亮剑》中“团长李云龙”式的领导力。
而做管理的人,则要细心和耐心,既要坚持原则、逻辑严密,又要关怀团队的发展和成长,典型者如“政委赵刚”。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经营和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
初创期的企业求生存,全力以赴做经营,不需要多少管理;
发展期的企业遇到的瓶颈,很多是因为管理拖了后腿,要补课;
成熟期的企业管理做的有板有眼,条框规矩繁多,关系错综复杂,甚至官僚主义盛行,如果不让重心回到经营上,便会逐渐步入衰退期。
2
-THE SECOND-
善于把握“奇正之变”
先秦时期的谋略之术讲究“奇正之变”,《孙子兵法》里也说:“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意思是,奇与正这两者的组合,能带来无数种谋略的可能性。
借鉴到企业实践,我们可以把“奇正之变”理解为经营和管理的关系,经营要“奇”,要不断打破常规、创新求变;管理要“正”,坚守正道、原则和规范,不瞎折腾。
这点很重要,如果一家企业把“奇、正”的序位弄反了,经营上畏手畏脚、害怕变化,管理上却朝令夕改、奇招不断,那就前途堪忧。
“奇正之变”在《孙子兵法》里地位极高,可以说是兵法谋略的源代码,但到了老子这里,就成了地位低下的“术”,谈论它,是为了引出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事、无为、无欲,这才是驭术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是这样说的: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段话的意思是:
以中正规范来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来指挥战争,以不搅扰人民的方式来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从下面这些事就能看出来:
天下的管制禁忌越多,百姓越容易陷于贫困;
人间的权谋利器越多,国家越可能滋生昏乱;
人们的机诈智巧越多,奇闻怪事就连连发生;
法令越是繁杂和严苛,盗贼反而会越来越多。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
我无为,人民就会自我发展;
我好静,人民自然走上正道;
我不折腾,人民自然会富足;
我无欲望,人民自然就朴实。
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组织,领导者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人们能自动自发的积极向上,追求正直良善的品格,创造富足美好的生活。
但现实是,不管你的愿望有多美好,做法如果违背一些原则,结果就会相去甚远。
老子把这个原则说的很直白:领导者越是管的多、管的宽、管的细、管的严,管理制度越是精巧复杂,人们越没有把做事做好的动力,越创造不出价值,甚至偷奸耍滑、制造混乱。
而领导者的越是克制,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把空间留给大家,人们反而会积极的自我发展,走上正道。
在老子眼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总量守恒的规律,两者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掌控力此消彼长,想让别人发挥才智,就要把自己的空间让出来。
本文选自正和岛,编辑时有改动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